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永祥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柽柳
  • 2篇绿洲
  • 2篇棉花
  • 2篇棉田
  • 2篇秸秆
  • 1篇氮肥
  • 1篇地下水
  • 1篇有机碳
  • 1篇幼苗
  • 1篇碳氮
  • 1篇同位素
  • 1篇稳定同位素
  • 1篇绿洲棉田
  • 1篇棉花秸秆
  • 1篇棉田土壤
  • 1篇秸秆还田
  • 1篇还田
  • 1篇河岸带
  • 1篇覆膜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5篇赵成义
  • 5篇俞永祥
  • 3篇周天河
  • 2篇吴桂林
  • 1篇冯广龙
  • 1篇王丹丹
  • 1篇贾宏涛
  • 1篇王丽娟
  • 1篇于波
  • 1篇杨与广

传媒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覆膜对绿洲棉田土壤CO_2通量和CO_2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基于静态箱法和气井法分别测定新疆棉田覆膜位置的土壤CO2通量和CO2浓度.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和CO2浓度时间变化特征与土壤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7月较高,10月最低.观测期内,棉田土壤CO2累积排放量非覆膜处理为2032.81 kg C·hm^-2,覆膜处理为1871.95 kg C·hm^-2;而1 m深度内土壤CO2浓度非覆膜处理为2165-23986μL·L^-1,覆膜处理为5137-25945μL·L^-1,即覆膜减少了棉田土壤排放CO2的同时增加了土壤CO2积累量.覆膜和非覆膜处理下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和CO2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73和0.57-0.75,表明地表释放的CO2强烈依赖于土壤剖面储存的CO2.覆膜和非覆膜处理下Q10值分别为2.77和2.48,表明覆膜处理下的土壤CO2通量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响应更敏感.
俞永祥赵成义贾宏涛于波周天河杨与广赵华
关键词:干旱区棉田覆膜
秸秆还田对绿洲棉田土壤CO_2时空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静态箱法和气井法,测定棉花秸秆还田对绿洲棉田土壤CO_2浓度和通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还田后土壤CO_2浓度与通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均表现为7月份出现峰值,10月出现低值;与NS(对照组)相比,秸秆还田处理下的土壤CO_2浓度与通量在5月也出现峰值。土壤CO_2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秸秆还田对土壤CO_2浓度的垂直分布影响不大。观测期内,NS、HS(半量)、TS(全量)和DS(加倍)处理下的土壤CO_2浓度均值分别为5 946.2、6 837.3、7 717.3 mg·kg^(-1)和10 437.6 mg·kg^(-1),土壤CO_2通量均值分别为110.22、136.84、140.75 mg·m^(-2)·h^(-1)和169.47 mg·m^(-2)·h^(-1),即棉花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CO_2浓度和通量;其中,DS处理下的土壤CO_2浓度和通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此外,NS、HS、TS和DS处理下土壤CO_2浓度与通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60、0.68~0.72、0.72~0.77和0.85~0.88,相关系数随秸秆还田量增大而增大,即土壤CO_2通量强烈依赖于土壤CO_2浓度。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水平下,综合评价不同秸秆量还田的效应,应采用全量秸秆还田。
牛百成赵成义冯广龙俞永祥
关键词:绿洲棉花秸秆还田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水分来源的稳定同位素示踪被引量:21
2017年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上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河水、土壤水、地下水)的δD、δ^(18)O同位素组成,应用多水源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研究了胡杨、柽柳的水分来源和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0~100cm土壤水受蒸发影响大,土壤水δ^(18)O值偏大;100~300cm土壤水和地下水δ^(18)O值偏小且各点不存在显著差异。柽柳茎干水的δ^(18)O值小于胡杨,且均随河岸距离增加而减小;在河岸,胡杨最多能利用14.2%的河水,柽柳对河水的利用比例最大达到35.3%,二者对浅层0~100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较高;远离河岸,胡杨主要利用大于120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40%~50%,柽柳以地下水作为其主要水源,最大利用比例达到94.5%。胡杨生长需要适宜的地下水埋深条件(350~420cm),柽柳在浅地下水埋深和大于450cm的深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均能良好生长,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优于胡杨。
周天河赵成义吴桂林蒋少伟俞永祥俞永祥
关键词:河岸带
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的胡杨与柽柳幼苗水分来源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测定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胡杨和柽柳的幼苗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土壤水、地下水)的δD和δ18 O同位素组成特征,利用IsoSource模型和平均深度模型,研究了胡杨和柽柳的幼苗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和根系吸水的平均土壤深度。结果表明,单一种植条件下胡杨和柽柳的幼苗具有相似的水分利用特征,在30,80cm地下水埋深下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是其主要水分来源,利用比例超过80%;在130,180cm地下水埋深下浅层土壤水为其主要水源,直接利用地下水的比例很小;在180cm埋深时胡杨幼苗不能直接利用地下水,对0—80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高达79.9%,柽柳幼苗利用地下水的比例仅为12.9%,对0—80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达到62%;混合种植下对水分的竞争作用使柽柳幼苗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胡杨幼苗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柽柳幼苗利用水分的平均深度显著深于胡杨幼苗,表明柽柳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胡杨。
周天河赵成义俞永祥吴桂林王丽娟
关键词:地下水稳定同位素
棉花秸秆和氮肥对土壤CO_2和N_2O排放及碳氮排放系数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以新疆绿洲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针对棉花秸秆结合氮肥等不同处理进行了为期63 d的CO_2和N_2O排放观测,探讨秸秆和氮肥施用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碳氮排放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显著增加CO_2和N_2O排放量,而氮肥对CO_2排放量无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增加了N_2O排放量。在施加秸秆和氮肥处理下,CO_2排放速率在前16 d较快,而N_2O排放速率在前3~5 d较快。施加秸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而施加氮肥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量秸秆和氮肥的配比下,计算得出:秸秆还田产生的有机碳约有47.67%(均值)以CO_2形式排出,其中在全量秸秆和低氮量水平下最高,约为48.71%和50.72%;秸秆碳的排放系数平均值为35.2%,但不是一个常数;秸秆氮的排放系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与秸秆量没有直接关系;尿素氮的排放系数均随秸秆量和氮量的增加而增大。
牛百成赵成义俞永祥谭立海安志山
关键词:棉花秸秆土壤N2O有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