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鹏 作品数:18 被引量:121 H指数:7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性染色体型性发育异常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加深对性染色体型性发育异常的临床诊治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16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及内分泌科收治的39例性染色体型性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社会性别、染色体核型、入院情况、手术及活检结果、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 住院患儿39例,年龄6个月~18岁,平均5.3岁;入院前社会性别男23例,女11例,不详5例,治疗后男28例,女9例,不详2例。39例患儿中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6例(15.4%),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Klinefelter综合征)9例(23.1%),混合型性腺发育不全16例(41.0%),46,XX/46,XY嵌合型7例(18.0%),性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2.6%)。32例行性腺活检术,其中后期行尿道成形术和/或子宫、阴道、卵巢切除术25例,行阴蒂成形术和/或睾丸切除术7例;另有3例入院后仅行尿道成形术;4例未行手术治疗。共随访21例手术患儿(65.6%),2例行尿道形成术患儿出院后1年左右出现反复尿瘘及排尿异常,4例女性抚养患儿目前情况良好。结论 结合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染色体检查完成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长期随访对性染色体型性发育异常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唐向亮 吴盛德 魏仪 王养才 龙春兰 沈炼桔 林涛 何大维 李旭良 刘俊宏 刘星 华燚 陆鹏 张德迎 温晟 魏光辉关键词:性发育异常 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睾丸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2016年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以全身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HSP特征性临床表现包括皮疹、胃肠道疾病、关节炎和肾脏疾病,但对阴囊受累的认知较少。据报道,男性患儿HSP伴急性阴囊受累的发病率为2%~38%。 魏仪 吴盛德 王养才 龙春兰 沈炼桔 林涛 何大维 李旭良 刘俊宏 刘星 华燚 陆鹏 张德迎 温晟 魏光辉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并发症 睾丸炎 儿童 腹腔镜治疗不完全性重复肾伴下肾积水的手术方式及效果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儿童不完全性重复‘肾伴下肾积水并保留肾脏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治疗不完全性重复肾伴下肾积水并保留肾脏的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4.5~44.0个月,平均28.3个月。左侧3例,右侧1例。4例患儿均通过逆行泌尿系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不完全性重复肾,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伴肾积水;超声提示积水逐渐加重。根据患儿术中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等指标。结果4例均通过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例采用下肾肾盂与上肾输尿管端侧吻合术,1例采用下肾肾盂与汇合点以下输尿管端侧吻合、上肾输尿管与下肾肾盂楔形吻合的手术方式,1例采用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4例术后均放置肾周引流管。手术时间87~150min,平均127min。术中出血量较少,平均约10ml。术后1例患儿失访,其余3例随访时间5—41个月。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积水明显缓解,且术后上肾段未发生继发性肾积水。结论对于重复肾肾功能较好的积水肾段,应积极保留。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不完全性重复肾伴下肾积水并保留肾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解剖结构制定个体化方案。术后应常规放置肾周引流管。 魏春 何大维 刘星 刘丰 张德迎 华燚 陆鹏 林涛 魏光辉关键词:腹腔镜 肾积水 Smad7、Smad3和Smad2在尿道下裂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Smads在正常和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尿道下裂发病机制中的角色。方法收集拟行尿道下裂尿道修复术患儿术中切除的包皮组织(30例)和门诊包皮环切术中切除的儿童包皮(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两组包皮组织中Smad7、Smad3和Smad2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中Smad7、Smad3和Smad2mRNA表达较正常水平分别升高97.0%,22.8%和59.9%;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mad7和磷酸化Srnad2/3蛋白表达于包皮皮下间充质细胞层,且在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有显著升高趋势。结论根据结果我们初步认为,Smad作为细胞问信号传递蛋白参与了男性尿道的发育,而Smad7、Smad3和Smad2过表达可能是调控尿道下裂发生的重要因素。 李明勇 华燚 涂生芬 刘俊宏 刘丰 陆鹏 林涛 魏光辉关键词:尿道下裂 包皮 抗生素预防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尿路感染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预防性使用抗生素(continuous antibiotic prophylaxis,CAP)在预防儿童原发性输尿管反流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临床应用疗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截止到2015年5月)。评价文献质量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Jadad记分法,并用Rev Man5.1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出所有已发表的关于比较预防性抗生素与空白(或安慰剂)对照预防原发性输尿管反流尿路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的主要指标:复发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次要指标:新肾脏瘢痕发生率。结果 8项随机对照试验(抗生素组828例,对照组811例)纳入Meta分析,所有纳入文献均被评为A级质量。分析显示: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RR=0.69,95%CI:0.56~0.86,P〈0.05)。②对于Ⅰ~Ⅱ级反流的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复发性尿路感染率(RR=0.57,95%CI:0.37~0.87,P〈0.05),对于Ⅲ~Ⅳ级反流的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复发性尿路感染率(RR=0.76,95%CI:0.59~0.96,P〈0.05)。③5篇对于不同干预因素下UVR患者肾脏瘢痕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原发性输尿管反流的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肾脏瘢痕出现的影响无意义(RR=1,95%CI:0.61~1.64,P〉0.05)。结论不论是对低等级还是高等级的反流,持续抗生素使用能有效预防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尿路感染发生,对于肾脏瘢痕的发生没有显著意义。 