方圆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填埋场中硫化氢恶臭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5年
- 硫化氢是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填埋场中的硫化氢恶臭污染不仅危害现场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该文概述了垃圾填埋场中硫化氢恶臭的污染状况和特征,从硫化氢的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方面阐述了垃圾填埋场硫化氢恶臭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有关填埋场硫化氢恶臭的控制技术主要集中在末端处理,如对填埋气中的硫化氢进行净化或者采用高效的覆盖层材料来减少硫化氢释放,而对于填埋场内的源头控制手段还非常有限。该文着重提出了利用填埋场堆体内部含量丰富的铁资源的微生物氧化还原以及反硝化脱硫菌的特征代谢作用进行硫化氢的内源削减两大方法,并探讨了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完善填埋场的硫化氢恶臭污染控制理论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 杜耀方圆沈东升龙於洋
- 关键词:气味硫化氢污染填埋场源头控制
- 反硝化脱硫菌的代谢特征及其环境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5年
- 反硝化脱硫菌(NR-SOB)是一种具有同步硝酸盐还原和硫氧化能力的功能微生物。探讨了NR-SOB的代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它在废水处理,防腐,天然气、工业废气脱硫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还指出了今后NR-SOB在环境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
- 方圆贺艳妮杜耀张弛沈东升龙於洋
- 关键词:硝酸盐含硫化合物代谢特征
- 甲烷氧化菌在填埋场覆盖层的工程应用(Ⅰ):分离与筛选被引量:9
- 2015年
- 选取了湖泊底泥、矿化垃圾、覆盖土和好氧污泥4种填埋场周边易得基质为分离源,采用驯化、传代培养、甲烷氧化能力及适应性等方法进行了适合于填埋场覆盖层应用的甲烷氧化菌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从好氧污泥中分离得到的甲烷氧化菌较其它分离源得到的甲烷氧化菌具有更高的甲烷氧化活性(2461.29μg·h-1·g-1,以每g干污泥每小时氧化的CH4量(μg)计,下同)和甲烷氧化速率增幅(1045.56μg·h-1·g-1,以每g干污泥每小时氧化的CH4量(μg)计,下同),接种后能显著提高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能力(p<0.05),且不受CH4浓度的抑制.源自好氧污泥的甲烷氧化菌具有生长迟滞期短、生长速率高等特点,对填埋场的甲烷削减更具适应性,有利于工程扩大应用.
- 龙於洋方圆廖燕杜耀沈东升
- 关键词:传代培养甲烷氧化菌好氧污泥填埋场
- 甲烷氧化菌在填埋场覆盖层中的工程应用(Ⅱ):基质选择性及长效性
- 2015年
- 针对已筛选获得的甲烷氧化混合菌,选取填埋场覆盖土(LCS)、矿化垃圾(AR)和塘渣(TZ)3种填埋场周边易得的材料为供试生存基质,从基质选择性及长效性角度进行了甲烷减排应用条件的探究及使用效能评估.结果表明,在TZ、LCS、AR、TZ-AR和LCS-AR这5种生存基质中,TZ-AR最适合甲烷氧化混合菌的生长,且TZ与AR的复配比例以5∶5为最佳.甲烷氧化混合菌在TZ-AR的粒径≤4 mm和含水率为20%时具有最高甲烷氧化能力.一次性接种甲烷氧化混合菌在静态体系中的最佳使用有效期为31 d.其在接种量为0.08、0.16、0.20 m L·g-1和0.25m L·g-1时甲烷氧化速率无明显差异,从工程应用角度而言,8%的接种量为最佳.
- 龙於洋方圆廖燕杜耀沈东升
- 关键词:甲烷减排矿化垃圾
- 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的脱氮特性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泥水同步降解的"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考察了该系统污泥减量能力以及污染物去除性能,研究了水蚯蚓对共生系统脱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污泥减量率为25.0%,污泥性状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氨氮与总氮去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每周期单位质量活性污泥氨氮与总氮去除质量分别为6.63 mg/g与5.81mg/g,均低于对照组。共生系统脱氮性能下降主要由水蚯蚓含氮物质释放引起,活性污泥本身硝化能力没有降低,反而略有提高,反硝化能力没有明显改变。"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对中低氨氮浓度的废水处理具有较大的潜力。
- 郭可儿朱明山郭茂新杨崇峰方圆
- 关键词:水蚯蚓污泥减量脱氮特性
- 填埋场中硫化氢恶臭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硫化氢是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填埋场中的硫化氢恶臭污染不仅危害现场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该文概述了垃圾填埋场中硫化氢恶臭的污染状况和特征,从硫化氢的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方面阐述了垃圾填...
- 杜耀方圆沈东升龙於洋
- 关键词:气味硫化氢污染填埋场源头控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