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晖

作品数:25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2篇骨折
  • 7篇关节
  • 5篇钛板
  • 5篇固定术
  • 4篇脱位
  • 4篇内固定
  • 3篇桥接
  • 3篇螺钉
  • 3篇内固定术
  • 3篇骨折脱位
  • 3篇关节骨折
  • 3篇关节骨折脱位
  • 3篇钢板
  • 3篇LISFRA...
  • 2篇掌指
  • 2篇指关节
  • 2篇软组织
  • 2篇手术
  • 2篇锁定钛板
  • 2篇腱鞘

机构

  • 2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吉林省结核病...

作者

  • 25篇张春晖
  • 14篇张亚奎
  • 10篇刘继
  • 10篇吕振刚
  • 7篇张学东
  • 3篇于振山
  • 3篇胡国东
  • 2篇王雪飞
  • 2篇葛双雷
  • 2篇高丽
  • 2篇韩大成
  • 1篇胡艳萍
  • 1篇杨勇
  • 1篇窦越超
  • 1篇朱旭
  • 1篇张星火
  • 1篇陈学明
  • 1篇陈喜海
  • 1篇高家义
  • 1篇赵峰

传媒

  • 3篇北京医学
  • 2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筋膜瓣在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中应用改良筋膜瓣技术治疗中重度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术前应用Mc Gowan(MGG)分级结合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行尺神经松解并应用改良筋膜瓣皮下前置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34例经过6~14个月的随访,术后恢复情况采用中华手外科学会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6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8.30%。所有患者无肘部不适感。结论应用改良的筋膜瓣技术治疗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术中对尺神经不会形成二次卡压,对原尺神经沟封闭效果良好,最大限度地难免了尺神经再度滑移至原尺神经沟。术后无需石膏固定,可早期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
张春晖刘继刘喜波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
一种足踝专用摆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足踝专用摆锯,包括锯体,所述锯体的侧面底部固定连接有锯头,所述锯头远离锯体的一端加工有锯齿,所述锯头的顶部加工有刻度,所述锯体远离锯头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锯尾。该足踝专用摆锯,通过锯体、锯头和锯尾的角...
刘继张春晖张亚奎
文献传递
我院开放性手外伤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潞河医院门诊手术室开放性手外伤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门诊手术室行的急诊开放性手外伤患者187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延迟愈合者98例,其中浅表组织感...
裴征韩大成张春晖刘建新张亚奎
关键词:开放性手外伤伤口愈合外地务工人员
腱鞘巨细胞瘤92例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9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本组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手部为高发部位,表现为早期局部肿物。肿瘤平均直径1.36 cm,由单核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组成,其中29例瘤细胞生长活跃,6例易见核分裂相。所有病例均行单纯肿瘤切除术,核分裂相活跃者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后随访1~118个月,15例失访,9例复发。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常见软组织良性肿瘤,确诊依据病理形态学检查。确诊后宜行局部切除治疗。
张学东张春晖张亚奎高家义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
AO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并分析应用AO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技术及疗效。方法26例36处掌指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早期进行功能练习。结果术后随访6月~1年后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伤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伸屈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按TAM评分,优良率84.6%。结论掌指骨骨折用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
张学东张春晖张亚奎于振山
关键词:掌骨指骨骨折内固定术AO微型钢板
骨性锤状指伴远端指间关节掌侧滑脱患者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骨性锤状指伴发远端指间关节掌侧滑脱病例的治疗方案。方法对34例骨性锤状指伴发远端指间关节掌侧滑脱的患者,根据骨折块累及关节面的比例、骨折块厚度,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石黑法固定或切开复位单枚克氏针固定’结果依据骨性锤状指新的分型,Ila型9例,lib型15例,III型10例,Ila型均采用闭合复位石黑法内固定;lib型中7例采用闭合复位石黑法固定,8例行切开复位单枚克氏针内固定;III型均行切开复位单枚克氏针固定。34例获10〜19个月随访,平均(14.4±1.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9周,平均(6.6±1.2)周。闭合复位石黑法固定组,术后远端指间关节屈曲(64.1±6.9)°,背伸受限(6.3±4.7)°;切开复位单枚克氏针固定组,术后远端指间关节屈曲(62.8±8.6)°,背伸受限(7.5±4.3)%两组之间远端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6,P=0.637),伸直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5,P=0.421)o结论依据骨折块累及关节面范围和骨折块厚度的骨性锤状指分型,选择不同术式和克氏针固定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葛双雷杨勇吕振刚张春晖
关键词:指关节关节脱位骨性锤状指
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8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金属螺钉或可吸收螺钉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拇外翻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夹角(IMA),美国矫形足踝学会足功能评分(AOFAS),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HVA、IMA、AOFAS均优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HVA、IMA、AOFA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8.46%,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3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截骨端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拇外翻复发或者术后丢失矫正度数、跖骨发生背侧移位、出现转移性跖痛、拇内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拇外翻截骨后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可提供稳定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刘喜波张春晖刘继范伯元沈江涛
关键词:拇外翻可吸收螺钉
桥接钛板技术治疗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应用桥接钛板技术治疗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并结合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患者52例52足,男36例,女16例...
吕振刚张春晖刘继刘喜波张亚奎
关键词:LISFRANC关节损伤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截骨矫形治疗拇外翻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截骨矫形治疗拇外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45例(49足),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9.0±3.3)岁,采用截骨矫形,可吸收螺钉或金属钉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吸收螺钉组23例(26足),金属钉板组22例(23足);术后定期复查X线及功能随访。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截骨愈合时间。结果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0.3±1.4)个月。末次随访时总体AOFAS评分优3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5.6%。末次随访时总体VAS、HVA、IMA改善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7±0.2)周,两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截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截骨矫形治疗拇外翻临床疗效肯定,避免了金属内植物激惹,不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值得临床推广。
张春晖吕振刚王琪张亚奎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拇外翻截骨术
跟骨骨折术中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对后足活动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在跟骨骨折病人中采用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与传统动态牵开腓骨肌腱的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其术后对后足活动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病人6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牵开组28例,接受传统动态牵开腓骨肌腱的手术治疗;保留组32例,接受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的手术治疗。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2个月足功能Maryland评分,后足AOF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影像学指标(Boler角、Gissane角)。结果保留组手术时间为(89.34±12.21)分钟,住院时间为(5.26±1.47)天,均明显优于牵开组[分别为(124.22±11.56)分钟,(11.59±2.4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获随访,术后12个月随访时,保留组AOFAS评分为(70.56±3.62)分,Maryland优良率为87.5%,优于牵开组[分别为(81.37±3.58)分,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学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的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有确切的临床效果,还可降低创伤对后足活动的不良影响。
刘喜波张春晖刘亮范伯元梁丰沈江涛
关键词:跟骨骨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