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兴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88 H指数:6 供职机构: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嘉兴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生儿旁流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在全麻手术中旁流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与PaCO_(2)的一致性以及不同体重新生儿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拟行腹部手术的肺部正常的新生儿40例,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患儿的旁流式PETCO_(2),同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体重<3 kg新生儿和体重≥3 kg新生儿PETCO_(2)与PaCO_(2)的差值,分析PETCO_(2)与PaCO_(2)的关系。结果Bland-Altman分析显示,40例新生儿PETCO_(2)与PaCO_(2)的差值为(11.03±5.67)mmHg,95%CI:9.02~13.04 mmHg。体重<3 kg新生儿PETCO_(2)与PaCO_(2)的差值为(12.60±3.31)mmHg,大于体重≥3 kg新生儿的(7.51±2.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旁流式PETCO_(2)与PaCO_(2)之间的一致性较差,并且受体重影响,因此在新生儿中仅依靠PETCO_(2)监测来指导术中机械通气时应谨慎,旁流式PETCO_(2)不应完全取代PaCO_(2)。 钱兴华 张引法 张小敏 夏丰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新生儿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全麻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在防治妇科腹腔镜术全麻诱导后低血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在防治妇科普通腹腔镜术全麻诱导后低血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1至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择期拟行全麻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组(观察组)40例和传统方式诱导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时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0.03 mL/kg,其余麻醉诱导药物相同,均于90 s后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_(0))、气管插管时(T_(1))、插管后1 min(T_(2))、插管后5 min(T_3)、手术开始时(T_4)、手术开始后5 min(T_(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丙泊酚使用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复苏期间不良反应(嗜睡、恶心、呕吐、躁动等)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T_(1)、T_(2)、T_(3)时点的SBP、DBP、HR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间躁动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期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能有效防治妇科普通腹腔镜术全麻诱导后低血压,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躁动发生率更低,并且未增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孙晓霞 张素芹 沈蓓 钱兴华 肖飞 夏丰关键词:全麻 亚麻醉剂量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全身麻醉剖宫产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患者静脉自控(PCIA)多模式镇痛用于全麻剖宫产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足月产妇40例,拟在全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Ⅰ组)和PCIA组(Ⅱ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Ⅰ组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Ⅱ组每侧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毕所有患者均行PCIA。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 h的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第1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总体满意度、PCIA的用量。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态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与Ⅱ组相比,Ⅰ组术后2、6、12和24 h的动态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Ⅰ组术后镇痛泵第1次按压时间明显延迟(<0.05),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0.05),镇痛总体满意度高(<0.01),术后24 h内PCIA量少(<0.05)。两组均未见与TAP穿刺相关的并发症。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TAP阻滞联合PCIA多模式镇痛用于全麻剖宫产术患者的术后镇痛,能明显减少PCIA的需要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应。 刘林 肖飞 徐文平 钱兴华 常向阳 王立中 张引法关键词:剖宫产 腹横肌平面阻滞 多模式镇痛 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分为罗哌卡因组(Ⅰ组)和等量0.9%氯化钠溶液组(Ⅱ组)。手术完成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Ⅰ组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Ⅱ组每侧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术毕所有患者均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泵第一次按压时间、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PCIA的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85、1.96、1.99、1.96、1.63,P均>0.05)。Ⅰ组术后2 h、6 h、12 h和24 h时点的动态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46、4.95、5.13、3.08,P均<0.05)。Ⅰ组术后镇痛泵第一次按压时间比Ⅱ组延迟(t=6.82,P<0.05),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比Ⅱ组少(t=6.17,P<0.05),镇痛满意度比Ⅱ组高(χ2=4.32,P<0.05),术后24 h内PCIA使用量比Ⅱ组更少(t=7.32,P<0.05)。两组均未见与TAP穿刺相关的并发症,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23、0.10,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好,减少了PCIA的需要量。 刘林 肖飞 徐文平 钱兴华 张引法 王立中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剖宫产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拟行择期剖宫产的子痫前期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两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镇痛(PCA),镇痛药A组采用右美托咪定1μg/ml复合舒芬太尼1μg/ml,B组采用舒芬太尼1μg/ml。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4、8、12及24 h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RSS),术后24 h出血量及低血压、心动过缓、高血压、瘙痒、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产妇术后4-24 h VAS评分降低、RSS增加、术后24 h出血量减少,高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产妇低血压、心动过缓、过度镇静和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能增强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减少产后24 h出血量及降低术后高血压、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 姚汉青 钱兴华 魏长娜关键词:舒芬太尼 剖宫产术 术后镇痛 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 2024年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的120名足月单胎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E组(ESPB联合PCIA)、T组[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PCIA]及对照组(仅PCIA),每组40名。