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丹
-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科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5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探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受动脉切开取栓术的35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肢体中,34例肢体取栓成功,患者患肢术后疼痛症状消失。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7.5个月,动脉通畅率为91.43%(32/35)。结论动脉切开取栓术临床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赵丹丹高顺赵铁柱陶志侃王为沈焕
- 关键词:外科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腔内激光与传统手术在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对比静脉腔内激光与传统手术在大隐静脉曲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观察组: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对照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抽剥治疗术。系统观察指标:(1)术中治疗情况;(2)术后疼痛及一年复发率;(3)术后并发症;(4)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t=9.57、12.54、8.62,P<0.05);(2)观察组术后疼痛及一年复发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24,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χ~2=8.95,P<0.05);(4)观察组术后症状较对照组显著改善(χ~2=9.75,P<0.05);(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t=16.74、22.74,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13.48,P<0.05)。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术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操作简单,疼痛轻、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有效、能够提高远期疗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赵丹丹袁亚君赵铁柱
- 关键词:腔内激光传统手术大隐静脉曲张
- 高压氧治疗足破溃的临床观察
- 2002年
- 目的评价高压氧治疗足破溃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男性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第一阶段为20d,治疗第二阶段对照组也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同前。结果治疗组创面开始愈合时间为(3.13±1.81)d;对照组为(9.74±2.96)d。治疗第一阶段,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4.78;P<0.01);治疗第二阶段,两组疗效接近(P>0.05)。结论高压氧是治疗足破溃有效的物理方法之一。
- 王为纪红宇赵丹丹杨春宁赵非若陈启仲沈焕
-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疗效
- 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经腔内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经腔内治疗后糖尿病足多药耐药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对判断病情和预后评估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115例,并且感染部位分泌物培养均呈多药耐药菌(MDRMs)阳性;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与抗菌药物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腔内介入治疗,以治疗后1、3、7d为观察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观察期的WBC计数、CRP及PCT指标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WBC在治疗1、3、7d后分别为(19.48±2.71)×109/L、(12.15±1.13)×109/L、(8.92±0.46)×109/L比对照组的(23.15±3.09)×109/L、(16.49±2.37)×109/L、(10.28±0.54)×109/L略低(P均<0.05);研究组的CRP在治疗1、3、7d的指标为(119.48±12.53)mg/L、(82.37±5.85)mg/L、(68.14±4.6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2±13.32)mg/L、(116.53±12.04)mg/L、(101.83±6.59)mg/L(P均<0.05);治疗1、3、7d后研究组患者的PCT为(2.45±0.37)μg/L、(1.78±0.24)μg/L、(0.95±0.16)μg/L比对照组PCT(3.23±0.54)μg/L、(2.17±0.36)μg/L、(2.04±0.09)μg/L下降明显(P均<0.05)。结论腔内治疗糖尿病足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能够加速患者创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将WBC、CRP及PCT指标水平控制在理想水平,尤其是对于抗菌药物控制不佳的MDRMs感染患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良好,降低感染复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沈焕李岩杨春宁赵丹丹玉磊
- 关键词:糖尿病足腔内治疗WBC
- 主髂有股(月国)动脉闭塞的术式选择
- 硬化性闭塞症(ASO)的病变在血管外科常见于腹主动脉下端至(月国)动脉下端三分支的不同平面,当多节段管腔狭窄或继发血栓形成出现静息痛,肢体缺血危象和足趾坏疽时,药物治疗疗效甚微。唯一能挽救肢体和生命的是选择血行重建手术。...
- 谭鸿雁朱巍金学峰王为杨春宁沈焕都镇宁赵丹丹
- 关键词:保肢治疗血管重建手术
- 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全部患者均在抗凝的同时配合导管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前大腿周径差(5.83±0.52)cm,溶栓前小腿周径差(4.90±1.27)cm;溶栓后大腿周径差(2.66±0.82)cm,溶栓后小腿周径差(1.90±0.53)cm.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8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1±1.3)个月.无一例出现血栓再发.结论: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赵丹丹何月赵铁柱沈焕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术
- 蓝趾综合征的临床诊治经验
- 2003年
- 目的 总结蓝趾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2月~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12例,分别依据临床特殊性表现,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彩超确诊。均采取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结果 除1例因入院时趾端已坏疽,而行截趾术痊愈外,余11例经2~3周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蓝趾综合征的及时正确诊断,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
- 杨春宁王为赵丹丹沈焕陈启仲马莉
- 关键词:蓝趾综合征药物治疗
- 56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经验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1995年1月—2003年3月以来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56例,其中栓塞于腹主动脉分叉处3例,髂动脉11例,股动脉22例,国动脉8例,胫前、胫后动脉4例,腋动脉1例,肱动脉5例,尺、桡动脉2例,下肢动脉栓塞:上肢动脉栓塞=6:1。全部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加溶栓、抗凝、解痉药物治疗。结果 栓塞动脉及末梢动脉搏动恢复者38例,栓塞动脉搏动恢复、末梢动脉搏动未恢复12例,均未恢复6例。术后栓塞动脉继发血栓形成、再次手术4例。术后合并代谢性综合症9例。术后截肢(或截趾)7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尽早的诊断、及时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成功的美德。
- 杨春宁赵丹丹王为沈焕
- 关键词:急性肢体动脉栓塞FOGARTY导管取栓术溶栓解痉
-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双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共21例,其中15例患者应用股静脉插管逆流法保留导管接触性溶栓,6例静脉插管通过血栓困难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联合大隐静脉顺流法进行溶栓。结果:治疗前后患者患肢的肿痛情况和皮肤颜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患肢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例患者的管腔显著增宽、血流顺畅和侧支血管明显;术后1~3个月进行随访,其中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0.48%。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采用双介入疗法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容易被患者接受,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新方式。
- 赵铁柱沈焕王为陶致侃赵丹丹
-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双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