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龙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FITM1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基因(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分析,并获取生物学信息。方法以IFITM1的cDNA为模板,用Pfu酶做PCR扩增,在EcoR Ⅰ和Hind Ⅲ双酶切后,将IF—ITM1的cDNA片段克隆到pUCm—T质粒,对重组的pUCm—T-IFITM1测序后,采用All GenBank+EMBL+DDBJ+PDBSe—quences Database和Simple Modular Architecture Research Tool(SMART)对IFITM1的eD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后,含有IFITM1基因eDNA的PCR产物约1000bp,IFITM1的eDNA成功克隆到pUCm—T质粒并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IFITM1结构cDNA全长683bp,有2个外显子。IFITM1的mRNA编码的氨基酸在37~57和87~107有2个跨膜区,编码125个氨基酸的多肽,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kDa。结论,IFITM1基因的成功扩增、克隆、测序,获取了IFITM1基因的eDNA、mRNA以及编码蛋白质氨基酸的生物学信息,有利于研究IFITM1基因与大肠癌的关系。
- 刘宇虎钟东柳娟杨兴龙张振书肖冰郭文英
-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因克隆生物信息
-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对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以及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ITM1基因mRNA在正常大肠粘膜、结直肠癌组织、大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分析有IFITM1基因表达癌肿的病理特点。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FITM1基因mRNA表达率为47.4%(18/38),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15%(3/20)和胃癌组织的4.8%(1/21)(P<0.05),而正常大肠粘膜、大肠炎性息肉、食管癌和肝癌组织均无表达。结直肠癌组织IFITM1基因mRNA呈强表达,其表达水平(0.8048±0.2273)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0.4447±0.0989)(P<0.001)。结直肠癌血清相应的抗体反应率为36.8%(14/38),明显高于胃癌的9.5%(2/21)(P<0.05),而在食管癌、肝癌、大肠炎性息肉和大肠腺瘤性息肉以及健康人血清则未检测出相应的抗体反应。有IFITM1基因表达的结直肠癌多数直径大于5cm,侵及浆膜,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多属DukesC期和D期,以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IFITM1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一个良好标志物。
- 刘宇虎柳娟郭健游志坚王在国钟东杨兴龙张振书肖冰郭文英
-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因表达抗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