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凯宇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正颌
  • 2篇腮腺
  • 2篇手术
  • 2篇唾液
  • 1篇单个种植体
  • 1篇导管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多孔支架
  • 1篇修复体
  • 1篇牙合
  • 1篇牙颌
  • 1篇牙颌面
  • 1篇牙颌面畸形
  • 1篇咬合
  • 1篇咬合力
  • 1篇愈合
  • 1篇预留间隙
  • 1篇正畸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航空制造...

作者

  • 7篇张凯宇
  • 3篇田凯月
  • 3篇马晓辉
  • 2篇陈仁吉
  • 1篇祁森荣
  • 1篇曾剑玉
  • 1篇王学玖
  • 1篇王琳
  • 1篇王飘
  • 1篇郭思远

传媒

  • 5篇北京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腮腺肿瘤患者唾液及血液样本CEA、CA125及Leptin检测和临床评价的研究
1.研究目的  检测并分析肿瘤标记物CEA、CA125及Leptin在单侧腮腺肿瘤患者的健侧腮腺液,患侧腮腺液,混合唾液以及血液样本中的分布特点,并在正常对照组与肿瘤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间的差异情况;同时也观察各标...
张凯宇
关键词:腮腺液混合唾液ROC分析免疫组化染色
早期加载对单个种植体愈合状况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该实验在参考了前人的经验后,设计了单个种植体早期加载的模式,从影象学和组织学的角度观察早期加载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结论:传统种植理论认为,种植体植入后需要三-六个月的无负载愈合期,以利于种植体获得良好的骨结合....
张凯宇
关键词:种植体骨结合
文献传递
内镜辅助面部小切口腮腺导管结石取出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唾液腺内窥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手术取腮腺导管深部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4~2015年期间共诊治6例腮腺导管结石患者,结石均位于咬肌前缘后方的腮腺导管。手术过程为全麻下手术,先用涎腺内窥镜探及腮腺导管结石,以内窥镜灯光作为引导在面部相应位置行皮肤小切口,分离显露结石部位的腮腺导管,同时保护面神经;切开导管取出结石,重建导管。结果所有患者腮腺导管术后均恢复畅通,复诊半年无腮腺导管阻塞症状出现。结论唾液腺内窥镜辅助经面部小切口取石术为治疗腮腺导管深部结石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案。
祁森荣王学玖陈仁吉张凯宇王飘金赫秀马晓辉
关键词:涎石病
手术优先与正畸优先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比较正颌手术优先模式与传统正畸优先模式在治疗牙颌面畸形时患者基本情况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差异,为临床上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91例牙颌畸形需行双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术前正畸分为手术优先组(135例)与正畸优先组(56例),从性别、年龄、术前安氏错牙合分类、分块截骨发生率、手术时长、麻醉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炎症反应(术后最高体温)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手术优先组在分块截骨发生率(手术复杂程度)、手术及麻醉时长上均高于正畸优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优先模式虽然可以缩短治疗周期,但是在手术复杂程度及手术时长方面显著升高,在选择手术优先模式时需慎重考虑。
王超勋田凯月马晓辉张凯宇
关键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牙颌面畸形
负载BMP-2和VEGF的3D打印多孔钛支架修复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初步探讨负载细胞因子的三维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的成骨能力。方法利用CT数据设计颌骨缺损形态及大小并建模。使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对Ti6Al4V粉末进行加工制作出多孔支架。检测其孔隙率及不同处理状态下的塑形性。通过负载不同比例的BMP-2/VEGF修复兔颌骨缺损。标本硬组织切片后,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评估成骨效果。结果经800℃/2 h热处理后塑形性增加。一定浓度的BMP-2及VEGF能够加速新生骨在三维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上的形成。但呈现出非线性剂量依赖性。结论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作的Ti6Al4V多孔支架作为骨缺损替代材料是初步可行的,负载一定浓度的BMP-2及VEGF有加速成骨的作用。
田凯月王琳王萌李怀学陈仁吉张凯宇
关键词:多孔支架BMP-2VEGF颌骨缺损
单颗种植修复体咬合预留间隙和咬合力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后牙单颗种植修复体咬合预留间隙的临床评估方法。方法选择50例第一磨牙种植修复患者,通过种植专用咬合试验纸抽出法建立修复体咬合预留间隙,T-scan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种植修复体及其对侧同名天然牙的咬合接触时间和咬合力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修复体的咬合接触时间晚于天然牙0.03 s,咬合力百分比为天然牙的52.54%(P<0.001);种植修复体与天然牙的咬合接触时间差值与咬合力百分比差值存在相关性(P<0.001)。结论种植专用咬合试验纸抽出法可以实现种植修复体晚接触轻咬合的咬合特征;单颗种植修复体存在咬合接触时间越晚,咬合力越小的特点。
张茹张凯宇郝筱雨曾剑玉
关键词:咬合力
数字化设计矫治伴面部不对称的髁突骨软骨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评价数字化设计在矫治伴有面部不对称的髁突骨软骨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至2021年因髁突骨软骨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化设计,术前确定手术方案,术中切除患侧髁突骨软骨瘤,同期行正颌手术矫治颌骨畸形,术后1周行CT检查。选择上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UI)、下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LI)、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U6-R、U6-L)以及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L6-R、L6-L)作为标志点,选择眶耳平面(FHP)、面中平面(与FHP垂直并通过鼻根点的矢状面)和冠状面(与FHP垂直且通过蝶鞍点)作为参考平面。在Mimics 21.0中测量比较术前设计与术后1周内复查颅颌模型中测量标志点至参考平面距离,并计算两模型间线性差异。测量咬合平面和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和面中平面所成角度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照术前计划完成髁突骨软骨瘤切除术及正颌手术,切除骨软骨瘤的同时矫治了面部不对称。数字化设计模型与术后1周重建模型间线性差异与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线性测量指标差异均小于2 mm,角度测量指标差异小于4°。结论 数字化设计有助于髁突骨软骨瘤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增加手术治疗中骨软骨瘤切除及正颌手术的准确性。
张凯宇周祚马晓辉郭思远田凯月
关键词:面部不对称正颌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