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纲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症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单次给予胺碘酮对窦性心律转复和维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中单次给予胺碘酮对重症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律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ASAⅡ~Ⅲ级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合并心房颤动的重症瓣膜病患者100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组1(n=50)和组2(n=50)。记录初入手术室即刻的心律失常情况,组1在体外循环(CPB)中主动脉开放前5~10 min给予胺碘酮3 mg/kg,组2在CPB中主动脉开放前5~10 min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5 m L,分别记录CPB前(T1)、开放主动脉后5 min(T2)、开放主动脉后15 min(T3)、开放主动脉后30 min(T4)、开放主动脉后1 h(T5)、开放主动脉后3 h(T6)、给药后24 h(T7)、给药后48 h(T8)、给药后72 h(T9)心电图,观察两组各时点窦性心律转复率。结果 组1开放主动脉后及给药后各时点转复窦性心律率均高于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行瓣膜置换术CPB中单次给予胺碘酮能够提高CPB后窦性心律转复率,且作用可持续至术后72 h。
- 罗纲孙宏凯
- 关键词:胺碘酮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
- 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者围术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及认知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在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患者术后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麻醉诱导前加用右美托咪定并使用维持量至手术完毕,对照组为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对比患者术前麻醉诱导(T0)、手术停止后(T1)、术后第3天(T2)、术后第7天(T3)中心静脉血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入率(CE-RO2),利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认知情况判定量表(MoCA)对术前1天及T2、T3时的精神及认知水平进行评定。结果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IL-6、TNF-α、SjvO2、Da-jvO2水平、MMSE评分、MoCA评分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及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CE-RO2时间效应及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1)IL-6、TNF-α水平:两组于T1时均增高,T0、T2、T3时比T1显著减少,且研究组T0、T1、T2、T3时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2)SjvO2水平:两组T1时显著增高,随后呈进行性减少,且对照组T1、T2、T3时比研究组明显减少(P均<0.05)。(3)Da-jvO2、CE-RO2水平:两组T1时显著减少,随后呈进行性增高,且对照组T1、T2、T3时比研究组明显增加(P均<0.05)。(4)MMSE及MoCA评分:T2、T3时对照组比研究组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右美托咪定于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可起到保护神经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脑缺氧再灌注状态,发挥保护脑组织效果,降低患者术后认知水平障碍发生率,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刘超刘锴罗纲黄维勤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神经保护
- 小剂量麻醉诱导配合磷酸肌酸钠对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麻醉诱导配合磷酸肌酸钠对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将接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麻醉诱导,并配合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检测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时和切皮时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水平以及手术前(T0)、升主动脉开放30 min(T1)、术后4 h(T2)和术后24 h(T3)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诱导时和切皮时CVP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T1、T2和T3时间点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麻醉诱导配合磷酸肌酸钠可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董燕斐罗纲陈权涛
- 关键词: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磷酸肌酸钠心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