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80 H指数:7 供职机构: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神经生长因子包埋鞘内不同灌注时长对大鼠坐骨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包埋鞘内不同灌注时间对大鼠坐骨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 2017年1—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室进行实验。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10只。4组均给予神经吻合口包埋鞘内灌注神经生长因子30μg/d,A组灌注1周,B组2周,C组3周,D组4周。术后第4周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度,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患肢足迹分析,计算神经功能指数。结果 (1)足迹记录分析:A组足印长度与B、C、D组相比均明显缩短(t=2.289、3.169、2.810,P<0.05);足趾跨距A组较其他3组跨距差距更加明显(t=3.380、7.479、6.534,P均=0.000);B、C、D组中间趾跨距优于A组(t=3.053、2.154、2.320,P<0.05)。与B组比较,C组在足印长度及中间趾跨距方面无明显差异(t=1.407、0.573,P>0.05),但足趾跨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0,P=0.000)。与B组比较,D组足印长度与中间趾跨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3、0.056,P>0.05),足趾跨距有统计学意义(t=4.289,P=0.001)。C、D组间足印长度、足趾跨距、中间趾跨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1、0.003、0.451,P>0.05)。(2)神经传导速度:A组与B、C、D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慢(t=4.197、7.458、7.383,P均=0.000)、潜伏期长(t=2.900、5.042、4.974,P均=0.000),B组与C、D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较慢(t=5.529、6.001,P=0.000),潜伏期稍长(t=4.676,5.008,P=0.004),C组与D组在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神经功能指数:B、C、D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A组,坐骨神经指数(t=2.479、4.917、5.565,P均=0.000),胫神经指数(t=3.287、5.164、5.567,P均=0.000),腓神经指数(t=4.505、7.798、8.301,P均=0.000);C、D组神经功能较B组良好,坐骨神经指数(t=3.883、5.166,P均=0.000),胫神经指数(t=3.311、4.280,P<0.01),腓神经指数(t=7.126、8.801,P均=0.000);C、D组神经功能指数除腓神经指数(t=2.317,P=0.037)有差异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坐骨神经指数(t=1.753,P=0.103),胫神经指� 王韦江 王园园 范金鹏 刘永强 李保存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 灌注 神经损伤 PVP/PKP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危险因素,探讨引起再骨折的主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176例患者,根据随访结果折分为A组(骨折组,共21例)和B组(对照组,含手术椎体再骨折3例,跳跃椎体骨折2例,未骨折150例,共155例),记录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穿刺方式、体重指数、术前骨密度、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是否渗漏、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及脊柱矢状面是否失衡等因素,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是否渗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及脊柱矢状面失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低骨密度值、脊柱矢状面失衡是导致PVP/PKP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与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穿刺方式、体重指数、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是否渗漏等无明显关系;对患者进行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 李晓华 刘永强 范金鹏 田晓晨 赵玉顺关键词: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快速康复外科在Wiltse入路行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月本科针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行内固定取出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Wiltse入路将内固定取出。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论指导,通过多学科协助,制订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干预方案,在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全程实施快速康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断钉、断棒现象。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后6 h~7d的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康复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Wiltse入路行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可减轻手术痛苦,提高围手术期的体验,提高临床效果及日常生活质量。 张双伟 王朝君 刘永强 徐凤周 白国芳 刘志奇 李云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胸腰椎骨折术后 椎旁肌间隙入路 内固定取出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48例、5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下降,而JOA评分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与对照组8.33%(4/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刘永强 吴玉鹏 李晓华 郝志朋 范金鹏关键词:显微镜辅助 夹心椎体小剂量骨水泥预防性强化治疗“三明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三明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时对夹心椎体进行小剂量骨水泥预防性强化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三明治”型OVCF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病人58例,其中观察组29例在常规行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基础上进行夹心椎体小剂量骨水泥(约2 mL)预防性强化,对照组29例未行夹心椎体强化,随访观察夹心椎体骨折情况。结果:2组术前骨密度、年龄、体质量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例(3.45%)骨折发生,B组中有8例(27.59%)发生骨折,2组术后骨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结论:在常规对“三明治”型OVCF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时,行夹心椎体小剂量骨水泥预防性强化能降低术后夹心椎体骨折风险。 李晓华 佘丽君 范金鹏 王喜 刘永强 齐燕 郝志鹏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不同后关节囊修复重建方法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后关节囊修复重建方法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65例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成三组。A组(n=110):仅缝合外旋肌群;B组(n=90):常规方法修复后关节囊和外旋肌群;C组(n=65):克氏针于股骨大粗隆钻两个骨性通道,将舌形外旋肌和关节囊联合瓣分别穿过骨性通道,并系紧缝合。对比三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三组在手术时间、围术期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感染、压力性溃疡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关节脱位或松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且B组和C组患者关节脱位或松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三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C组和B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A组,且C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B组(均P<0.05)。每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每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后关节囊可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基础上降低假体脱位或松动的发生概率,确保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刘永强 郭勇 朱瑞芳 吴涛 徐风周 李晓华 张双伟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10 2014年 随着骨科大手术(包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的普遍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逐渐增高,少数患者可导致严重的肺栓塞、脑栓塞等并发症。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以来,对218例骨科大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采取联合措施,对下肢DVT进行预防及护理干预。 马艳 刘永强 宋敬坤 张冰关键词:骨科 手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 城市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进行城市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对社区居民采用问卷调查NLBP的发生情况。将调查对象分为NLBP组与正常组,调查两组人员性别、年龄、职业、劳动强度等基本情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城市人群NLB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55例中,NLBP者80例,发生率22.53%。单因素分析显示:NLBP组与正常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工作涉及全身振动、每周锻炼次数、年龄、工作状态、日均工作时间、劳动强度、饮酒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8 kg/m 2、每周锻炼<1次、工作涉及全身振动、工作固定姿势、年龄>60岁是城市人群发生NLB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城市人群NLBP发病率较高,BMI≥28kg/m 2、每周锻炼<1次、工作涉及全身振动、工作固定姿势、年龄>60岁均会增加NLBP发生风险。 王喜 刘永强 田晓晨 李晓华 吴涛 徐凤周 范金鹏关键词:非特异性下腰痛 影响因素 缝合外旋肌联合不同方法重建关节囊对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影响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缝合外旋肌联合不同方法重建关节囊对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年6月至2016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采用后外侧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中保留部分关节囊并缝合的40例患者纳入A组,行股骨粗隆部钻孔缝合外旋肌的40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液学指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假体稳定性、外展肌肌力等。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B组Harris评分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有效肌力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缝合外旋肌联合股骨粗隆部钻孔修复后方关节囊可有效改善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刘永强 李晓华 郝志朋 范金鹏关键词:人工全髋置换术 关节囊 脱位 髋关节功能 椎体成形术后继发夹心椎体骨折风险因素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三明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夹心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拟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三明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3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A组(骨折组,16例)和B组(对照组,27例),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骨密度、骨水泥是否渗漏等因素,并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骨水泥是否渗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骨密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低骨密度值是导致椎体成形术后夹心椎体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而与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水泥是否渗漏等无明显相关性,术后常规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必要时对夹心椎体进行骨水泥预防性强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晓华 佘丽君 范金鹏 刘永强 齐燕 郝志鹏关键词: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