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武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4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现代意识探析被引量:3
- 2008年
- 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传播环境。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中国知识传播的手段与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期刊。学术期刊编辑应与时俱进,实现编辑意识的嬗变和突破。学术期刊编辑的现代意识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其中,创新意识是维系学术期刊学术灵魂的关键所在;信息意识与规范化意识是学术期刊争取最大生存空间的推进器;法律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保证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护身符。学术期刊要在全球化的压力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编辑主体必须牢固树立现代意识,在发展民族期刊的同时主动地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加强国际合作,增强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 李英武赵东波
- 关键词: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编辑
- 交融互动 和而不同——东北亚文化合作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被引量:3
- 2007年
- 东北亚各国的文化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形成了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核并保留了自己文化的个性,有许多共同的文化取向。从古至今,作为东方文化核心的儒学在东北亚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对东北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东北亚各国政府应该采取交融互动、和而不同的策略,在认同各国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用协调求得互利,用互利求得合作,用合作求得发展,用发展求得矛盾的解决,这是东北亚文化合作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 李英武
- 关键词:东北亚儒学交融互动和而不同
- 丰富多彩 双向互动——中日文化交流史探析被引量:2
- 2005年
- 中日两国有长达数千年的文化交流史。丰富多彩、双向互动的文化交流对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娱乐乃至日常习俗等各领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两国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点和交融处。相互学习、彼此包容、取长补短、友好共赢应成为今后中日文化交流的共同取向。
- 李英武
- 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化渗透
- 信息化时代期刊个性化的重新定位被引量:2
- 2008年
- 对期刊个性化的追求,即是对增强期刊核心竞争力的追求。期刊的个性化成为其安身立命之本。期刊的定位要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粗我精,人弃我取"的独创性,只有这样,才能创建真正适应市场的竞争,并保持个性长盛不衰。
- 赵东波李英武
- 关键词:信息化新型媒体个性化
- 推进教育信息化 促进东北振兴
- 振兴东北,教育当先。教育本身承载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提高、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继承与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强盛也离不开发达的教育。现代社会发展表明:教育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谐共振的,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
- 李英武
-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 文献传递
- 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4
- 2006年
- 东北亚区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东北亚地区旅游业发展迅猛,然而一直未能形成全方位的区域合作,更多地表现在单纯利益驱使下的双边层面上。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政治缺信、体制差异、历史纠葛等多种特殊不易逾越的沟壑;也存在区域内缺乏有效的合作机构,协调能力并不突出的问题;加之许多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接待能力差,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服务没有标准化,质低价高,缺乏竞争力等因素制约了东北亚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东北亚区域内互为市场、互为目的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地域优势越来越突出。因此,应当采取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旅游开发战略;减少障碍,使旅游活动更加便捷;完善软硬件设施,制订统一的服务标准;开发跨国旅游项目,推广特色旅游等项措施,全力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
- 李英武
-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旅游旅游合作
- 网络革命对东亚经济的作用与影响被引量:3
- 2000年
- 21世纪是网络经济的时代 ,新的通信网络包括因特网、内部网、电子商务 ,因特网已成为最有前途的联络和通信工具。网络革命正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变革 :创造新价值、降低成本、增加就业。东亚国家已经认识到网络革命在发展经济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正采取措施加强通信网络的建设。网络革命已在东亚兴起。
- 李英武郝淑媛
- 关键词:网络革命因特网电子商务
- 加入WTO对我国社科期刊的影响与对策
- 本文指出,在我国加入WTO后,社科期刊业应当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学习、借鉴WTO其他成员在保护民族文化、社科期刊业等方面的做法,建立健全法规,加快集团建设,以提高社科期刊业的国际竞争力。
- 李英武
- 关键词:WTO
- 文献传递
- 东北沦陷时期天主教被引量:1
- 2001年
- 李英武
- 关键词:沦陷时期巴黎外方传教会帝国主义侵略日本侵略者
- 实施创新教育 造就创新人才——21世纪东亚国家教育改革展望被引量:6
- 2007年
-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正在演化为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而且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在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使教育的价值观和功能观正在出现空前的裂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构建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育,将成为东亚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李英武
-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