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雷达
  • 3篇降水
  • 3篇海盆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强对流
  • 2篇热带
  • 2篇热带印度洋
  • 2篇海表
  • 2篇海表面温度
  • 2篇SST
  • 1篇遥感资料
  • 1篇印度洋海温
  • 1篇月降水
  • 1篇阵风锋
  • 1篇闪电
  • 1篇闪电活动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数值模拟

机构

  • 7篇宁夏气象防灾...
  • 6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巴彦淖尔市气...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作者

  • 11篇王敏
  • 5篇穆建华
  • 4篇杨建玲
  • 3篇胡文东
  • 2篇王素艳
  • 2篇田磊
  • 2篇杨侃
  • 2篇张保龙
  • 2篇王敏
  • 1篇李艳春
  • 1篇郑广芬
  • 1篇胡海波
  • 1篇范广洲
  • 1篇曹宁
  • 1篇谭志强
  • 1篇纪晓玲
  • 1篇常倬林
  • 1篇于亮亮
  • 1篇李晓莉
  • 1篇陆耀辉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河南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内蒙古气象
  • 1篇宁夏工程技术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1—2020年巴彦淖尔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2025年
文章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81—2020年间研究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基于9个国家级气象站的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数据,运用气候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巴彦淖尔市年平均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4℃·(10 a)~(-1),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增温最为显著。年降水量虽整体略有增加,但变化不显著,气候倾向率为7.23 mm·(10 a)~(-1)。而年平均日照时数则呈现减少趋势,倾向率为-9.34 h·(10 a)~(-1),尤以20世纪90年代减少最为明显。在周期性变化方面,尽管部分周期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表现出多尺度的震荡。而在突变分析中,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在特定年份呈现显著性突变,反映了气候变化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通过深入分析巴彦淖尔市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潜在影响,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政策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王敏王敏张保龙张保龙郭旭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倾向率MORLET小波分析
印度洋海盆模影响西北东部5月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海洋大气完全耦合模式FOAM模拟研究了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的异常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当热带印度洋为暖海盆异常模态时,FOAM模式模拟的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异常偏多,这与观测分析结果相一致。模拟发现春季热带印度洋暖海盆模态可在大气中引起类似"Matsuno-Gill Pattern"的异常响应,在对流层高层青藏高原西南侧形成异常高压,并在北半球中纬度沿高空急流轴形成异常遥相关波列,西北地区东部处于异常遥相关波列在东亚地区正异常中心的西部,正好为"西低东高"这一典型降水偏多的大气环流形势控制,对应对流层高层风场为明显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气流辐散,低层有小范围的弱辐合,形成气流上升运动和水汽异常大值中心,引起降水偏多,模拟的海盆模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场与观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FOAM模式对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影响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异常及其物理过程进行了较好的模拟验证。
杨建玲胡海波穆建华王敏胡文东
关键词:降水
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中微雨雷达探测精度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针对2019年9月11—13日受槽底部扩散冷空气和高原暖湿空气共同影响下的六盘山区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利用六盘山气象站、大湾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布设的微雨雷达、雨滴谱仪和雨量计,对不同时段、不同高度降水量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表明,微雨雷达、雨滴谱仪与雨量计5 min累计降水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微雨雷达和雨滴谱仪的降水开始时间提前于雨量计;微雨雷达灵敏度高于雨滴谱仪,且微雨雷达降水量观测值优于雨滴谱仪;微雨雷达和雨滴谱仪雨强偏差在2.0 mm/h以内。
党张利常倬林曹宁曹宁王敏
关键词:降水量
2014年8月15~16日宁夏强对流天气螺旋度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常规观测站和区域加密自动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及ECMWF再分析等资料,对2014年8月15~16日发生在宁夏的强对流过程的螺旋度特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平螺旋度对强对流发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低层垂直螺旋度在对流发生后和影响系统的演变对应较好;强对流发生在高层负水平螺旋度中心或强梯度带和低层正水平螺旋度中心或强梯度带上;高层负水平螺旋度的变化对强对流活动的强弱变化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低层正水平螺旋度强梯度带和对流活动结束时间对应较好。
谭志强王敏李婷聂晶鑫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螺旋度冰雹
边缘场景下基于多维损失优化超分辨率网络的天气图像检测算法
2023年
