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文
- 作品数:23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油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肝脏疾病中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测定结果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和80例临床以确诊为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浆FDP,其中包括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27例、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10例、肝硬化33例、肝癌20例,血浆FDP测定采用乳胶凝集法。结果发现各型肝脏疾病其阳性率及概率分别为病毒性乙型肝炎51.9%、P<0.05;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40.0%、P>0.05;肝硬化84.8%、P<0.05;肝癌55.0%、P<0.05。结论检测血浆FDP,及时了解纤溶亢进的程度,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王军文史耐云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肝脏疾病
- 对某院2009~2012年江油市儿童血铅水平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该院2009~2012年体检的0~12岁儿童血铅水平。方法对2009~2012年在该院0~12岁儿童体检的血铅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度检测样本数3 197例,铅中毒921例(29.1%);2010年度检测样本数3 274例,铅中毒823例(25.1%);2011年度检测样本数3 993例,铅中毒723例(18.3%);2012年度检测样本数4 197例,铅中毒621例(14.8%)。结论近年来,江油市儿童血铅中毒率呈下降趋势。
- 王军文史耐云
- 关键词:铅中毒年龄因素铅
- 不同HCT水平心肌梗死患者肝素治疗过程中APTT测定结果偏差及影响机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HCT的肝素治疗心肌梗死的患者静脉血测定APTT值的偏差及机制。方法对75例患者取4.5mL全血加入到含枸橼酸钠的真空采血管制成无死腔标本测定APTT、血小板4因子(PF4)值;同时运用抗凝剂校正公式对抗凝剂用量进行校正后,再次取患者全血标本制成无死腔的标本进行APTT、PF4测定。结果当患者红细胞比积HCT>70%或HCT<20%时,APTT测定值在抗凝剂校正前后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素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血标本进行APTT测定值时,如果HCT>70%或HCT<20%,应对抗凝剂进行校正后再对制成的无死腔标本进行测定,这样测定的APTT值也许更能反映APTT的真实值,有助于临床治疗时对患者肝素用量的控制。
- 王军文史耐云郭天坤
- 关键词:血细胞比容凝血酶时间心肌梗死
- 黑热病伴随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诊断分析
- 2013年
- 黑热病是南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通过白蛉传播的严重地方性传染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点是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肝脾进行性肿大及全血细胞较少。江油市人民医院在2009--2012年诊断的3例黑热病中,其中有1例黑热病伴随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 王军文史耐云
- 关键词:成熟红细胞黑热病杜氏利什曼原虫不规则发热全血细胞
- 探讨血液分析仪校准的正确方法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校准的正确方法.方法:分别用配套校准物、非配套校准物对我室3台不同类型的血液分析仪进行仪器校准后,再用质控物对各台仪器测定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可比性.结果:用配套校准物校准的3台仪器测定质控物的全血细胞计数结果与质控物所提供的值非常接近.用非配套校准物校准的3台仪器测定质控物的全血细胞计数结果与质控物所提供的值差异很大.结论: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应使用配套的校准物.
- 王军文史耐云陈卫
- 非肿瘤人群中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升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癌胚抗原(CEA)是由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糖基化大分子多肽蛋白,能够在胃肠道、肝细胞、鳞状上皮、子宫内膜、脾和前列腺中表达,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不能作为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来筛查肿瘤,在大多数管腔脏器的恶性肿瘤,如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等疾病其水平会增高[1]。CEA主要用途是监测原发肿瘤初次切除后发生局部转移和肿瘤复发。
- 周孟杰(综述)王军文杨传松陈玲
- 关键词:癌胚抗原非肿瘤疾病生理因素慢性疾病
- 1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伴随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是淋巴瘤病程后阶段淋巴瘤细胞广泛播散至骨髓,并出现在外周血,同时伴有正常血细胞的减少,此时出现的白血病称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但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伴随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的疾病并不多见,相关文献报道过一例非霍齐金淋巴瘤合并血清单克隆IgM增高中[1],提到在该病例中,骨髓检查部分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但对导致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原因并没报道,回顾本院在2009~2012年诊断的2例淋巴瘤细胞血细胞中,
- 陈卫王军文
- 关键词: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成熟红细胞骨髓检查金淋巴瘤血细胞外周血
- 四川江油地区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缺乏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近3年四川江油地区儿童体内铜、锌、镁、铁4种微量元素缺乏情况,为该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4 400例儿童全血进行铜、锌、镁、铁4种微量元素检测,并按0~<1岁、1~<2岁、2~<3岁、3~<4岁、4~12岁5个年龄组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四川江油地区儿童体内铜、锌、镁、铁4种微量元素缺乏率分别为3.6%、46.9%、1.4%、36.0%,0~<4岁与4~<12岁各微量元素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1,P<0.01);0~<2岁2~<4年龄组锌元素缺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1,P<0.05);0~<3岁与3~<4铁元素缺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21,P<0.05)。结论近3年四川江油地区儿童体内铜、锌、镁、铁4种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以锌、铁缺乏最为普遍。
- 王军文陈卫吴娜娜曹小春
- 关键词:儿童微量元素
- 四川省江油地区12岁以下儿童血清25-(OH)D水平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调查四川省江油地区12岁以下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该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和预防维生素D过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江油市某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门诊12岁以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2200例,其中男性1268例,女性932例。采用DiaSorin LIAISONXL®XL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25-(OH)D水平,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儿童血清25-(OH)D水平差异。结果在2200例检测样本中,维生素D缺乏456例,占20.73%;维生素D不足616例,占28.00%;维生素D充足1088例,占49.45%;维生素D中毒40例,占1.82%。不同性别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随着年龄的升高,儿童血清25-(OH)D水平逐渐下降,其中4~7岁组与2~3岁组和8~12岁组比较血清25-(OH)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仅0~1岁血清25-(OH)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0~12岁儿童机体维生素D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应增加儿童维生素D制剂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旨在控制维生素D处于正常水平。
- 王军文向阳
- 关键词:血清25-羟维生素D儿童
- 巨幼细胞贫血伴随维生素B_(12)和(或)叶酸增高的诊断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细胞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核障碍所致的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性贫血[1],但巨幼细胞贫血伴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增高的疾病并不多见,国外有巨幼细胞贫血伴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增高的报道[2-4],回顾本院在2010~2012年诊断的62例巨幼细胞贫血的病例中有2例巨幼细胞贫血(均无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史)伴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增高。
- 王军文史耐云陈卫
- 关键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缺乏维生素B12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