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深

作品数:56 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调强
  • 14篇放疗
  • 10篇剂量学
  • 6篇射波刀
  • 6篇转移瘤
  • 6篇摆位
  • 5篇容积
  • 5篇肿瘤
  • 5篇螺旋断层治疗
  • 5篇非均匀
  • 5篇非均匀性
  • 5篇摆位误差
  • 4篇头颈
  • 4篇头颈部
  • 4篇立体定向放射
  • 4篇立体定向放射...
  • 4篇螺旋断层放疗
  • 4篇颈部
  • 4篇脊柱
  • 4篇剂量学比较

机构

  • 5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作者

  • 56篇王小深
  • 31篇徐寿平
  • 26篇鞠忠建
  • 24篇丛小虎
  • 24篇戴相昆
  • 20篇王金媛
  • 20篇巩汉顺
  • 18篇解传滨
  • 13篇陈高翔
  • 13篇曲宝林
  • 13篇徐伟
  • 12篇杨涛
  • 11篇葛瑞刚
  • 7篇蒋中凯
  • 7篇谷珊珊
  • 7篇徐伟
  • 6篇王运来
  • 6篇蔡博宁
  • 6篇宋明永
  • 5篇欧光明

传媒

  • 9篇中国医学装备
  • 7篇中国医学物理...
  • 3篇中国医疗器械...
  • 3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医疗装备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5放射...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26篇2016
  • 11篇2015
  • 1篇201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omotherapy系统五年质控结果及其模式的转变被引量:5
2016年
螺旋断层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作为新型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其照射方式采用独特的扇形束形式,将现代螺旋CT和直线加速器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螺旋断层调强治疗。由于该系统功能复杂,且具有高度集成和自动化特性,监测其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不断给予完善、简化其质控流程已成为HT系统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前五年该系统质量控制(QC)结果的分析,结合新型质控设备的初步应用,总结其QA的规范化实施并探讨其模式的转变可能。
丛小虎徐寿平解传滨戴相昆巩汉顺王小深
关键词:螺旋断层治疗
EDOSE进行调强剂量验证结果的评估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使用EDOSE剂量验证系统基于加速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对静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剂量验证结果的评估。方法分析不同射野下EDOSE对EPID成像板剂量响应均匀性的修正;不同大小射野gamma通过率;比较EDOSE反推计算的相关参数与计划系统的差异。结果修正后EPID不同射野均匀区域图像灰度值的均匀性较好;?(3mm/3%)分析不同射野的通过率均在理想范围。计划系统和EDOSE剂量验证系统分别计算危及器官的体积并比较,仅右肺存在统计学差异;计划系统和EDOSE剂量验证系统反推计算DVH比较,部分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EDOSE与计划系统具有契合度较高的计算和分析结果。
王小深鞠忠建徐伟巩汉顺蒋中凯丛小虎
关键词:EPID
三种调强放疗方式治疗NSCLC的剂量学比较
宋明永戴相昆杜乐辉巩汉顺王小深方春锋蒋中凯陈高翔王金媛
通过实时验证分析探讨IGRT的临床剂量学意义
目的 利用基于EPID图像的实时验证方法,比较患者经过IGRT校正和未经IGRT校正二者之间计划验证通过率及三维剂量分布的差异,分析探讨IGRT的临床剂量学意义.材料与方法 选取30例不同部位患者,其中头颈、胸部、盆腔各...
徐伟鞠忠建韩玮王小深谷珊珊谢坤芦凤玉
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少分次同步剂量递增放疗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2年
背景放疗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但以根治性为目的的最佳剂量分次模式尚未确定。目的观察以根治性为目的的少分次同步剂量递增(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螺旋断层放疗对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探索最佳的剂量分次模式。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不能手术的胰腺癌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19例,肿瘤计划靶区容积(plan target volume,PTV)和大体靶区容积(gross target volume,GTV)分别接受少分次同步剂量递增螺旋断层放疗。GTV包括原发肿瘤和局部转移的淋巴结。PTV在GTV的基础上在轴位方向外放0.5~0.8 cm,在长轴方向外放0.5~1.0 cm。观察的主要终点指标包括肿瘤局部控制率、剂量限制性毒性和剂量容积限制,次要终点指标包括局部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生物学等效剂量(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BED)按照α/β=10进行评估。