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水根

作品数:35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种植体
  • 9篇上颌
  • 8篇上颌窦
  • 8篇后牙
  • 7篇骨吸收
  • 5篇上颌后牙
  • 4篇牙种植
  • 4篇植入
  • 4篇上颌后牙区
  • 4篇上颌窦底
  • 4篇上颌窦底提升
  • 4篇上颌窦内提升
  • 4篇基台
  • 4篇骨量
  • 3篇延期种植
  • 3篇同期植入
  • 3篇前牙
  • 3篇锥度
  • 3篇疗效
  • 3篇骨改建

机构

  • 35篇南昌大学第四...
  • 4篇南昌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35篇郭水根
  • 34篇魏洪武
  • 8篇张越
  • 5篇毛卫华
  • 4篇郑希军
  • 3篇温国胜
  • 1篇黄娇娇
  • 1篇林艳
  • 1篇唐维平
  • 1篇郑璐

传媒

  • 9篇中国口腔种植...
  • 8篇江西医药
  • 5篇华西口腔医学...
  • 5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2篇2024
  • 9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锥形锁柱种植体应用于牙周病患者后牙即刻种植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比较锥形锁柱种植体在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行后牙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2种种植方式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种植修复的26例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共植入种植体52枚,其中即刻种植组(A组)28枚,延期种植组(B组)24枚,术后3~6个月完成冠修复,修复后追踪观察时间(14.4±2.3)月,观察种植体存留情况、修复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和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即刻种植组1枚植体因感染取出,延期种植组失败0枚,存留率分别为96.4%和100%;修复后1年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植体近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027±0.340)mm和(0.024±0.292)mm,远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011±0.252)mm和(-0.002±0.360)mm;2组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存留的种植体正常行使功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结论: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经过完善的牙周系统治疗后,在牙周状况良好的条件下,应用锥形锁柱种植体进行后牙区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短期内临床效果相当。
岑雯王轶郭水根孟展张越黄江琴魏洪武
关键词:延期种植骨吸收
种植体-基台界面至冠-基台粘接界面距离对边缘骨吸收影响:4-5年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Bicon种植体种植体-基台界面(implant-abutment interface,IAI)至修复体-基台粘接界面(porcelain-abutment bonded interface,PAI)之间的距离对边缘骨吸收(MB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种植的患者,通过影像学分析IAI至PAI的距离与MB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二维水平上,IAI至PAI的垂直距与MBL、点距与MBL之间显示出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程度为弱相关。水平距与MBL之间未显示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不影响美学的条件下,适当增加IAI与PAI的距离,有利于骨组织的保存。
夏勋魏振宇胡常琦黄江琴龚金梅郭水根魏洪武
关键词:粘接边缘骨吸收
上颌后牙剩余骨高度严重不足伴颌间距离不足位点的种植修复1例
2023年
通过一例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伴颌间距离严重不足的种植修复病例报告分析,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本病例先行其他牙的咬合重建抬高部分咬合,咬合重建后颌间距离依旧不足,进而在种植位点行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及骨增量手术,为后期种植体的植入创造周围骨包绕的稳定条件,8个月后再行第二次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并同期骨下深部植入锥度固位短种植体,复诊显示骨结合良好,永久修复2年后复诊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分析认为在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及颌间距离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先行上颌窦底提升及骨增量,创造延期种植时种植体周围骨包绕的稳定条件,第二次种植时再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及短种植体深部植入,进而为后期修复创造足够的修复空间来完成最终修复。
徐业豪戴婕婷任碧晖魏洪武郭水根
关键词:延期种植咬合重建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区不同窦嵴距时,采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并同期植入短种植体术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7例患者进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并同期植入共74枚Bicon短种植体,其中剩余牙槽骨高度(RBH)<4 mm组43个位点,RBH≥4 mm组31个位点。随访5年后,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片测量分析不同窦嵴距时,种植体周围骨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74个种植位点术后窦底提升高度(6.64±1.32)mm,修复负载5年后上颌窦内获得骨高度为(3.35±1.29)mm;RBH<4 mm组和RBH≥4 mm组之间的种植体颈部骨吸收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上颌窦内获得骨高度及种植体顶部骨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后牙区RBH<4 mm时,采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Bicon短种植体的术式可获得较高的种植体存留率及上颌窦内骨增加量,同时并不会增加牙槽嵴顶骨吸收量。
黄江琴胡常琦夏勋郭水根龚金梅魏洪武
关键词:上颌窦底提升
