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军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免疫遗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析方法,对31例中老年颈AS斑块形成患者和30例同年龄组颈动脉大致正常患者进行HLA-Ⅰ类和HLA-Ⅱ类等位基因分型,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HLA-Ⅰ类和HLA-Ⅱ类等位基因分型的关系,探讨其免疫遗传的特点。结果颈AS斑块形成患者组HLA-Ⅱ等位基因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LA-Ⅰ各等位基因未见明显相关。结论HLA-Ⅱ等位基因可能为北方汉族中老年颈AS斑块形成患者的致病易感因素。
- 梁建英刘丽军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人类白细胞抗原
- 脑梗塞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刘丽军
- 关键词:脑梗塞复发
- 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 2005年
- 许尊贵刘丽军
- 关键词:糖尿病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经颅多普勒微血管脂质代谢
- 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385例脑出血急性期病例,分析其神经功能恶化、死亡的比率及原因,并比较中年组及老年组的预后。结果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有两大原因,一为血肿本身造成的脑疝,二为血肿及水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及全身因素造成的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随年龄增大神经功能恶化比率逐渐增高,但恶化后的病死率却随年龄增大而降低。中年组多死于脑疝,老年组多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结论脑疝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是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原因,且对预后有影响。
- 刘丽军薛占苍张勇刘春燕
-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恶化预后
- 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36例临床误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李晓玲刘丽军
- 关键词:脑梗死脑疾病磁共振成像
- 脑出血血肿抽吸微创治疗最佳时机的临床研究
- 刘丽军李嘉民杨国卿张勇高杨闫淑静薛占苍
- 该研究通过对126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的不同时间点的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间,进行长达一年的远期随访,以探讨出施行该手术的最佳时机;结果表明,超早期接受该治疗的患者功能恢复定量指标优于对照组,并认为该治疗的最佳时机为发病后5-6...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抽吸微创治疗
- 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最佳时机探讨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寻找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12 6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超早期 (发病 6 h内 ,6 9例 )、早期 (发病 6~ 2 4 h,5 7例 )分成两组 ,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 ESS)、Bartherl指数 ( 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手术前两组 ESS评分 ,伴发病、既往史评分及两组不同部位 (壳核、丘脑、脑叶 )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发病后 1个月 (排除已死亡者 ) ,超早期组 ESS评分 ( 6 4 .76± 7.12 )分和 BI平均值 ( 6 6 .39± 7.2 3)均明显高于早期组〔分别为 ( 5 9.2 1± 8.6 3)分和 6 1.91± 8.31( P均 <0 .0 1)〕;发病后 3个月时超早期组 BI平均值 ( 79.4 6± 13.2 9)也明显高于早期组 ( 72 .32± 11.86 ) ,P<0 .0 1。超早期组比早期组疗效好 ,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 ,应尽可能在 6
- 刘丽军薛占苍杨国卿张秀明
- 关键词:脑出血抽吸引流术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