结果19例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采用少分次剂量递增螺旋断层放疗的处方剂量为50~60 Gy/17~23 f,接受的中位BED10为81(范围78~90)Gy。中位随访时间10.7(范围3.1~64.1)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84%,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期为8.1(95%CI:5.8~10.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7(95%CI:3.4~17.9)个月。胃和十二指肠受照的中位最大剂量分别为56(范围33~69)Gy和52(范围22~59)Gy。十二指肠剂量限制性毒性出血发生率为5%(1/19),相应的剂量容积限制分别为BED1070 Gy在0.03 cm3、63 Gy在0.50 cm3、55 Gy在2.62 cm3、48 Gy在6.33 cm3。结论少分次同步剂量递增螺旋断层放疗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耐受良好的有效治疗模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张英赵志飞王小深鞠忠建王竞
关键词:胰腺癌
基于Eclipse模板库的容积调强计划自动优化初步探索
王小深徐寿平丛小虎杨涛
放射治疗追踪定位标记物及携带有标记物的植入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治疗追踪定位标记物,所述标记物可以是表面设有螺旋凹槽的圆柱体,所述标记物可以是环形倒刺结构,也可以表面设有双环形凹槽,所述标记物还可以是链条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一种携带有标记物的植入穿刺针...
鞠忠建曲宝林王小深李建雄徐伟王金媛王运来李玉谷珊珊李纪伟张素静刘小亮解传滨戴相昆牛宝龙
文献传递
鼻咽癌螺旋断层治疗计划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对剂量计算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螺旋断层治疗(HT)中静脉注射造影剂所致CT值变化对剂量计算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已行CT平扫(C-)+增强(C+)并接受HT的NPC患者资料,在计划验证模块用C+图像替代C-图像实施剂量再计算,选取靶区及各兴趣器官内10点读取原计划和验证计划CT值和点剂量行对比分析。结果:C-与C+靶区剂量偏差为0.31%,各兴趣器官中血管差别最大为1.13%。腮腺剂量差为0.55%。脑干差别最小,剂量差为0.39%。结论:在C-与C+条件下HT计划剂量计算差别较小,理论上可直接在增强CT图像上行计划优化,但考虑血管等CT值变化较大,对每次治疗前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自动灰度配准会产生一定影响可能,故在临床运用中需谨慎。
解传滨徐寿平戴相昆王小深丛小虎巩汉顺葛瑞刚鞠忠建
关键词:鼻咽癌螺旋断层治疗造影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不同扫描条件下CBCT图像质量及CT值长期稳定性分析
分析研究不同扫描条件下CBCT图像质量及其电子密度曲线长期稳定性.利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iX配置的OBI系统对Catphan504模体在不同临床扫描条件下(SDH、LDH、HQH、PSL、Pelvis、LDT)进行扫描,分...
巩汉顺徐伟徐寿平解传滨杨涛丛小虎王小深蒋中凯
关键词:图像质量
Auto-Planning在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自动计划中的优化性能评估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估Pinnacle3 V9.10治疗计划系统的Auto-Planning(AP)模块在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自动计划中的优化性能。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2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计划均使用Pinnacle3 V9.10治疗计划系统的手动设计容积旋转调强(M-VMAT)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 F。采集M-VMAT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作为计划优化参数进行自动优化VMAT(AP-VMAT)计划。将AP-VMAT计划与M-VMAT计划进行剂量学比较,评估AP模块优化性能。结果:AP-VMAT计划结果优于M-VMAT计划结果,靶区均匀指数和靶区适形指数具有统计学差异(t=0.036,t=0.006;P<0.05);膀胱平均剂量D(mean、肠V30、肠V15、肠平均剂量Dmean、左股骨头平均剂量Dmean和右股骨头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t=0.048,t=0.012,t=0.002,t=0.001,t=0.045,t=0.004;P<0.05)。AP-VMAT计划剂量分布存在剂量外溢,略差于M-VMAT计划。结论:Auto-planning自动优化模块具有良好的自动优化性能,在精准的剂量预测条件下,可以通过使用剂量预测所得目标函数,实现直肠癌VMAT的精确自动优化。
戴相昆王小深蔡博宁徐寿平杜乐辉马娜曲宝林
关键词:直肠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