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慧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出血
  • 2篇肾虚
  • 2篇肾虚型
  • 2篇经间期
  • 2篇经间期出血
  • 2篇间期
  • 1篇序贯
  • 1篇序贯疗法
  • 1篇异常子宫
  • 1篇异常子宫出血
  • 1篇增生
  • 1篇症候
  • 1篇少腹
  • 1篇肾方
  • 1篇排卵
  • 1篇排卵期
  • 1篇排卵期出血
  • 1篇中医
  • 1篇中医临床
  • 1篇子宫

机构

  • 4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珠海市妇幼保...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李丽慧
  • 3篇杜娟
  • 2篇林芸
  • 2篇翟家乐
  • 2篇黎丽娜
  • 2篇袁丽萍
  • 1篇刘玲
  • 1篇陈奕伸

传媒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方药学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仙子益真、仙芪益真胶囊序贯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经间期出血又称排卵期出血,指妇女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中间排卵期前后,发生周期性的出血者,量或多或少,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一般不超过7d,常伴有腰酸,少腹作胀,带下量多等症状。笔者于2013年8月~2014年10月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口服仙子益真、仙芪益真胶囊周期序贯疗法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45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年龄18~45岁,共90例符合肾虚型经间期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
翟家乐杜娟林芸袁丽萍黎丽娜李丽慧
关键词:经间期出血肾虚型排卵期出血少腹序贯疗法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妇科因“异常子宫出血”住院治疗,经宫腔镜检查及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EH)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的患者,共112例。其中EH组90例,AH组22例;而EH组中,单纯性增生组73例,复杂性增生组17例。采集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中医四诊资料、宫腔镜下表现、合并疾病、治疗转归等情况,并分析其中医辨病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1.3±6.9)岁,中位病程为3个月,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发病年龄和病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四诊资料方面,主症(月经情况)多见漏下淋漓[占47.3%(53/112)]、崩中暴下[占12.5%(14/112)]、经期延长[占12.5%(14/112)],而经血的色质变化多不典型;兼证常见腰膝酸软[占28.6%(32/112)]、头晕乏力[占14.3%(16/112)]、小腹隐痛[占8.0%(9/112)];舌质以淡黯或红多见,而舌苔及脉象较繁杂。除AH组的崩中暴下发生率[35.0%(7/22)]明显高于EH组[7.8%(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其他中医四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中医四诊资料,其辨证以肾虚肝郁、血瘀气滞为主,出血过多时可伴血虚。(3)宫腔镜下表现方面,主要为内膜增厚,局限增生,血管丰富、扩张等,部分患者伴有内膜息肉形成[占50.9%(57/112)]。(4)合并疾病方面,合并子宫肌瘤者占34.8%(39/112),合并子宫腺肌病者占12.5%(12/112),合并乳房结节者占52.7%(59/112),未见乳房恶性肿瘤。并发贫血者占41.1%(46/112),其中发展至重度贫血者占7.1%(8/112)。(5)辨病方面,居前3位者分别为崩漏、经期延长、癥瘕,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辨病情况比�
侯建峰卢丽波钟文珍李丽慧刘玲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异常子宫出血崩漏经期延长
从肾虚论治经间期出血的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经间期出血的中医病机,了解其证型分布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总结9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的中医症候分布规律,并应用补肾法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患者。结果:肾虚型占50%,湿热型占20%,血瘀型占30%,应用补肾中药周期序贯治疗肾虚型患者45例中痊愈30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结论:肾虚为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补肾法为治疗经间期出血的基本大法。
杜娟陈奕伸翟家乐林芸袁丽萍李丽慧
关键词:经间期出血肾虚型
祛痰化瘀补肾方辅助TCRA对宫腔粘连患者TGF-β_(1)及Smad2/3表达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补肾方辅助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治疗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粘连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Smad2/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IUA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TCRA术后,试验组予中药祛痰化瘀补肾方治疗,对照组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复查宫腔镜。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粘连组织中TGF-β_(1)与Smad2/3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粘连范围、性质、输卵管开口状态、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状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5.0%(19/20)]高于对照组[86.7%(2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_(1)与Smad2/3在IU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内膜(P<0.05)。治疗后,患者宫腔恢复正常者治疗组占46.7%(14/30)、对照组占45.0%(9/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908)。两组仍有粘连者,治疗后TGF-β_(1)和Smad2/3表达积分均下降(P<0.05),但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补肾方辅助TCRA治疗IUA临床疗效与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效果相当,对TGF-β_(1)、Smad2/3表达的影响与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接近;调节TGF-β_(1)/Smad信号通路是祛痰化瘀补肾方治疗IUA可能的现代作用机制。
黎丽娜侯建峰杜娟李丽慧钟文珍张潇涵吴怡平
关键词:宫腔粘连SMAD2/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