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超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脂瘤
  • 1篇多期增强扫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动脉
  • 1篇脂瘤
  • 1篇中耳
  • 1篇中耳胆脂瘤
  • 1篇中耳炎
  • 1篇体层成像
  • 1篇气管
  • 1篇肿块
  • 1篇综合征
  • 1篇慢性
  • 1篇慢性化脓性
  • 1篇慢性化脓性中...

机构

  • 3篇重庆市第三人...

作者

  • 3篇杨超
  • 2篇李必强
  • 2篇黄显龙
  • 2篇杨华
  • 2篇唐茁月
  • 1篇胡源浩
  • 1篇王小铭
  • 1篇陈修燕
  • 1篇李朝军
  • 1篇李宗文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HRCT常规重建与后处理对CSOM及中耳胆脂瘤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共105例(107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轴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基础上,综合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主要CT表现:1、鼓室、鼓窦腔软组织密度影;2、听骨链骨质破坏情况;3、鼓室、鼓窦壁骨质破坏情况;进行术前分型,并将手术阳性结果与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9耳,其中单纯型8耳,肉芽型36耳,硬化灶肉芽型15耳;中耳胆脂瘤48耳,术前CT分型准确率为89%。对主要CT征象,常规轴位+冠状位显示率为88%,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率为95%。对于所有可CT显示的术中阳性发现,均可以用多平面重组进行显示;容积再现及多平面容积再现对锤骨、砧骨破坏能较好显示,对镫骨破坏显示受到一定限制;曲面重组对面神经骨管破坏显示较满意,对听骨链骨质破坏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 HRCT能对CSOM及中耳胆脂瘤进行较准确的术前分类、分型,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能较全面、准确地对解剖和病变进行显示,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特别是MPR能提高CSOM及中耳胆脂瘤细微病变显示率和诊断准确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必强王小铭黄显龙李朝军杨超唐茁月唐永存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高分辨率CT后处理技术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1例报告
了解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可能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该病主要临床特点是:急性卒中样起病,表现为深度昏睡或昏迷,一般是暂时性的;Kosakoff综合征,是恒定而明显的症状,表现为顺行或逆...
杨超杨华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
文献传递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CTA)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内肿块患者行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分析CT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和CTA对肺内肿块血供的显示。结果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BA)供血,部分可由体动脉供血,肺癌组供血动脉显示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肺癌组CT增强峰值显著大于结核球组、炎性假瘤组及错构瘤组(P<0.05),但与血管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与良性病变各组的增强动态曲线不同:肺癌组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主动脉期CT值迅速升高,120s形成强化高峰,延迟期缓慢下降;结核球组增强扫描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炎性假瘤组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CT值逐渐升高,90s左右出现高峰;错构瘤组强化不明显;血管瘤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迅速强化,在15s左右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结论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能有效鉴别肺内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杨超黄显龙杨华李必强唐茁月胡源浩李宗文陈修燕
关键词:肺内肿块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多期增强扫描CT血管成像支气管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