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玉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白山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出血
  • 2篇丹参
  • 2篇丹参滴丸
  • 2篇滴丸
  • 2篇血性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血脂
  • 2篇他汀
  • 2篇普伐他汀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

机构

  • 10篇白山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刘红玉
  • 6篇房伟
  • 5篇刘振伦
  • 1篇田爽
  • 1篇田爽

传媒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复方丹参滴丸...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四肢瘫痪为首发症状的流行性出血热2例报告
流行性出血热一般以发热,三痛(头痛,咽痛,腰痛),典型出血(周身皮肤淤血斑)及肾损害为首发症状入院,诊断较易。而以四肢瘫痪为首发症状的病例较少。例1:男,28岁,四肢肌无力3天于2007年4月2日入院,四肢无力,四肢可以...
房伟刘振伦刘红玉
文献传递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报告
临床资料:病例1:男,45岁。2天前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左背部疼痛,持续性。于当地医院治疗。动态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均正常。胸片和心脏彩超无异常。不支持心肌梗死及主动脉夹层等疾病。1天前患者出现头痛,持续性,进行性加...
刘振伦房伟刘红玉
文献传递
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脂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和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例高血脂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和普伐他汀联合治疗8周,对照组应用普伐他汀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血脂和...
刘红玉田爽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普伐他汀高血脂症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
文献传递
C反应蛋白检测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1年
目的:对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病的患者病例,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三组,平均每组30例。再按照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其中有效组有患者68例,无效组有患者22例。对两种分组方法中的患者的C反应蛋白情况进行检测,对该项指标与该病患者的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重度组患者的CRP阳性率为100%,中度组为76.7%,轻度组为46.7%;无效组患者的CRP阳性率为100%,有效组为58.8%。结论: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相关性。检测该项指标,对该病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和普及。
房伟刘红玉刘振伦
关键词:C反应蛋白高血压脑出血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使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他们的神经功能强弱以及血液中各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尤瑞克林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的疗效。
刘红玉
关键词: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
蕲蛇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蕲蛇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蕲蛇酶注射液,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蕲蛇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的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振伦刘红玉房伟
关键词:蕲蛇酶注射液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脂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和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例高血脂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和普伐他汀联合治疗8周,对照组应用普伐他汀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血脂和全血粘度(200S-、5S-)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和普伐他汀联合治疗8周后,患者血脂水平下降的程度和全血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和普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脂血症患者既能降低血脂水平,又能有效地降低全血粘度,提高组织灌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刘红玉田爽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普伐他汀高血脂血液流变
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加常规治疗组64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组64例(对照组),2周疗程结束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0.94%,对照组显效率为39.06%,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为5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是肯定的。
刘红玉刘振伦
关键词:依达拉奉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10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供糖等,使该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对寻找预防和治疗此病必将提供重要的价值。
刘红玉房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首次头部CT未见出血的颅内动脉瘤破裂12例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首次头部CT未见出血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对治疗的影响。方法:总结12例头部CT阴性的SAH患者,抗凝治疗后造成二次大量出血或虽有病情一度好转,但头痛不缓解,腰穿及脑血管造影(DSA)后采取瘤颈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首次头部CT阴性,而疑诊颅内动脉瘤破裂的SAH,腰穿是重要的补充手段,DSA检查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并判定疗效,指导治疗。结论:首次头部CT阴性的SAH的早期诊断对治疗的重要性。
刘红玉房伟
关键词:头部CT颅内动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