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颖
-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PTAR)、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第90天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95例)和死亡组(59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基线指标。分析PTAR、HDL-C、MELD-N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PTAR、HDL-C、MELD-Na单项及联合预测(PTAR+MELD-Na+HDL-C)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根据联合模型的截断值(0.530),将患者分为A组(<0.530,n=47)和B组(≥0.530,n=107)。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比较2组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钠(Na+)、白细胞(WBC)、血小板(PLT)、PTAR、HDL-C、MEL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R与MELD-Na呈正相关(r=0.407,P<0.001);PTAR、MELD-Na与HDL-C呈负相关(r=-0.316、-0303,P<0.001)。年龄、TBil、PT、PTAR、MELD-Na是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HDL-C是ACLF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PTAR、HDL-C、MELD-N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0.717、0.738;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801(95%CI:0.722~0.881,P<0.001),敏感度为0.627,特异度为0.916,约登指数为0.543,截断值为0.530。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A组患者累计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TAR、HDL-C、MELD-Na均是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三者联合预测模型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好。
- 王娟章颖刘先进朱晓红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后
- LSM、PNI、Mayo评分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肝硬化的预测价值
- 研究目的和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高度特异性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y,AMA)和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多见于中老...
- 张晓芳徐海峰章颖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为早期预防和控制感染性休克、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5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炎症指标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升高;原发感染部位:腹腔及肠道37例(71.15%),呼吸道15例(28.85%);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40株,其中革蓝阴性菌26株(65.00%),革蓝阳性球菌6例(15.00%),真菌8例(20.00%),耐药性高。并发急慢性肝衰竭31例,肝肾综合征29例,肝性脑病17例。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感染性休克原发感染以腹腔及肠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革蓝阴性菌为主,极易并发肝衰竭、肝肾综合征,病死率高。
- 章颖徐立新朱勇根韩旭东李民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失代偿期肝硬化耐药性
- 血清DcR3联合COSSH-ACLFs评分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 目的探讨血清诱骗受体3(DcR3)联合COSSH-ACLFs评分模型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90天)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8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205例HBV-AC...
- 章颖许海玲
- 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MELD-Na评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MELD-Na评分对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3个月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1例)和死亡组(76例...
- 章颖
- 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28例。收集患者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入院后1周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及甲胎蛋白(AFP)等指标,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根据入组病例治疗后12周的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104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MELD-Na评分、血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ApoA)、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PLT)和血钠(NA)等指标。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危险因素对戊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28例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男性116例(90.62%),女性12例(9.38%);平均年龄(60.25±9.96)岁。128例患者中并发感染52例,并发肝性脑病12例,55例进行人工肝治疗。死亡组患者年龄(t=-0.35、P=0.36)、性别(χ^(2)=0.04、P=0.85)、感染发生率(χ^(2)=1.97、P=0.16)、肝性脑病发生率(χ^(2)=1.85、P=0.17)及人工肝治疗率(χ^(2)=3.16、P=0.08)与生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血TBil水平(t=-3.18、P<0.001)、WBC计数(t=-2.41、P=0.01)、RDW值(Z=-2.40、P=0.02)以及MELD-Na评分(t=-2.18、P=0.02)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而血GGT(Z=2.40、P=0.02)、TC(t=2.03、P=0.02)、ApoA(Z=3.27、P<0.001)、FIB(Z=2.30、P=0.02)、AT-Ⅲ(t=3.25、P<0.001)、PLT(t=3.42、P<0.001)和Na(Z=2.58、P=0.01)水平显著低于生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RDW(OR=1.45、95%CI:1.04~2.12、P=0.03)、PLT计数(OR=0.97、95%CI:0.9
- 李兆明章颖刘先进
- 关键词:肝炎戊型肝衰竭血小板红细胞分布宽度
