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估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为糖尿病慢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面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8月31日,收集糖尿病患者口服n-3 PUFAs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研究,614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补充n-3 PUFAs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MD=-2.65,95%CI(-4.67,-0.62),P=0.01]和血肌酐水平[MD=-2.60,95%CI(-4.98,-0.22),P=0.03],并延缓肌酐清除率下降[MD=9.23,95%CI(4.37,14.09),P=0.0002]。但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尿素氮、尿酸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3 PUFAs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和血肌酐水平,延缓肌酐清除率下降,但对尿素氮、尿酸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无显著改善。
- 周黔英吴琼邹琴崔毅
- 关键词:N-3多不饱和脂肪酸糖尿病肾功能META分析
- 以肌痛为主要症状的秋水仙碱中毒1例被引量:3
- 2021年
- 秋水仙碱是急性痛风发作的一线用药,既往文献报道多为一次性大剂量摄入所致中毒,本文报道1例连续服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所致中毒,并综合分析了秋水仙碱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有助于临床医师尽早识别以肌痛为主要症状的中毒患者。
- 罗慧敏廖湘平吴琼
- 关键词:秋水仙碱痛风肌病
-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疗效的临床比较。方法:择取接诊的63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腹膜透析组31例实施腹膜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组32例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腹膜透析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腹膜透析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透析治疗,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均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 吴琼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 阿法骨化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Ⅲ期)的疗效及机制探讨被引量:4
- 2021年
- 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发病机制中,炎症反应及RAAS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1]。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延缓DKD发展,补充活性维生素D可能通过改善炎症状态改善DKD预后[2]。目前国内外虽有部分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3联合ARB可改善DKD的临床,但没有对各种炎症介质及RAAS等机制进一步进行研究[3],本研究通过对早期DKD(Ⅲ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联合使用阿法骨化醇和厄贝沙坦,明确是否有效降低该类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改善炎症状态,抑制RASS系统活化等从而延缓DKD进展的作用,并阐明可能的机制。
- 陈香文廖湘平李淑梅黄朦吴琼刘志超谢先达唐代荣张浩
- 关键词:阿法骨化醇活性维生素D3炎症状态RAAS炎症介质厄贝沙坦
- miR-30d-5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 miR-30d-5p是否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miR-30d-5p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TGF-β1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TGF-β1组、miR-NC组(转染miR-30d-5p阴性对照miR-NC)、miR-30d-5p组(转染miR-30d-5p)、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30d-5p阴性对照anti-miR-NC)、anti-miR-30d-5p组(转染anti-miR-30d-5p)、miR-30d-5p+pcDNA3.1组(转染miR-30d-5p与pcDNA3.1-BMP7阴性对照pcDNA3.1)、miR-30d-5p+pcDNA3.1-BMP7组(转染miR-30d-5p与pcDNA3.1-BMP7)、anti-miR-30d-5p+si-NC组(转染anti-miR-30d-5p与si-BMP7阴性对照si-NC)、anti-miR-30d-5p+si-BMP7组(转染anti-miR-30d-5p与si-BMP7)。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经TGF-β1处理。qPCR检测miR-30d-5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2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 MTT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观察过表达miR-30d-5p或抑制miR-30d-5p对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活性及迁移的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30d-5p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靶向关系。评估其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活性及迁移中的作用。结果 TGF-β1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30d-5p组肾小管上皮细胞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较miR-NC组明显增加(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 anti-miR-30d-5p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iR-NC组比较,miR-30d-5p组WT-BMP7荧光素酶的活性、BMP7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30d-5p组的BMP7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anti-miR-30d-5p+si-BMP7组肾小管上皮�
- 陈香文廖湘平李淑梅李建平刘志超肖华吴琼龙圣海龙英杰谢先达唐代荣张浩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转化生长因子-Β1肾小管上皮细胞迁移
- 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确诊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均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 97%,高于对照组的81. 82%(P <0. 05);治疗后,2组各项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1);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琼
- 关键词:前列地尔糖尿病肾病
- 孟鲁司特钠结合盐酸西替利嗪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咳嗽症状评分及咳嗽消失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对比分析孟鲁司特钠结合盐酸西替利嗪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临床疗效、咳嗽症状评分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80例CV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咳嗽症状评分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两组治疗后,日间咳嗽分数以及夜间咳嗽分数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住院时间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结合盐酸西替利嗪对CVA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咳嗽症状,缓解患者的住院时间。
- 李明吴琼唐迎元
-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西替利嗪临床疗效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28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284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年龄、就诊情况、临床特点、异物种类、发生部位、影像学检查及异物取出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284例患儿,其中男203例,女81例;年龄1~3岁248例(87%);异物种类主要是果仁(67%)、瓜子(24%);发生部位62%在右侧支气管,包括右主支气管及右中间支气管;病程1 d~1年余;肺部影像检查272例(96%)肺部CT符合诊断;治疗方法:270例(95%)在局麻下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14例(5%)在全麻下通过硬镜取出。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好发于1~3岁儿童,以咳嗽、喘息、发热为主要表现,肺部CT可提示大部分诊断,气管镜检查为诊断金标准,需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 唐迎元刘春花周文娟吴琼张霞
- 关键词:儿童气管支气管
- 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40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提高对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回顾分析94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分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组(40例)和普通腺病毒肺炎组(5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肺部影像学及治疗效果。结果与普通腺病毒肺炎组比较,重症腺病毒肺炎组患儿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长(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P<0.05),混合感染率升高。支气管镜检查显示重症组患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坏死脱落,坏死物阻塞管腔;黏液分泌增加,阻塞管腔。重症组患儿肺部影像示肺气肿和多肺叶受累的肺实变,部分患儿合并胸腔积液、气胸、纵膈气肿和皮下气肿。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辅助检查有其自身特点,提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生与过强的免疫炎症反应、高凝状态及混合感染等有关。
- 唐迎元吴琼何谭娴曹阳
- 关键词:腺病毒肺炎重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