分别记录术后4h、8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分。记录48h内有效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给药量、补救镇痛比例及产妇满意度。观察48h内的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结局。结果E组产妇术后8h、12h和24h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低于T组,且两组产妇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产妇术后8h、12h和24h的BCS评分高于T组,且两组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产妇术后48h内有效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比例和舒芬太尼总给药量均低于T组,且两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产妇满意度评分高于T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术后48h内的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联合PCIA的镇痛效果优于TAP阻滞联合PCIA,且可减少镇痛药用量并提升产妇的镇痛满意度和舒适度。 姚汉青 黄佳悦 董玉芳 刘林 钱兴华关键词: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剖宫产术 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和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22 2022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预防儿童全麻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EA)和苏醒期谵妄(E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在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3~8岁儿童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0.5、1.0μg/kg组(D1、D2、D3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对照组)。4组患儿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气管插管麻醉后分别输注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比较4组患儿术后2 h EA和ED的发生率及儿童和婴儿术后疼痛量表(CHIPPS)评分、术中七氟烷消耗量、手术时间、麻醉结束到气管导管移除之间的时间(TE)、主动睁眼时间(TA)、麻醉后监护病房(PACU)停留时间(TP)、以及各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有无喉痉挛、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和呕吐等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2组和D3组患儿术后CHIPP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D1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2组和D3组患儿EA、E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2组和D3组术中七氟烷消耗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D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D2和D3组TE、TA以及TP的间隔时间显著延长,D3组TP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时点比较,D3组MAP在T2时升高,在T3时下降,而D3组HR在T2~T7时点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1组有1例患儿因过早停药引起严重喉痉挛,其余各组均未观察到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儿童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术后EA、ED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疼痛明显减轻,所需七氟烷消耗量也显著减少。 姚汉青 刘林 钱兴华 胡惠静 夏丰关键词:苏醒期躁动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儿童 压力控制模式下喉罩通气对小儿腹腔镜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模式下喉罩通气对患儿腹腔镜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与喉罩组,每组各30例,全麻诱导置管后采用压力控制模式机械通气。记录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开始(T0)、气腹开始(T1)及气腹30分钟(T2)的呼吸力学参数值[吸入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总PEEP和顺应性(CL)]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值(SBP、DBP及HR),采集T0、T2时刻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结果 T2时刻,喉罩组动脉血氧分压、OI高于气管插管组,而PaCO2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罩组Vt、CL高于气管插管组,PetCO2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罩组拔管时间较气管插管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两组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低氧血症或喉痉挛发生。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术中,压力控制模式下喉罩通气可提高潮气量,改善氧合,促进CO2排出。 钱兴华 胡智勇 林红妃关键词:腹腔镜 小儿 喉罩通气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接受分娩镇痛的160例临产妇,随机分为0.12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的对照组80例,0.125%罗哌卡因+0.5μg/kg右美托咪定的右美托咪定组80例,两组均采用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给药,无背景持续输注剂量。记录PCEA次数、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转剖宫产率及瘙痒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第一产程中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生后1分钟与5分钟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次数、转剖宫产率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能够明显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缩短第一产程及第一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降低瘙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剖宫产率,为分娩镇痛的治疗提供参考。 张素芹 任铭 钱兴华 徐文平 钱晶 张引法关键词:分娩镇痛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流程分析法的预住院流程再造 被引量:1 2023年 预住院服务是医疗机构贯彻国家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2018年,浙江省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建立入院准备中心开展预住院服务。2021年6月,某妇幼保健院联合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和流程分析法,筛选住院流程高风险点,梳理各环节的作业价值和作业功能,评估改进环节,对入院准备中心预住院流程进行再造。通过上线独立的信息系统,设立一键自动导入院前医嘱功能,撤除各专科现场开医嘱医师等改进措施,重点优化了开具院前医嘱、预住院办理等候和预住院办理等预住院环节。预住院中心的院前医嘱完整率、院前平均等待天数和患者满意度得分分别从流程再造前的91%、2.99d和93.46优化到再造后的92%、2.44d和95.80分,实现了预住院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为我国医疗机构开展安全高效的预住院服务提供参考。 徐建平 胡小云 徐立红 章敏 顾水琴 钱兴华 李晓赟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