- 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联合血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联合血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对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1例)和死亡组(76例)。血浆置换前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钠、凝血功能、甲状腺激素[包括TSH、T4、T3、FT4、FT3],以及血脂[包括TG、高密度脂蛋白(HDL)、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评分。采用ROC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估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MELD-Na评分预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预后的准确性。结果死亡组白蛋白、血钠、TSH、T4、T3,TG、HDL、TC、LDL、apoA、apoB均低于生存组,FT3、总胆红素(TBil)、INR、MELD评分、MELD-N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TSH、T4、T3、TG、HDL、apoA、TSH+T3、TG+apoA、MELD评分、TSH+T3+TG+apoA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754、0.706、0.772、0.755、0.769、0.745、0.798、0.824、0.860、0.881,具有临床应用价值;MELD-Na、TSH+T3+MELD-Na、TG+apoA+MELD-Na、TSH+T3+TG+apoA+MELD-Na的AUC分别为0.904、0.923、0.932、0.955,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T3、TG、apoA、MELD评分、MELD-Na评分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MELD-Na评分对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章颖明芳章幼奕张晓芳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及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84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PE+DPMAS组(A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PE+DPMAS组(B组),每组各42例。记录患者6个月的生存状态,然后将B组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的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6个月生存影响因素;建立6个月生存预测ROC模型。结果B组INR为1.82(1.48~2.20),A组2.18(1.52~2.87)(Z=-4.350,P=0.003);B组Cr水平为0.63(0.40~0.71),A组0.78(0.62~0.85)(Z=-2.256,P=0.006);B组MELD评分为23.69(17.85~27.02),A组24.67(22.37~28.86)(Z=-5.307,P<0.001);B组MELD-Na评分21.25(16.69~29.95),A组25.66(21.84~31.67)(Z=-4.892,P<0.001)。治疗3个月后,B组AST水平为(42.11±9.85)U/L,A组(68.02±13.79)U/L(t=9.909,P<0.001);B组TBil水平为(21.55±6.32)μmol/L,A组(32.77±6.09)μmol/L(t=8.285,P<0.001);B组γ-GT水平为(32.55±9.07)U/L,A组(78.05±15.79)U/L(t=16.193,P<0.001);B组ALT水平为(45.38±10.73)U/L,A组(78.05±15.79)(t=7.589,P<0.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B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A组(76.19%)(χ^(2)=4.459,P<0.05)。根据患者6个月生存情况,将B组患者分为生存组(25例)与死亡组(17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13,95%CI:1.102~1.03)、TBil(OR=1.003,95%CI:1.024~1.085)、INR(OR=1.101,95%CI:1.132~2.387)、PLT(OR=1.008,95%CI:1.092~1.101)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COX结果,建立B组治疗的肝衰竭预后预测模型(A模型)。在ROC曲线中,A模型预测的AUC为0.752(95%CI:0.660~0.845),大于MELD评分模型(0.662,95%CI:0.557~0.768)和MELD-Na评分模型(0.702,95%CI:0.605~0.799)。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能明显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年龄、TBil、INR和PLT是患者生存独立危险因素,新模型对患者生存预测效能明显优于传统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模型。
- 许海玲章颖俞冲王忠成陈琳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还原型谷胱甘肽血浆置换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 恩替卡韦联合人工肝治疗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51例
- 2014年
- 我们应用恩替卡韦片联合人工肝治疗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51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08例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均系2007年6月一2013年11月住院患者,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37.1岁,男性85例,女性23例。治疗组51例,对照组57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人院当日各种生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诊断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 章颖徐立新顾菊兰
- 关键词: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恩替卡韦治疗组人工肝疾病严重程度
- 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及时且准确判定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经人工肝支持及内科综合治疗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血清钠(sodium,Na+)、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及年龄、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有效37例,无效80例,单因素分析提示血清钠、甲胎蛋白越低,MELD数值越高,预后越差;并发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预后不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ELD、血清钠、感染、肝肾综合征为影响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钠、甲胎蛋白、MELD评分、是否合并重症感染、肝肾综合征等指标有助于判断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
- 章颖朱勇根李民
-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硬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