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潞

作品数:30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10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9篇心肌
  • 7篇心肌梗死
  • 7篇梗死
  • 6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心病
  • 5篇冠心病
  • 4篇心室
  • 4篇综合征
  • 4篇房颤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他汀
  • 3篇左心
  • 3篇左心室
  • 3篇脑钠肽
  • 3篇介入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机构

  • 17篇沈阳医学院附...
  • 13篇沈阳医学院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中心血站

作者

  • 28篇李潞
  • 7篇赵红丽
  • 4篇王宇
  • 4篇赵红丽
  • 4篇王晓昕
  • 3篇刘丽敏
  • 3篇王宇
  • 3篇张晓丹
  • 3篇周杨
  • 2篇徐旺达
  • 2篇孙晓
  • 2篇于月辉
  • 2篇侯平
  • 2篇徐萍
  • 2篇东洋
  • 2篇赵宏丽
  • 2篇马晶茹
  • 2篇王宁夫
  • 2篇高勇
  • 2篇王瑛

传媒

  • 4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沈阳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第二届全国心...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第七届沈阳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1篇199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P波最大时限及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分析
2005年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及离散度(Pd)与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者为A组,扩张型心肌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者26例为B组。采用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定Pmax与最小时限(Pmin),计算Pd(Pd=Pmax-Pmin),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Pd为( 48. 4±13. 8 )ms,Pmax为(122. 8±13. 7)ms,Pmin为( 76. 2±12. 6 )ms,与B组Pd(30. 6±10. 2)ms、Pmax(110. 2±10. 4)ms、Pmin(80. 8±11. 5)ms相比明显延长(P<0. 01)。A组左心房内径(41. 4±5. 6)mm,B组(40. 2±6. 2 )mm,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 )。预测心房颤动,取P波时限≥12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灵敏度分别为86%、90%、73%;特异度分别为80%、85%、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87%、88%。结论 Pd增加和P波宽度延长,可预测扩张型心肌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性。
马晶茹高勇徐旺达金霞李潞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房颤动P波最大时限离散度
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清晨血压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入选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清晨及晚上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治疗12周,并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变化,并计算出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并于治疗期间通过家庭自测血压方法测量清晨血压,并计算出清晨血压平均值及达标率。结果 12周后晚上服药组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高于清晨服药组(P<0.05),且家庭自测清晨血压无论是SBP还是DBP,晚上服药组均低于清晨服药组,且达标率较好(P<0.05)。结论晚上服药组能更好地调整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并降低清晨血压。
于淼李潞熊亦涵
关键词:非杓型高血压清晨血压动态血压监测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VKORC1与CYP2C9基因多态性华法林抗凝剂量模型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 验证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运用VKORC1与CYP2C9基因多态性华法林抗凝剂量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以探求华法林个体化临床应用,缩短达标时间,提高该药使用率与依从性.方法 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模型组与经验组,两组各60例,记录基线资料,并提取空腹静脉血检测VKORC1-1639与CYP2C9基因多态性.模型组患者日剂量根据既定公式计算所得给予华法林片,经验组患者根据医师临床用药经验及体重给予起始剂量.随访6个月,记录达稳定剂量时间和INR达标时间,计算INR在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TR).结果 两组需要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基线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较为接近,有63%的患者未调整剂量,该比例明显高于经验组,达稳态维持剂量时间亦短于经验组,INR达标时间较短.此外模型组TTR>60%患者为39例(53.4%),而经验组为28例(37.3%).结论 利用针对中国人群的基于VKORC1与CYP2C9基因多态性华法林抗凝剂量模型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进行华法林起始及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可达60%以上.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张晓丹赵红丽李潞周佳萌王晓昕王小溪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华法林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4
2003年
目的  3-羟 3-甲基 -戊二酯辅酶A(HCM -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但所有大型临床试验对冠心病的干预研究均在事件发生数月后进行 ,本研究旨在研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的早期 ,强化降脂治疗是否对病人有益。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 ,共入选 6 0例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均在入院后 4 8h内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 (n =2 0 ) ,阿托伐他汀组 10mg/d(n =2 0 ) ,阿托伐他汀组 2 0mg/d(n =2 0 )。 3组主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在用药后 8周检测脂质水平及通过臂部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 ,并随访 3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结果 分组前 3组血脂水平相似 ,8周后阿托伐他汀组 10mg/d治疗的病人 :血清胆固醇 (TC)下降 30 % ,低密度脂蛋白 (LDL -C)下降 4 0 % ,甘油三酯 (TG)下降 30 % ;阿托伐他汀组 2 0mg/d治疗的病人 :TC水平下降 32 % ,水平下降 4 0 8% ,水平下降 (TG)38% ;与安慰剂组对照有显著差异 (P〈0 0 5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 8周后改善了臂部动脉内皮依赖性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 ,10mg/d组由 ( 4 93± 0 5 ) %增加至 ( 6 5± 0 6 ) % ,2 0mg/d组由 ( 4 85± 0 81) %增加至 ( 7 2±0 79) % ,安慰剂组未观察到变化。
