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中试研究
- 2025年
- 在前期250 mL烧瓶试验基础上,本研究采用20 L反应釜进行中试试验。从聚酯多元醇原料、催化剂、温湿度以及扩链剂等方面,研究其对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黏度、粘接强度和表干时间等方法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试试验不同于小试加料可以是固体或液体,中试在加料方式上尽量采用液体,让合成产物分子量均匀,另外中试需要考虑降温和出料问题。(2)结晶性高的原料会使初始剥离强度增大,但最终剥离强度却先升高后降低,当结晶度太高时,最终剥离强度反而要下降。表干时间随着结晶度提高而缩短。(3)催化剂能提高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粘接力,三乙烯二胺的催化效果最佳,但是催化剂用量对热熔胶的黏度有影响,催化剂用量过多会导致热熔胶凝胶。试验结果表明,三乙烯二胺质量分数选择0.5%时,性能相对最佳。(4)温度、湿度对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粘接力有影响,湿度越高,水汽渗透到胶层越容易,加速—NCO反应,生成极性强的氨基甲酸酯键和脲键等化学键。(5)扩链剂可以使得聚合物分子量增大、黏度增大,基材上受力点密度增大,从而提高粘接力;但用量过多或官能度高时,分子链之间交联程度越高,胶粘剂容易凝胶。中试试验选择1,4-丁二醇(BDO),扩链消耗10%的—NCO的方案最佳。(6)中试研究认为,真空度≤-0.09 MPa,减压真空脱水2 h,聚氨酯预聚体合成温度在(80±5)℃,反应时间2 h,扩链反应30 min~1 h,异氰酸酯液体投料,催化剂(三乙烯二胺)用量为0.5%,扩链剂(1,4-丁二醇)添加量消耗剩余—NCO(物质的量分数)为10%时,制备的聚氨酯热熔胶性能相对最佳。
- 刘晨刘晨张梦婷李翔曾赟兰支利兰支利郑和根
- 关键词:聚氨酯热熔胶聚酯多元醇扩链剂粘接强度
- 空气中合成固溶体荧光粉Ba2(Zn,Mg)Si2O7∶Eu^2+,Eu^3+,Ce^3+及其发光特性被引量:2
- 2015年
-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空气中合成了Ba1.97-yZn1-xMgxSi2O7∶0.03Eu,y Ce3+系列荧光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所合成荧光粉的物相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光330~360 nm激发下,固溶体荧光粉Ba1.97-yZn1-xMgxSi2O7∶0.03Eu的发射光谱在350~725 nm范围内呈现多谱峰发射,360和500 nm处有强的宽带发射属于Eu2+离子的4f 65d1-4f 7跃迁,590~725 nm红光区窄带谱源于Eu3+的5D0-7FJ(J=1,2,3,4)跃迁,这表明,在空气气氛中,部分Eu3+在Ba1.97-yZn1-xMgxSi2O7基质中被还原成了Eu2+;当x=0.1时,荧光粉Ba1.97Zn0.9Mg0.1Si2O7∶0.03Eu的绿色发光最强,表明Eu3+被还原成Eu2+离子的程度最大。当共掺入Ce3+离子后,形成Ba1.97-yZn0.9Mg0.1Si2O7∶0.03Eu,y Ce3+荧光粉体系,其发光随着Ce3+离子浓度的增大由蓝绿区经白光区到达橙红区;发现名义组成为Ba1.96Zn0.9Mg0.1Si2O7∶0.03Eu,0.01Ce3+的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323,0.311),接近理想白光,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白光荧光粉。讨论了稀土离子在Ba2Zn0.9Mg0.1Si2O7基质中的能量传递与发光机理。
- 邓升智刘晨杨楚珺邱忠贤周文理张吉林余丽萍廉世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