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华
- 作品数:36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高校文献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卷轴装”知识点为例被引量:3
- 2019年
- 延边大学文献学课程自2016年以来不断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卷轴装"知识点为例,在整体性教学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不仅对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课堂活动的组织、课后学习活动进行高度结构化设计,而且总结出由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各个阶段的反馈构成的环形教学设计模式。实践证明,文献学课程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文献学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历史、中医等专科文献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 季南董淑华
- 关键词:教学设计
- 延吉市朝鲜族初中汉语阅读教学现状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以延吉市朝鲜族初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阅读的教学现状为切入点,调查朝鲜族初中汉语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手段,分析研究朝鲜族初中汉语阅读教学的可取之处,最终探索出适合朝鲜族初中汉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
- 董淑华赵玉霞程铭
- 关键词:汉语阅读教学
-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补白”的使用情况及教学建议被引量:2
- 2021年
- 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补白”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延吉市部分初中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补白”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并通过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补白”的研究,提出了使用“补白”的建议,即加强教师对部编版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熟悉新课标,新教材,更新教学理念;认识“补白”的重要性,增强与教材其他版块的联系,以期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补白”的使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 董淑华许欢欢
- 关键词:补白教学建议
- 《左传》梦文化——无形心意民俗文化探析
- 2014年
- 《左传》中大量梦的记载和描述,为我们展现了春秋时期一种特有的"梦"民俗文化。梦是一种无形心意民俗,它反映了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观察处理问题的方式。《左传》的鬼魂之梦,表达的是神对现实人生的指引;生死之梦,是人们对死亡恐惧的心理转化;报应之梦,则是对现实人生的纠正。梦对社会人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梦呈现了春秋时期民俗生活的百态,透射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
- 董淑华
- 关键词:《左传》梦文化民俗文化
- 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汉语阅读教学现状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以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的汉语阅读教学为切入点,通过调查汉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延边地区九所朝鲜族高中汉语师资的基本情况,以及汉语教师阅读教学的方法、阅读教学内容,旨在总结优点,发现问题,继而进一步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阅读的战略部署。
- 董淑华赵玉霞
- 关键词:汉语阅读教学现状
- 论中国戏曲语言的诗意审美特征被引量:1
- 2010年
- 中国戏曲是以"虚拟"为美学基础的写意戏剧体系。中国的戏曲语言是用虚拟创造的方法而形成的具有非写实精神态度的一种物化方式,是一种具有诗意性的形式美。唱词是中国戏曲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不追求再现生活的真实场景,强调营造诗意的生活意境。念白多数也是表现一种节奏和精神审美向度的写意性诗化语言。中国戏曲语言还讲究含蓄。这种含蓄是在和观众的互动中完成的,追求的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 董淑华
- 关键词:中国戏曲语言诗意审美向度
- 地方高校语文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探究——以延边大学大学人文学院语文教育硕士培养为例
- 2012年
-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应用型学位,与全日制研究型学位有较大的差异,沿用或套用过去全日制研究型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都不适合新形势下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要求,如存在学位基础课所占学分比例大,专业必修课门类少,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改变地方高校语文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势在必行。
- 董淑华
- 关键词:课程设置校本化地域化
- 延边地区朝鲜族初中汉语听说教学现状研究——以延吉市朝鲜族初中为例
- 2019年
- 本文以延吉市朝鲜族六所初中的汉语听说教学现状为调查对象,以系列论文的方式,通过研究朝鲜族初中汉语听说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手段,分析了朝鲜族初中汉语听说教学的可取之处,最终探索出适合朝鲜族初中汉语听说教学的有效手段。
- 董淑华程铭安长斌
- 音韵学借鉴朝鲜语进行比照教学的研究
- 2006年
- 在古汉语音韵教学中,利用朝鲜语中某些和古代汉语语音相似的现象进行比照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古汉语语音的感性认识,从而克服古汉语语音在教学中由于缺乏有声的语音材料而导致的抽象、枯燥、难理解的弊端。
- 董淑华聂鸿英
- 关键词:音韵学朝鲜语比照
- 从《左传》“伐、侵、袭”的使用透视春秋人的战争观被引量:6
- 2006年
- “伐、侵、袭”在《左传》中都可以用来表示进攻敌方,但《左传》在这三个词的使用上却有明显的差别,显示了对“伐”战的偏爱。从《左传》“伐、侵、袭”的使用情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春秋人的战争观:战争是合理合法的,礼义是衡量战争的主要标准,战争是获利和生存的重要工具。
- 董淑华
- 关键词:战争观《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