在边缘场景下,气象图像采集模型大多部署在算力较低的移动端或边缘设备上,造成观测图像分辨率较低,给天气现象检测带来困难,且传统FSRNet生成的图像存在伪影、模糊等问题,因此需要优化天气图像超分辨率网络,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基于无锚检测器,提出以观测要素为点的检测方案,不需要手动设置锚框,使检测模型轻量且高效.通过引入热图损失、目标注意力损失和对抗性损失等多维损失函数,对粗糙SR网络进行优化,使低分辨率图像完成递进式训练.优化骨干网络ShuffleNetV2,使检测模型更加轻量化,提高超分辨率天气图像检测的性能.实验结果证明,此天气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模型可以生成质量更高、细节更加清晰的目标观测图像,更加轻量的检测模型适用于非约束场景,在FDDB上的平均精度值(AverP)达到97.7%,优于其他先进模型.
王瑞祥王敏王敏
关键词:超分辨率先验信息神经网络
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黄河内蒙古段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MOD17A3和气象站点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偏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残差分析等方法,探讨2002—2021年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植被NPP呈波动增加趋势,2011年以前以负偏离为主,2012年以后以正偏离为主。(2)植被NPP平均值为169.15 gC·(m~2·a)^(-1),自西向东递增,101~250 gC·(m~2·a)^(-1)区域占总面积的77.0%,裸地﹤灌木﹤其他﹤草地﹤农田﹤林地。69.1%的区域植被NPP变异系数Cv≤0.2,整体稳定性较好。(3)植被NPP与气温平均偏相关系数为0.31,仅有6.7%的区域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与降水量平均偏相关系数为0.62,有81.1%的区域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植被NPP显著增加的主要气候因子。(4)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导致植被NPP的变化。
张保龙程文博赵宇新王敏王敏
关键词:NPP黄河内蒙古段气候响应
一次阵风锋触发强对流过程雷达资料特征分析被引量:28
2015年
为了进一步探索西北高原干旱区强对流触发机制,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以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为核心,针对一次阵风锋触发的逆向传播强对流过程,进行了雷达气象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天气系统配置为有利的大气环境,CAPE、CIN与LFC均适合强对流的触发与发展,原生对流消亡后产生的3条阵风锋共同作用触发新生强对流。(2)新一代天气雷达能有效监测到阵风锋产生、发展、成熟、汇合、消失以及触发新生对流的过程,揭示了3条阵风锋及下击暴流的细节。(3)强反射率因子区域快速下沉且强度减退及径向速度模糊,对雷暴大风灾害的预警具有指示意义。(4)各条阵风锋的长度变化普遍经历快速增长、增幅减缓和趋于减小3个阶段,其宽度变化也具有相似的较强规律性。(5)阵风锋的运动受下垫面特别是城区较强磨擦作用影响显著,存在一定波动。阵风锋合并后,新生对流的增强需要18~30 min的成长期,为准确预警强烈天气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提前量。(6)在天气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雷达资料关注阵风锋初生、发展、运动情况,可望提前1 h左右发现触发新生对流征兆。通过雷达资料可准确掌握阵风锋细致变化、形成近地层急流、下击暴流,以及新生对流的发展,是监测强对流触发与预警的关键手段。
胡文东杨侃黄小玉纪晓玲纪晓玲穆建华杨建玲王敏
关键词:阵风锋强对流雷达分析
印度洋海盆模影响西北东部降水的大气环流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影响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异常分布及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印度洋暖海盆模可以在亚欧地区大气中引起类似"Matsuno-Gill Pattern"的大气响应,在对流层中上层形成异常波列,西北地区东部正好位于新疆—巴尔喀什湖负异常中心和东亚地区正异常中心之间,处在明显西低东高的高度场异常形势下,这正是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异常偏多的典型环流形势。对应波列分布,欧亚范围存在3个明显异常气旋、反气旋,对流层高层200 h Pa华北到西北地区东部为大片气流异常辐散区,低层850 h Pa为气流辐合,形成异常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西北区东部降水异常偏多。因此印度洋海盆模是通过引起遥相关波列,在西北地区东部上空形成西低东高的异常环流,从而影响该地区的降水异常。
杨建玲郑广芬王素艳穆建华王敏田磊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降水大气环流
区域集合预报系统2m温度预报的校准技术被引量:36
2012年
采用非齐次高斯回归(NGR)技术对国家气象中心区域集合预报系统的2 m温度预报结果开展了一阶偏差和二阶离散度的校准研究。对预报结果比较详尽的检验分析表明:校准后的2 m温度预报可靠性和预报技巧均显著提高,表现为校准后集合预报成员的均方根误差与离散度更为接近;原Talagrand直方图中的"L"形分布现象得到有效改善;Brier评分、最小连续分级概率评分(CRPS)明显减小,相对作用特征(ROC)面积增大,说明校准后的2 m温度预报表现出更好的预报技能。此外,NGR技术与自适应误差订正技术的对比试验表明,NGR在消除集合平均偏差和提高集合离散度两个方面均有优势。
王敏李晓莉范广洲李泽椿
宁夏平原极值暴雨遥感资料中小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卫星、多普勒雷达、区域自动站、闪电定位等遥感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12-07-29夜间宁夏平原大暴雨过程的中小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大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200 hPa 急流、500 hPa 短波槽、700 hPa低涡、850 hPa辐合切变,宁夏上游地区中低层存在一明显的辐合带、高湿区和多低值系统;卫星云图上中尺度对流云团快速发展并东移影响宁夏造成暴雨,强降水阶段云团平均亮度温度达220 K,最低亮度温度达210 K,亮度温度低于220 K的云团面积达到20000 km2;闪电时空分布特征与强降水高度一致,表明中小尺度强对流是造成暴雨的主要原因;雷达反射率图上多个强对流单体先后影响,出现明显“列车效应”,单体基本反射率和组合反射率在分别达到40-60,50-60 dBz,40 dBz的强回波高度突破了0℃层高度,同时3 km高度还存在大于50 dBz的强反射率因子核心;强降水阶段,径向速度图上伴有多个“逆风区”和风速辐合区,垂直方向径向速度正负相间分布;雷达回波顶高度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在强降水阶段分别达到8-11 km和10-30 kg/m2.
穆建华胡文东杨侃陶林科王敏陆耀辉
关键词:闪电活动雷达回波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