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侯强
- 作品数:30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兔肺动脉栓塞/再灌注损伤中肺泡细胞凋亡及其Fas/FasL表达的变化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兔肺动脉栓塞/再灌注损伤中肺泡细胞凋亡及其Fas及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30只,雌雄不拘,运用5F Berman球囊堵塞左下肺动脉,然后球囊放气,复制肺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肺动脉栓塞1 h组、肺动脉栓塞2 h组,肺动脉栓塞2 h再灌注1 h组、肺动脉栓塞2 h再灌注2 h组;另设6只正常未手术白兔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上皮细胞Fas及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肺动脉栓塞1、2 h组兔肺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再灌注后凋亡细胞进一步增多,并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P<0.05或0.01);Fas及FasL蛋白表达在肺动脉栓塞及再灌注后明显上调(P均<0.01)。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肺组织湿干比、Fas及FasL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9,0.820,0.820;P<0.01)。结论:肺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可能通过激活Fas/FasL系统,诱导肺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肺损伤的发生。
- 袁雅冬崔炜吕侯强陈晔王辉王素燕
- 关键词:肺栓塞再灌注损伤肺泡FAS/FASL
- 无创辅助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COPD合并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无创辅助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治疗7d后,比较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高于对照组的59%,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FE)、每博量(SV)及每分钟心排血量(CO)高于治疗前,肺动脉压(PAP)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无创辅助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COPD合并肺心病心衰疗效好,安全可靠。
- 吕侯强谢轩杨丛丽肖宁杨会芳
-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米力农无创辅助通气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喷雾吸入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钠睡前口服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和SAA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GF-β1和SA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1和SAA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EV1、PEF、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EV1、PEF、FEV1/FVC改善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喷雾吸入布地奈德对小儿CVA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张瑾宋宁高耐芬杨丛丽吕侯强杜博英
-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清淀粉样蛋白A
- 兔肺动脉缺血再灌注致肺血管内皮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袁雅冬王辉张鲁涛陈晔吕侯强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
- 喘可治注射液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应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评价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14年7月~2015年11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40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喘息、胸闷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评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pef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内,观察组复发或加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效果较好,可加速增长缓解,预防复发。
- 张瑾宋宁高耐芬杨丛丽吕侯强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 兔急性肺动脉栓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血栓素B2及6-酮前列素F1α的变化
- 2009年
-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APE时栓子堵塞肺动脉,造成机械性肺毛细血管前动脉高压,肺血管床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上升。肺动脉高压可以导致右心室衰竭和患者早期死亡。但是机械阻塞程度往往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不相符。目前认为血管活性物质在肺栓塞早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起重要作用,是导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即刻和首发症状出现2h内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血栓素A2、前列环素与急性肺损伤肺动脉高压有关。
- 袁雅冬吕侯强王辉陈晔
-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栓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栓素B2肺组织匀浆6-酮PULMONARY
- 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分析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e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150例AECOPD患者,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ECOPD正常血糖组(90例)与AECOPD高血糖组(60例)。分析两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FEV 1/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总量(TLC)、残气量(RV)/TLC]差异,并分析AECOPD患者空腹血糖、血清炎性因子、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ECOPD正常血糖组TNF-α、IL-6、CRP水平明显低于AECOPD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正常血糖组TLC、RV/TLC、FEV 1、DLCO及FEV 1/FVC值均明显高于AECOPD高血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肺功能指标FEV 1和FEV 1/FVC呈负相关,且空腹血糖水平与FEV 1和FEV 1/FVC亦呈负相关。结论与AECOPD血糖正常患者相比,AECOPD高血糖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明显升高,肺功能明显下降,且随着血糖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患者肺功能越差。
- 吕侯强谢轩范素芳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 抗结核治疗致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513例。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疾病史以及治疗情况,包括糖尿病史、肝脏病史、治疗方案(初治、复治、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保肝药物使用情况、营养状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中共发生DILD 82例,发生率为15.9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肝脏病史、酗酒、营养不良以及未使用保肝药物是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DI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DILD的危险因素复杂,应对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早发现、早预防,准确预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DILD的发生或减轻对肝脏的损伤程度。
- 刘芳臧珊珊刘永梅田贞贞马金彤张桂珍吕侯强王英超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抗结核药
- 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及治疗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浆N末尾B型脑钠肽原(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该院接受治疗的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及体检正常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治疗前血浆NT-proBNP、hs-CRP浓度、经治疗后处于稳定期的浓度及健康者的浓度,比较血浆NT-proBNP、hs-CRP的水平。结果研究组NT-proBNP、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T-proBNP、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与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及治疗的相关性显著,可作为判断其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 吕侯强谢轩杨丛丽肖宁杨会芳
- 关键词:肺心病心力衰竭血浆NT-PROBNPHS-CRP
- 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性与血凝状态及肺功能影响的观察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性与血凝状态及肺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石家庄市第二医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依据患者入院24h内FPG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80例,血糖升高组70例。比较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6min步行距离。入院后24h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蛋白(NGAL),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与正常血糖组比较,血糖升高组FEV1[(1.55±0.28)vs(1.27±0.36)L,t=2.962]、FEV1/FVC[(58.51±11.62)%vs(43.90±10.58)%,t=2.78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48.18±12.54)%vs(34.87±11.96)%,t=2.961],6min步行距离[(412.59±61.69)vs(354.78±54.51)m,t=2.903]水平下降(P<0.05)。血清IL-6[(11.85±4.01)vs(22.70±3.52)ng/L,t=2.905]、MCP-1[(6.15±0.81)vs(9.83±0.76)pg/ml,t=2.991],NGAL[(1.03±0.25)vs(3.91±0.37)μg/L,t=2.740]、NLR[(1.79±0.54)vs(2.43±0.67),t=2.802],D-D[(1.18±0.45)vs(2.76±0.51)ng/ml,t=2.903]、FIB[(3.01±0.37)vs(4.78±0.25)g/L,t=2.691]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FPG与IL-6、MCP-1、NGAL、NLR、FIB、D-D水平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MCP-1、NGAL、NLR是影响血糖进一步升高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伴有高血糖状态时,其血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升高,凝血功能紊乱加剧,肺功能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
- 吕侯强崔淑芬谢轩范素芳杨丛丽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糖炎性反应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