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明月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隔振
  • 5篇导纳
  • 5篇隔振系统
  • 4篇圆柱
  • 4篇圆柱壳
  • 4篇圆柱壳体
  • 4篇双层隔振
  • 4篇主动隔振
  • 4篇柱壳
  • 2篇振动
  • 2篇振动与波
  • 2篇主动隔振系统
  • 2篇控制策略
  • 2篇舰船
  • 2篇功率流
  • 2篇分布参数
  • 1篇导纳矩阵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增殖

机构

  • 10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0篇杨明月
  • 8篇孙玲玲
  • 6篇王晓乐
  • 3篇高阳

传媒

  • 3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端剪力薄膜支撑圆柱壳体的点导纳特性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两端剪力薄膜支撑各向同性圆柱壳体的动力响应问题,基于多种经典薄壳理论及模态叠加原理,考虑到非径向振动惯性项的贡献,同时计入正余弦模态的响应,推导了圆柱壳体同时受简谐集中力与力矩激励下的力导纳、力矩导纳以及耦合导纳的完整解析表达式。算例表明,圆柱壳体运动方程中的非径向振动惯性项对各阶模态及导纳幅频的预估精度影响显著;耦合导纳实部具有可负性规律,对输入壳体的振动能量起着重要作用。旨在为两端剪力薄膜支撑圆柱壳体结构的减振降噪和以其为支承基础的主被动隔振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杨明月孙玲玲王晓乐高阳
关键词:振动与波圆柱壳体模态分析导纳隔振
分布参数双层隔振系统建模及其振动传递特性
2015年
从振动能量传递观点及工程实际隔振设计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中间连续筏体和中间分散质量两类双层隔振系统的解析模型。考虑连续筏体、隔振器及安装基础的分布参数特性,基于导纳矩阵理论对两类双层隔振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方程进行了理论推导。以功率流为价值函数揭示了系统振动传递机理并阐述了实际双层隔振设计需遵循的一般规律。实例研究表明:力矩激励在隔振系统能量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尽量减少力矩扰动带来的能量注入;在能耗效率及安装空间允许条件下,适当放大中间质量可获得更佳的隔振效果;中间筏体的柔性、隔振器的分布参数特性以及安装基础的非刚性因素使得中高频隔振性能恶化,采用中间分散质量方案可有效避免筏体柔性模态影响,并能显著降低隔振器驻波同柔性筏体模态间的耦合交互引起的能量峰值。
杨明月孙玲玲王晓乐
关键词:双层隔振导纳矩阵分布参数
幽门螺杆菌诱导的Snail2通过PRRX1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机制研究
杨明月
考虑作动器输出约束的圆柱壳基础主被动联合隔振系统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圆柱壳内动力装置的减振降噪问题,建立由动力装置振源、隔振支承及圆柱壳基础组成的自适应前馈控制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模型。在频域分析中引入剪断算法及泄漏算法以计及作动器的输出约束。考虑被动弹性支承的分布参数特性,以输入到圆柱壳基础的总功率最小、径向力最小及径向速度最小为控制策略,运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总体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矩阵方程。研究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收到良好的主动控制力约束效果,并可有效抑制最小化径向力及最小化径向速度策略下的"功率循环"现象发生。采用径向速度最小化策略会改变壳体基础的边界条件配置,使得功率流谱中基础模态峰值右移。外扰引起的被动隔振器纵向及弯曲谐振使得高频域系统功率流谱中个别峰值峭立突出,成为诱发高频声辐射的关键模态,应严格限制。旨在为下一步的试验工作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杨明月孙玲玲王晓乐
关键词:主动隔振圆柱壳体
