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倩
-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型半胱氨酸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及炎症指标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心血管病变(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相关抗体及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RA患者160例,根据患者是否同时合并心血管病变分为RA合并CVD组(n=80)及RA未合并CVD组(n=80)。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等相关指标,同时记录所有试验对象的年龄、病程、体重、是否合并高血压、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分析RA合并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三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RA合并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CRP、ESR、胱抑素C呈正相关(P<0.05)。RA合并CVD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RA未合并CVD组(P<0.05)。结论 RA合并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及CVD发生密切相关。
- 薛晓倩江洪耿钟晓泽许百洁薛文昌莫守崎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类风湿关节炎抗体炎症指标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胃肠道症状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收治的82例SLE患者。系统性地分析了SL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2例(26.8%)合并有胃肠道症状。6例(27.2%)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腹痛有13例(59.1%),恶心、呕吐有12例(54.5%),腹泻有8例(36.4%),消化道出血有2例(9.1%)。合并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出现肾盂输尿管扩张及雷诺氏现象的概率高于无胃肠道症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白蛋白血症、C3降低、C50降低以及ANCA阳性与合并胃肠道症状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低C3、低C50、ANCA阳性以及雷诺氏现象为SLE合并胃肠道症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胃肠道症状是SLE常见的可逆的并发症,在部分患者中可以表现为首发或主要的症状。雷诺氏现象、低补体血症及ANCA阳性会增加SLE并发胃肠道症状的风险。
- 许百洁莫守崎薛晓倩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胃肠道症状假性肠梗阻低补体血症雷诺氏现象
- 血清胱抑素C对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RA患者16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血管病变,分为RA合并CVD组(n=80)及RA未合并CVD组(n=80)。选取健康对照者8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同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是否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测定RA患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C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等相关指标,分析RA未合并CVD组、RA合并CVD组及正常对照组胱抑素C浓度的差异,以及胱抑素C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RA合并CVD组血清胱抑素C浓度高于RA未合并CV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合并CVD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CRP、同型半胱氨酸、RF、IgM、IgA浓度呈正相关(P<0.05)。胱抑素C浓度≥2mg/L时,RF、CRP、IgA、IgM、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均高于胱抑素C浓度<2mg/L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RA疾病活动度及CVD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对RA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的检测,能更好地预测RA合并CVD的发生。
- 薛晓倩江洪耿许百洁钟晓泽薛文昌莫守崎
- 关键词:胱抑素C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病变
- 胱抑素C与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病变
- 2018年
- 心血管疾病是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胱抑素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胱抑素C水平与免疫性疾病活动和炎症显著相关,是慢性炎症强度的标志,还参与了心血管病变的进程,可作为预测RA患者心血管病变的指标。
- 薛晓倩江洪耿薛文昌
- 关键词:胱抑素C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病变
- 神经白塞氏病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神经白塞氏病(NBD)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本院风湿科从2005年至2014年收治的13例NBD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NBD临床表现包括头痛(9例),发热(7例),精神症状(4例),肢体瘫痪、麻木(3例),共济失调(2例),构音障碍(1例)及眩晕(1例)。头颅MRI提示病变部位主要分布在中脑(5例)、脑桥(2例)及基底节区(2例)。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免和疫抑制剂后症状缓解。结论:NBD预后较差,为白塞氏病的重症表现之一。了解NBD的临床特征,有利于对该类患者进行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 许百洁薛晓倩莫守崎
- 关键词:白塞氏病神经白塞氏病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 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A对照组38例和B对照组32例,观察组使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A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单独治疗,B对照组使用艾拉莫德单独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后,各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减轻(P<0.05或P<0.01),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VAS评分均较A、B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关节肿胀数仅较A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RA较单用疗效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许百洁莫守崎薛晓倩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甲氨蝶呤艾拉莫德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
- 艾拉莫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评估艾拉莫德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42例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予艾拉莫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在治疗4、12、24周末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末及24周末,观察组达AS国际评估工作组反应指标(ASAS)20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背痛视觉模拟评分、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th AS功能指数评分及ESR、CR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能有效缓解AS患者病情,且安全性良好。
- 许百洁莫守崎薛晓倩吴悦
- 关键词:艾拉莫德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疾病疗效安全性
- 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及发生率
- 2021年
-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P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及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某院腹膜透析(PD)患者80例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分组,分析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及发生率。结果:总体钙化率随年龄、透析龄增高而升高,年龄、透析龄为冠状动脉钙化独立危险因素,Kt/V为保护因素,年龄、血磷为心脏瓣膜钙化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血管钙化影响因素、发生率进行分析有利于临床更好的预测预防心血管病变发生,减少终末期肾病患者危重心血管发病率,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并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借鉴资料。
- 钟晓泽陈洁何玲玲薛晓倩吴义强林志斌
- 关键词:PD血管钙化影响因素年龄
- 双能CT在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能CT成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临床拟诊"痛风"病例,并对受累关节行双能CT检查,以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双能CT发现尿酸盐晶体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研究共纳入44例拟诊"痛风"患者,其中37例确诊痛风性关节炎,双能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灵敏度94.59%,特异度为100%。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血尿酸是否正常分为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2组,双能CT发现尿酸盐晶体的灵敏度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能CT发现尿酸盐晶体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
- 莫守崎李依蓝蔡瑜彬许百洁薛晓倩黄伟鹏李奕琏王震汕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双能CT
- 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徳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自身抗体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通过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给药治疗方式;试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艾拉莫德给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后自身抗体指标变化情况、疼痛评分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自身抗体指标变化均优于治疗前,试验组自身抗体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等不适感,降低自身抗体滴度,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推荐使用。
- 莫守崎李依蓝许百洁薛晓倩袁琼玉吴悦林玲
- 关键词:疼痛评分自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