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管
  • 2篇胆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内镜
  • 2篇ERCP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并发症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胰
  • 1篇胆胰疾病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胆管造影术
  • 1篇胰疾病
  • 1篇造影术
  • 1篇失弛缓症
  • 1篇食管
  • 1篇食管和胃底静...

机构

  • 5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5篇刘倩怡
  • 4篇阮巍山
  • 2篇彭侠彪
  • 2篇刘智尚
  • 2篇张秋生
  • 2篇陈影洁
  • 2篇李杰峰
  • 1篇钟伟秋
  • 1篇陈剑翩
  • 1篇吴颖猛
  • 1篇徐莉

传媒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2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ERCP与PTC辅助介入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治疗
2007年
目的探讨ERCP与PTC辅助介入方法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11月进行的肝移植45例中,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6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辅助介入治疗。结果经ERCP及PTC行胆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植入术及内、外引流术分别治疗肝移植后单纯胆瘘1例、单纯胆道狭窄11例、胆道狭窄合并肝动脉狭窄2例及胆管狭窄并胆泥形成2例。所有病例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结论ERCP及PTC辅助介入方法对于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具有创伤少,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等优点,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较佳治疗方法。
阮巍山彭侠彪陈影洁刘倩怡张秋生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对比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03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Heller术,观察组进行POEM术治疗。观察组根据芝加哥分型标准进一步分为Ⅰ型组(12例)、Ⅱ型组(26例)与Ⅲ型组(15例)。比较3组术后疗效、手术相关指标、Eckardt评分、术后恢复指标、食管动力学指标及治疗前后食管内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黏膜下隧道长度及环形肌切开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Eckardt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Ⅲ型组Eckardt评分低于观察Ⅱ型组,观察Ⅱ型组Eckardt评分低于观察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ESP及食管最大直径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型组和观察Ⅲ型组组LESP及食管最大直径低于观察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ESRP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型组和观察Ⅲ型组LESRP高于观察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术是治疗AC的有效手段,可降低AC不同亚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黏膜下隧道长度及环形肌切开长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升首次进食时间,特别对Ⅱ型及Ⅲ型AC患者疗效更佳。
刘倩怡阮巍山李杰峰刘智尚黎嘉妍吴颖猛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疗效
超细胃镜、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62例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无痛胃镜、普通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及治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价值。方法将我科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62例,分别给予超细胃镜、无痛胃镜、普通胃镜检查,观察胃镜检查过程患者的不适反应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经统计对比,三组在正确诊断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检查前超细胃镜组、无痛胃镜组、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出现紧张不安等不适反应分别占41%、32%、95%;三者检查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分别为19.3%、4.8%、79.0%;与普通胃镜相比,超细胃镜与无痛胃镜检查不适反应少,患者耐受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细胃镜检查中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与检查前比较都有升高,血氧饱和度检查中略低于检查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胃镜组各指标均较检查前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胃镜组检查中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较检查前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结论三种胃镜检查均安全可靠,超细胃镜的观察指标波动范围最小,与其他二者比较,安全性最好;无痛胃镜痛苦最小,受检者耐受性最高,优于超细胃镜及普通胃镜;诊断正确率三者无差异。
陈剑翩徐莉阮巍山刘倩怡
关键词:超细胃镜无痛胃镜普通胃镜
内镜下套扎和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和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组使用内镜下套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治疗次数、止血时间及治疗前后胃镜特征变化、门脉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及再出血率4.88%均低于对照组的31.71%、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9.24±3.1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11±4.0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曲张静脉数目(1.49±0.62)个、静脉曲张直径(0.78±0.20)cm及红色征比例21.95%均优于对照组的(3.27±0.45)个、(1.09±0.18)cm、58.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大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脾静脉血流速度(32.95±2.62)cm/s大于对照组的(30.27±2.06)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防治再出血的效果更好,有效改变了内镜特征,安全性高,可优先选择。
刘倩怡刘智尚李杰峰黎嘉妍
关键词: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组织胶注射
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32例70岁以上的胆胰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老年患者行ERCP治疗36例次,成功率100%。进行单纯EST2例,EST加ENBD2例,EST加取石术19例(23例次),EST加取石术及ENBD2例,ENBD5例,ERBD2例。本组发生内镜有关的并发症4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好转。结论对胆胰疾病的老年患者行ERCP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阮巍山彭侠彪陈影洁刘倩怡张秋生钟伟秋
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胆胰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