魏仪 吴盛德 王养才 林涛 何大维 李旭良 刘俊宏 刘星 华燚 陆鹏 张德迎 温晟 魏光辉关键词:泌尿道感染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肾盂肾炎 儿童 单中心小儿泌尿系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入路小儿泌尿系手术并发症的Accordion分级;探讨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单中心(5年间)1 035例腹腔镜经腹入路泌尿系手术的资料,采用Accordion分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发症出现的频率及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 035例手术出现并发症181例,所有并发症患儿积极正确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手术者熟练程度、术中的处理策略、患儿年龄、手术时间、疾病的严重程度都是影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充分认识腹腔镜小儿泌尿系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正确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避免严重并发症,有利于患儿的恢复。 陆鹏 何大维 林涛 刘星 刘俊宏 魏光辉关键词:小儿腹腔镜手术 术后并发症 隐睾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2012年 目的分析对隐睾患儿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探讨隐睾最适宜的微创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5月间在泌尿外科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1720例(1933侧)隐睾患儿,年龄0.5-17.5岁(中位年龄3.3岁)。术前麻醉状态下可扪及隐睾1365例(1536侧),未扪及隐睾355例(397侧)。分别采用经腹腔镜、经腹股沟、经阴囊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比较相同位置隐睾不同手术方式的睾丸降入阴囊率、术后睾丸萎缩或回缩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排除睾丸缺如或萎缩、横过异位睾丸以及腹腔镜下行Fowler-Stephens手术隐睾,共1661例(1869侧)隐睾纳入手术方式疗效分析。其中,1014例(1153侧)腹股沟型隐睾分别采用经腹腔镜(197侧)和经腹股沟(956侧)手术方式,术中睾丸降入阴囊率分别为100%(197/197)和99.4%(950/956),术后随访率分别为93.9%(185/197)和90.9%(869/9563,睾丸萎缩率分别为0和0.2%(2/869),均无睾丸回缩,两种手术方式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1例(383侧)外环口型隐睾分别采用经腹腔镜(10侧)、经腹股沟(307侧)、经阴囊(66侧)手术方式,三种手术方式的睾丸降入阴囊率均为100%,术后随访率分别为100%(10/10)、94.1%(289/307)和97%(64/66),均无睾丸萎缩或回缩。355例(397侧)术前麻醉状态下未扪及隐睾,分别经腹腔镜(144侧)和经腹股沟(253侧)两种手术方式探查,探及睾丸率分别为84%(121/144)和88.1%(223/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96例(333侧)腹腔型隐睾分别采用经腹腔镜(110侧)和经腹股沟(223侧)两种手术方式,睾丸降人阴囊率分别为90%(99/110)和88.3%(197/223),术后随访率分别为91� 易钦君 何大维 林涛 李旭良 刘星 卞则栋 刘俊宏 刘丰 华燚 陆鹏 张德迎 魏光辉关键词:隐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术前化疗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术前化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探讨术前化疗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相对固定的化疗药物及方案,对临床评估肿瘤不能完整切除或无法保留膀胱功能的小儿膀胱RMS进行了术前化疗,并对其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如年龄、肿瘤位置及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对比分析,然后依据术后疗效评定术前规范化疗的临床价值。结果近10年间接受术前化疗者共9例,术前化疗后瘤体体积缩小25%~50%2例,50%~75%1例,75%以上6例(其中90%以上4例),化疗效果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而与肿瘤位置及大小、患儿年龄无明显相关。化疗后均顺利施行肿瘤切除及保留膀胱手术,其中1例同时行前列腺部肿瘤切除和后尿道修补。术后病检结果:葡萄状型3例,胚胎型6例。9例中除1例复发死亡外,余8例均无瘤生存至今(7例存活2~10年,1例存活6个月),7例术后膀胱控尿功能良好,1例尚存压力性尿失禁。结论术前化疗可使小儿膀胱RMS体积明显缩小,其疗效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术前化疗为保留膀胱功能和完整切除肿瘤奠定了基础,是提高本病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保存膀胱功能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刘俊宏 林涛 何大维 刘丰 华燚 刘星 陆鹏 魏光辉 李旭良关键词:膀胱 横纹肌肉瘤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 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睾丸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的可行性及微创优势。方法腹股沟型隐睾患儿90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17个月。左侧24例、右侧53例、双侧13例,共103个睾丸。腹腔镜下离断鞘状突或疝囊,松解腹膜后精索,将睾丸拉入腹腔,离断引带;将睾丸拉人阴囊固定。结果90例103个睾丸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32.7±5.2)min。103个睾丸患侧鞘状突未闭93侧(90.3%);77例单侧隐睾对侧鞘状突未闭12例(15.6%)。术中发生皮下气肿3例(3.3%),拔出套管后,经切口排出气体,气肿消失。术后随访6~12个月,103个睾丸均在阴囊内,无萎缩及睾丸回缩。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型隐睾固定手术安全、有效,弥补了开放术式破坏腹股沟管解剖完整性、腹膜后高位松解困难等缺陷。 何大维 林涛 李旭良 魏光辉 刘俊宏 华燚 刘丰 陆鹏关键词:腹腔镜 手术 疗效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切除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区肿瘤切除,且病理结果为节细胞神经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15例患儿(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在同一时间段内以患儿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术前肿瘤临床分期、术后病理结果为配对条件,在我院行开放性手术切除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患儿中进行抽选,与腹腔镜组1∶1配对,共13例成功配对(开放组),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中位瘤床引流量为(40 ml)少于开放组(78 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时间(140 min vs 80 min)、术中出血量(20 ml vs 30 ml)、术后置管天数(3 d vs4 d)、术后恢复进食时间(24 h vs23 h)及术后住院日(7 dvs7 d)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中有1例出现术后电解质紊乱,予对症补充电解质后得到及时纠正;1例发生淋巴瘘,通过增加留置引流管时间,充分引流后治愈出院.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2%和69.9%,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7%和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切除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行,且术中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开放性手术小,远期效果与开放性手术无明显差异. 曾玉佩 何大维 李旭良 刘星 刘丰 张德迎 华燚 陆鹏 林涛 魏光辉关键词:腹腔镜治疗 节细胞神经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