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小超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灌流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衰竭
  • 1篇人工肝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因子
  • 1篇纤维化
  • 1篇纤维化作用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 1篇抗肝纤维化
  • 1篇抗肝纤维化作...
  • 1篇灌流
  • 1篇肝衰
  • 1篇肝衰竭
  • 1篇肝衰竭患者
  • 1篇肝纤维化
  • 1篇IL-3

机构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篇邓存良
  • 2篇胡小超
  • 1篇唐黎
  • 1篇王文龙
  • 1篇吴刚
  • 1篇陈文
  • 1篇盛云建
  • 1篇张超
  • 1篇宋颖
  • 1篇任东东

传媒

  • 1篇西部医学
  • 1篇西南军医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469例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前后指标的差异及单用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的疗效差异。方法 469例肝衰竭患者,共889例次人工肝治疗,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血液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结果人工肝治疗后,ALT、AST、TBIL、GGT、BUN、Cr、K+、WBC、Hb、PLT、PT、INR均下降;ALB、Na+、PTA、中性粒细胞率均上升。单用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相比,治疗前后血AST、ALB、GGT、TBIL、PTA、Na+、K+、WBC、Hb水平的改变程度有差异。结论人工肝治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但可导致血钠上升、血钾下降、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下降、中性粒细胞率显著上升。单用血浆置换在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方面疗效优于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联用与单用相比,更不容易造成血钠上升和血钾、血红蛋白的下降。血浆置换联用血浆灌流在较少的血浆消耗的情况下,仍有较好的疗效。
唐黎陈文邓存良任东东胡小超张超王文龙宋颖盛云建吴刚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浆灌流肝衰竭人工肝
IL-37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IL-37是2000年首次被发现的IL-1家族的新成员,经过十多年的研究,IL-37的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逐渐被阐明。随着对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发现IL-37的作用过程与肝脏纤维化发生程序有着相互交叉联系,因而推测可将IL-37用于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本文将IL-37及肝纤维化的主要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胡小超邓存良
关键词:肝纤维化细胞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