脱矿牙本质基质在位点保存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研究脱矿牙本质基质应用于拔牙后位点保存的骨改建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有意向种植牙齿的患者11例,共13个位点保存区域。行位点保存手术前(T0)、术后当日(T1)及术后6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分别测量近中骨高度、远中骨高度、颊侧骨高度、舌侧骨高度、牙槽嵴宽度及骨缺损深度。近远中骨高度、骨缺损深度的测量以近中邻牙近远中釉牙骨质界连线为基线(基线根方为-,冠方为+),颊舌侧骨高度、牙槽嵴宽度的测量以对颌牙咬合面为基线(基线根方为-,冠方为+)。比较T0、T1、T2时期位点保存区域的骨量变化,分析脱矿牙本质基质应用于位点保存的骨改变情况。结果T1较T0时,近中骨高度、远中骨高度增加,骨缺损深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颊侧骨高度增加,舌侧骨高度、牙槽嵴宽度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0时,近中骨高度增加,骨缺损深度、牙槽嵴宽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中骨高度、颊侧骨高度、舌侧骨高度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1时,近中骨高度、远中骨高度、牙槽嵴宽度、骨缺损深度均减少,颊侧骨高度、舌侧骨高度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矿牙本质基质应用于位点保存手术可获得良好的位点保存效果。
胡常琦魏振宇郭水根夏勋黄江琴龚金梅魏洪武
关键词:位点保存骨增量骨改建
短种植体联合上颌窦内提升:中期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价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3 mm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16例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3mm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26枚短种植体,随访5~6年,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结果:26枚短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96.2%,随访期间种植体颈部近中平均骨增加(0.14±0.15)mm,远中平均骨吸收(-0.03±0.17)mm,联冠修复与单冠修复、游离端与非游离端远中骨吸收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无明显异常。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中期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孟展张越魏洪武郭水根岑雯王轶黄江琴
关键词:上颌窦内提升骨吸收
前牙即刻种植种植体周围骨间隙成骨的临床观察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CBCT评价前牙即刻种植种植体与拔牙窝跳跃间隙植骨与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行前牙单颗即刻种植的32例患者共32枚植体,所有患者唇侧骨板完整并存在1-3㎜的跳跃间隙,按分层随机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颗,试验组跳跃间隙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吉特瑞生物膜;对照组跳跃间隙区不植入骨粉及骨膜,所有种植体均采取埋植植入并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通过CBCT观察种植体有无形成良好骨结合及比较两组唇舌向牙槽骨板厚度.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跳跃间隙骨缺损区均已被新生骨充填,所有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P>0.05);试验组组和对照组牙槽骨唇腭向厚度均出现一定的吸收,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牙即刻种植种植体与拔牙窝跳跃间隙≤3mm不植骨亦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和近期疗效.
胡劲松郭水根黄江琴张越魏洪武
关键词:种植体骨缺损植骨
ESM-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特异因子-1(ESM-1)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已经确诊的30例舌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舌体黏膜组织ESM-1的表达情况,分析舌鳞癌组织中的临床病理特征与ESM-1的表达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表明,ESM-1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舌体对照组织(P<0.05);ESM-1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舌鳞癌组织III期、IV期中的ESM-1表达明显高于I、II期(P<0.05);ESM-1的表达在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P<0.05)。结论ESM-1在舌鳞癌组织中高表达,ESM-1的表达水平与舌鳞癌的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提示ESM-1可能参与舌鳞状细胞癌(TSCC)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
郭水根唐维平魏洪武
关键词:ESM-1舌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短种植体(≤6 mm)在萎缩后牙区5~7年疗效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估短种植体(≤6 mm)在萎缩后牙区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17例,共植入33枚Bicon植体(植体长度≤6 mm),观察期60~84个月不等,观察并记录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存留率及并发症。结果:在观察期内,33枚植体有1枚脱落,种植体存留率为97.0%,种植体修复完成60~84个月内种植体近远中骨吸收水平分别为(-0.74±0.05)mm、(0.05±0.07)mm,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与修复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5~7年观察期内,短种植体(≤6 mm)应用于骨量不足的萎缩后牙区,其存留率及骨吸收水平与常规种植体无差异,可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
胡常琦魏振宇魏洪武夏勋黄江琴龚金梅郭水根
关键词:存留率
下颌骨内表皮样囊肿1例及文献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表皮样囊肿为良性瘤样病变,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胚胎时期遗留于组织中以及创伤性植入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有关。最常见的骨内部位是指骨和颅骨。发生在颌骨内的表皮样囊肿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在下颌骨内伴有一埋伏牙的表皮样囊肿,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颌骨内表皮样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任碧晖戴婕婷徐业豪郭水根魏洪武毛卫华
关键词:表皮样囊肿下颌骨埋伏牙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