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

作品数:3 被引量:51H指数:2
供职机构:莱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磁共振
  • 1篇心绞痛
  • 1篇心脏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活动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微小癌
  • 1篇稳定心绞痛
  • 1篇稳定型心绞痛
  • 1篇纤维化
  • 1篇纤维化程度
  • 1篇螺旋计算机
  • 1篇慢性

机构

  • 3篇莱芜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李鹏
  • 1篇亓燕

传媒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的判断价值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和30例未发生肝纤维化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30例健康人为正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肝穿刺及病理学检查证实并接受腹部MRI平扫及DWI检查,比较各组间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分析ADC值和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1、S2、S3和S4组)和肝炎活动程度(分为G1、G2、G3和G4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当b值为100s/mm^2、200s/mm^2和400s/mm^2时,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组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当b值为600s/mm^2和800s/mm^2时,S3组和S4组ADC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b值为100s/mm^2和2000s/mm^2时,不同肝炎活动程度组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当b值为400s/mm^2、600s/mm^2和800s/mm^2时,G3组和G4组ADC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b值为600s/mm^2和800s/mm^2时,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3和-0.624,均P<0.05);当b值为400s/mm^2、600s/mm^2和800s/mm^2时,ADC值与肝炎活动程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6、-0.586和-0.675,均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当b值为800s/mm^2时临床价值最高,且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诊疗方法。
李鹏张振国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CT在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41
2015年
目的分析CT在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经过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结节(直径0.5-1.0cm)190例(共285枚)的CT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 T M C)组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icronodular goiters,MNG)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CT征象和不同部位CT值。结果 PTMC CT征象中单发结节、瘤体不规则、增强后边界模糊、细颗粒状钙化和边缘中断征显著高于MNG,而混合钙化显著低于MNG,P<0.01。PTMC组的左、右叶体积显著小于MNG,峡部体积和结节体积显著大于MNG,P<0.01;PTMG组的腺体和结节平扫、增强CT值和MNG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在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李鹏玄国庆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核磁共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技术在不稳定心绞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莱芜市人民医院确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0例,分别给予冠状动脉造影(CAG)、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及心脏核磁共振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核磁共振在心脏狭窄>90%的检出率高,与CA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57,P>0.05),对<90%的狭窄检出率低,与CAG检查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67,x2=25.714;P<0.05);核磁共振对心脏狭窄程度高的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与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2=4.65,P<0.05),但总检出率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x2=0.251,P>0.05);核磁共振对于心功能及心脏结构的测定效果优于传统的超声心动图。结论:核磁共振技术能更准确的反应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对狭窄和心机缺血的检出率与传统检查方法有较好一致性。
李鹏亓燕
关键词:心脏核磁共振不稳定心绞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