圆柱壳内隔振系统的波动模型及其振动特性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圆柱壳内动力机械的隔振设计问题,建立了由多向扰动振源、斜置弹性支承、两端剪力薄膜支撑各向同性圆柱壳体基础组成的隔振系统解析形式波动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基于Goldenveizer-Novozhilov薄壳理论和模态叠加原理,考虑弹性支承的分布参数特性,运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了整体系统的耦合振动传递方程,以功率流为价值函数对系统的耦合振动机理进行了探究。数值仿真表明:隔振器的分布参数特性及与基础模态的耦合交互使得高频域系统功率流下降趋势变缓,影响高频隔振设计可靠性;适度增大隔振器斜置倾角,可使系统的各向刚体模态波峰聚集在较窄的频带范围内,同时降低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幅值,收到更好的隔振效果;可通过配置合适的隔振器斜置倾角,获取动力机械独立的横向及横摇振动。
王晓乐孙玲玲杨明月高阳
关键词:圆柱壳体导纳功率流
舰船双层主动隔振系统约束输出控制策略
针对舰船内部动力机组双层隔振系统低频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有源前馈自适应控制解决方案。建立了整体系统解析形式的数理模型,采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了其动态特性传递方程。考虑实际作动器输出阈值的限制,以输入到安装基础的总功率...
杨明月孙玲玲崔由美
关键词:双层隔振
舰船浮筏混合隔振系统建模及约束输出控制策略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舰船内部动力机组浮筏系统低频隔振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有源前馈控制解决方案。建立由多向扰动振源、分布参数主被动一体式隔振器、中间柔性筏体及弹性安装基础组成的浮筏混合隔振系统结构声传递广义数理模型。基于导纳矩阵理论,定量考虑实际作动器输出的阈值限制,给出浮筏混合隔振系统动态传递特性统一数学模型。从声振能传递与控制角度揭示系统耦合振动机理并给出浮筏系统隔振设计遵循准则。研究表明,力矩激励在浮筏隔振系统能量传输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尽量减少力矩扰动所致能量注入;中间筏体结构柔性及与隔振器内共振的耦合交互作用使中高频段系统隔振性能恶化;全主动控制策略可结合上、下层主动控制策略在低、中高频段的振动控制优势,能实现宽频域内声振能控制最优化。
杨明月孙玲玲王晓乐
关键词:振动与波浮筏导纳主动隔振前馈控制
圆柱壳体基础隔振系统导纳功率流特性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圆柱壳体基础上动力装置隔振问题,建立复杂振源激励、多弹性支承、柔性圆柱壳体多维耦合传递矩阵力学模型。基于经典薄壳理论和模态叠加原理,同时计及奇偶模态响应,给出两端剪力薄膜支撑各向同性圆柱壳体的点导纳解析表达式,以导纳矩阵形式表征不同激励组分与速度响应的交叉耦合关系。考虑弹性支承的多维波动效应,运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整体系统的功率流传递方程。研究表明:振源垂向、横向激励力与倾倒力矩诱发的隔振器纵向及弯曲谐振是中高频域系统功率流提高的主要原因;力矩激励对于柔性壳体基础功率流传输具有重要影响;壳体基础的径向弯曲振动在整个系统能量传递中占据支配地位,与其相关的弯曲机械波是主要结构声源。所用建模分析方法具有模块化延拓性,旨在为系统结构参数优化及后续的主被动一体化控制策略确立理论依据。
王晓乐孙玲玲高阳杨明月
关键词:圆柱壳体隔振导纳功率流驻波
舰船双层主动隔振系统约束输出控制策略
针对舰船内部动力机组双层隔振系统低频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有源前馈自适应控制解决方案。建立了整体系统解析形式的数理模型,采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了其动态特性传递方程。考虑实际作动器输出阈值的限制,以输入到安装基础的总功率...
杨明月孙玲玲崔由美
关键词:双层隔振
文献传递
分布参数双层隔振系统的主被动控制机理研究
双层隔振系统以其高效的高频隔振效率广泛应用于舰船、发电机组、航空航天器等领域。针对当前双层隔振系统建模分析的不健全性,本文以振动能量传递路径控制的观点,进一步完善双层隔振系统的理论建模与分析基础。首先,对工程实际采用的两...
杨明月
关键词:双层隔振系统分布参数振动控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