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春市妇产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出血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出血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140例子宫内膜息肉致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我科同期收治的采用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治疗的140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1次成功,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中无明显差异性(P>0.05);于术后1、6、12个月复查随访,研究组在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于术后10个月出现13例子宫异常出血,复发率为9.3%,与对照组复发率2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能够彻底去除息肉及其周围内膜组织,不影响其余正常子宫内膜,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张剑
-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出血
- 影响初产妇产后无干预状态下盆底功能自然恢复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影响初产妇产后无干预状态下盆底功能自然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长春市妇产医院妇科门诊复查的初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40例已婚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记录基线参数如年龄、身高、体质指数(BMI)、职业、孕次及新生儿体质量等,产后6~12周的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分析在无干预状态下影响盆底功能自然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产后第6周、第12周,阴道分娩组的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剖宫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剖宫产组的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在无盆底康复治疗等干预措施下,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12周较产后6周,Ⅰ和Ⅱ类纤维肌肌力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阴道前壁膨出的发生率为18. 0%(18/100),阴道后壁膨出的发生率为15. 0%(15/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新生儿体质量与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相关(P<0. 05),但患者年龄、分娩方式、产后时间、孕次、职业与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无关(P>0. 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BMI、新生儿体质量均是影响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任何分娩方式产后均会出现明显的盆底功能障碍,经阴道分娩更为明显。孕前BMI、新生儿体质量是影响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的最危险因素,对存在产前高BMI、高新生儿体质量的产妇,应尽早行盆底康复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张剑
- 关键词:分娩阴道壁膨出
-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优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3月经腹腔镜治疗的43例及开腹手术治疗的29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感染、住院时间、应用抗生素时间。结果:治疗盆腔炎性包块腹腔镜手术组优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诊治盆腔炎性包块优于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点,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剑于景萍唐佳松刘春梅
- 关键词:盆腔炎性包块腹腔镜开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