李潞刘虹王宇孙晓
关键词:有效性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冠心病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方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药物治疗的2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辛伐他汀治疗)和实验组(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各135例,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变化,结合血脂和临床表现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间的hs-CRP、LDL-C、TC等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94.07%)明显高于对照组(82.96%),经统计学分析,P<0.05,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具有减轻炎症、改善血脂的作用,能够明显改善ACS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周杨李潞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辛伐他汀依折麦布
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后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以及BNP对术后远期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评价。方法入选AMI住院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试验组,在诊断为AMI后2~4周时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李潞赵红丽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BNP心室重塑介入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文献传递
脂肪活性因子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究脂肪活性因子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按照回顾性分析方法,将确诊的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诊疗记录当中的脂肪活性因子(visfatin、脂联素、Pai-1、TNF-α)以及Gensini评分。结果观察组Gensin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isfatin、脂联素、Pai-1以及TNF-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活性因子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脂肪活性因子水平越高,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越严重。分析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脂肪活性因子水平有助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检测和评估,可作为一种主要的辅助诊断方式纳入对患者的诊疗中。
王小溪李潞赵红丽张晓丹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脂联素
到达二尖瓣的手术途径
1998年
二类瓣闭式扩张分离术,通常是经左侧或右侧开胸而实施的,二类瓣直视手术的标准切口为经胸骨正中切口。作为到达二尖瓣的手术途径,一直被采用的方法有经右房、房间隔而到达左房的经房间隔法〔1〕和在右肺上、下静脉入口的前方切开房间沟而直接到达左房的右侧左房切开法...
解强谷春久李潞李潞
关键词:二尖瓣心脏外科手术手术途径
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减少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验证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 (Caspase)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的活性作用 ,测定可溶性脂肪酸合成酶 (s Fas)和脂肪酸合成酶配体 (Fas L)的血中浓度以及 Caspase抑制剂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设对照组 ;实验组静脉投予 Caspase抑制剂 (DEVD)。股静脉采血后 ,取出心脏。应用免疫印迹法、TU NEL法、酶联免疫法 (EL ISA)测定。结果 实验组缺血再灌注区心肌组织 Caspase原被水解活化。实验组的TU 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DEVD的投予可以使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数减少大约 30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 s Fas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  Caspase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应激所必须的中介物 ,DEVD能够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我们提出 ,DEVD可能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有助于心肌梗死的治疗 ,为
解强高文卓李潞
关键词:细胞凋亡心肌再灌注损伤脂肪酸合成酶
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21例观察
2003年
目的 观察单纯采用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PTCA)方法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与支架直径相同的球囊行支架内扩张治疗 2 1例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 ,随访半年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病变 2 8处。第 1次介入治疗前后血管内径分别为 ( 1 12± 0 71)mm∶( 3 12± 0 87)mm ,第 2次为 ( 0 91± 1 0 5 )mm∶( 3 0 1±0 82 )mm。 2次治疗后的支架内径无显著差别 (P >0 0 5 )。半年随访仅见 3处病变 ( 10 % )再次出现支架内狭窄。结论 单纯应用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半年内发生的支架内再狭窄 ,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孙晓郝艳丽韩雪春李潞王宁夫
关键词:球囊血管成形术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冠心病冠脉支架置入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