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琼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在非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分析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NACT)在非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非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4例,单纯同步放化疗(CCRT)]与观察组(44例,NACT+CCRT),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有效率及两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肿瘤直径缩小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CC-Ag、CEA、CA15-3、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非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NACT方案可提高近期疗效,促进肿瘤缩小,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增加副作用。
- 朱宏财袁亮薛辉张晶晶庞琼高翔侯新丽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宫颈癌肿瘤标志物
- 联合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临床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结直肠癌(CRC)患者100例,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100例为研究对照,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等指标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A19-9、CEA、25(OH)D表达水平;评估CRC患者的肿瘤病理特点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CRC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C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25(OH)D等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病情进展,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朱宏财薛辉薛玲王莹庞琼侯新丽岳丽娟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结直肠癌CA19-9CEA
- 扶正固本汤对大肠癌根治术患者化疗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应用扶正固本汤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组加用扶正固本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患者的胃脘胀满、神疲乏力、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KPS和QLQ-C30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和QLQ-C30评分均明显上升,治疗组患者的KPS和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CD3+和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患者的CEA、CA125和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F-β1和Periostin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F-β1和Periostin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患者的TGF-β1和Periost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固本汤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改善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复发和转移。
- 高翔庞琼王莹
- 关键词:大肠癌扶正固本汤化疗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
- 过表达circ_0001105对脂多糖诱导的肺上皮细胞损伤凋亡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circ_0001105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本实验将肺上皮细胞A549分为Con组(没有处理的A549细胞)、LPS组(10 mg/L LPS处理A549细胞)、LPS+pcDNA组(pcDNA转染后用10 mg/L LPS处理)、LPS+pcDNA-circ_0001105组(pcDNA-circ_0001105转染后用10 mg/L LPS处理)、LPS+anti-miR-NC组(anti-miR-NC转染后用10 mg/L LPS处理)、LPS+anti-miR-155组(anti-miR-155转染后用10 mg/L LPS处理)、LPS+miR-155组(miR-155转染后用10 mg/L LPS处理)、LPS+pcDNA-circ_0001105+miR-155组(pcDNA-circ_0001105+miR-155共转染后用10 mg/L LPS处理);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肺上皮细胞的活性和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_0001105和miR-155的靶向关系。结果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的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C-caspase3和C-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TNF-α、IL-6、IL-8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c_0001105靶向miR-155。过表达circ_0001105或下调miR-155能够逆转LPS诱导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加以及TNF-α、IL-6和IL-8的释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rc_0001105可通过靶向调控miR-155可显著逆转circ_0001105对肺上皮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的以上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circ_0001105可通过靶向下调miR-155抑制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释放,因此未来有一定潜力成为急性肺损伤的治疗靶点。
- 高翔庞琼王莹
- 关键词:MIR-155肺上皮细胞凋亡炎症因子
- 血管生成因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肺腺癌患者和12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VEGFA、VEGFR2、PD-1及PD-L1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随访1年,比较不同预后情况肺腺癌患者血清VEGFA、VEGFR2、PD-1及PD-L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VEGFA、VEGFR2、PD-1及PD-L1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VEGFA、VEGFR2、PD-1及PD-L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P﹤0.01),肺腺癌患者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65%、42.86%、46.83%、42.86%。存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期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P﹤0.05)。随访1年,126例肺腺癌患者生存94例,死亡32例,死亡患者血清VEGFA、VEGFR2、PD-1及PD-L1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0.01)。VEGFA、VEGFR2、PD-1及PD-L1预测肺腺癌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23、0.836、0.860、0.833,均较高。结论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表达明显上调,且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高翔庞琼王莹
- 关键词:肺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22例,基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乳腺癌分为4个基本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方面的差异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至随访截止日期,82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4例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46例死亡,死亡率5.6%。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不同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分子亚型与乳腺癌预后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子亚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在各个分子亚型中预后最差。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于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需进一步研究以在临床上指导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庞琼南昊成马婕群翟海程陈怡萌曲胜阳南克俊何建军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亚型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