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彦姝

作品数:1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主题

  • 10篇文学
  • 6篇小说
  • 5篇知青
  • 5篇作家
  • 4篇叙事
  • 4篇知青作家
  • 3篇知青文学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都市
  • 2篇文化
  • 2篇文艺
  • 2篇乡土
  • 2篇乡土世界
  • 2篇长篇
  • 2篇长篇小说
  • 1篇当代文学作品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叙事
  • 1篇都市题材

机构

  • 17篇教育部高等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李彦姝

传媒

  • 2篇小说评论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创作与评论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百家评论
  • 1篇阿来研究
  • 1篇新文学评论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物兄》中的人物声音及其他
2021年
《应物兄》的庞大体量以及氤氲气质,从一些批评文章的题目中可略知一二。阎晶明用“塔楼小说”比喻《应物兄》结构之错综及故事情节之“不通透”。邵部以“沙”之喻道出了小说的弥散性和细碎性特征。王鸿生、项静、丛治辰等均以并列式关键词为题折射小说的多维度性。上述种种皆可作为《应物兄》文本繁复性与混沌感的佐证。“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节枝蔓杂生、前因后果难以梳理、故事主线便漫漶不清”等几乎成为批评家们的共识。可见小说在赋予批评家敞阔阐发空间的同时,也为某种“集中火力式”的阐释制造了难度。
李彦姝
关键词:批评家并列式关键词前因后果弥散性
《应物兄》中的人物声音及其他被引量:2
2020年
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可以看作一部以人物声音为主线的“说话体”小说,它的题眼是“言”小说中的一众文化人是能言且善言的群体,人物的知、思、行皆与言说紧紧缠绕,以相合或相悖的方式呈现出来。善言与寡言在小说中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追求、人格类型与人生趣味。这是一个典型的症候型文本,自始至终贯穿着突出而紧迫的有关“言”的问题意识,于是它便只能保持现有的臃肿体量与嘈杂气质。
李彦姝
关键词:知识分子
论知青作家的动物叙事被引量:1
2015年
长期的乡村生活经验使知青作家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观察和感知动物。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在知青作家笔下扮演多重角色。动物既能够以主人公的身份出场,呈现出其鲜明的主体性特征;也时常被赋予隐喻、反讽、象征等抽象叙事功能,隐晦地表达出知青作家对于时代荒诞性的体认。动物还可以被抽象为某种图腾,在信仰缺失的年代给予知青以精神上的启蒙和激励。动物叙事是知青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青作家亲近自然、寄寓情感、开启心智的重要途径,也是知青作家进行文化反思与社会批判的重要途径。
李彦姝
关键词:知青作家动物叙事文化批判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排泄物意象的审美嬗变被引量:1
2015年
排泄物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齿提及的意象,然而它在文学作品中却屡屡现身并获得存在的合法性。仅就中国当代文学而言,在革命历史文学、乡土文学、知青文学、晚生代文学等流派中时常可以窥见它的身影,作家在关/丑、洁/污、有用/无用等二元关系中不断调整、纠正排泄物的角色和地位,透射出不同作家匠心独运的关学观念与叙事策略。必须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政治场域、社会思潮、作家身份及其个性化的审美追求,才能更深入理解作家关注排泄物的出发点及目的性。此外,排泄物意象如何经由语言的提纯而诞生抵牾式的关学效果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李彦姝
关键词:排泄物审丑写作资源反讽叙事
传承与新变——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的革命历史叙事
2017年
一、革命历史叙事的界定与表征'革命'无疑是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最不可忽略的关键词之一。如何书写20世纪的中国经验,尤其是如何表达其中驳杂的革命历史经验,成了考验新世纪作家的一个重要课题。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从时间顺序来看,经历了'文革'时期革命经典叙事、'文革'后新启蒙叙事、后新时期新历史主义叙事以及新世纪多元叙事的发展脉络。在新世纪的语境中,如何理解“革命历史叙事”的概念,怎样全面梳理和剖析其创作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李彦姝
关键词:文革历史主义
从《霍小玉传》到《黄衫客传奇》:兼论中国小说近代转型被引量:1
2019年
《黄衫客传奇》是晚清陈季同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蓝本创作的小说,被严家炎称为"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晚清小说"。将《黄衫客传奇》与《霍小玉传》进行对读,可清晰地看到两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技巧、情感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这对于我们观察中国小说的近代转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作为一部由中国作家以法文创作的中国题材小说,《黄衫客传奇》的文学史定位问题也有探讨的必要。
李彦姝
关键词:陈季同《霍小玉传》中国小说文学史
藏区经验的存在主义书写——以长篇小说《天·藏》为例
2015年
宁肯的长篇小说《天·藏》,用评论家白烨的话来说是“实在太丰沛,确乎很奇特”白烨:《“对话”的奥秘——读宁肯的长篇新作〈天·藏〉》,《文学报》2010年12月10日。。《天·藏》写藏地之高远,写人性之幽深,写信仰之玄妙,既描绘出青藏高原自然地理风貌的与众不同,也刻画出生活、存在于此地的主人公神秘、吊诡、奇异的性格心理和行为方式。藏区的地域环境与由此孕育而成的人格心理,两者息息相关,难以剥离。小说开篇描绘了藏地雪山的高远:苍茫寥廓,神秘无边,展现了主人公生存的自然环境,使人浮躁凌乱的内心迅速宁静下来。
李彦姝
关键词:长篇小说存在主义藏区《文学报》
诗性与魔性的互照——知青文学中的生态书写被引量:1
2015年
知青文学中包含着大量的自然生态书写。在知青作家笔下,自然生态王国一方面散发出令人陶醉、赞叹的诗性,诗性书写反映了作家乐观向上的生存意向及审美心态,透露出用浪漫主义规避意识形态束缚的意图,作家往往经由对自然生态的讴歌达到主体精神生态的自足;另一方面生态王国也蕴藏着魔性因素,释放出具有巨大的异己力量,魔性书写或凸显恶劣条件下知青不畏艰险、适者生存的刚性品格,或烘托出紧张焦灼的"文革"氛围,或赋予作品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李彦姝
关键词:知青文学生态美学乡土世界诗性魔性
文学都市想象的撕裂与互通——基于对上海都市作家和知青作家的考察
2018年
上海经由不同类型作家的文学想象,被赋予不同的精神气质。都市作家与知青作家皆参与到对都市上海的书写中,而两者在题材遴选、人物塑造、审美观念、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却不尽相同。不同代际的都市作家在怀旧想象与现实观照之间各有偏好,无论褒贬,其书写皆有为城市立传之用意。知青作家以乡村作为参照系,在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关照城市底层人群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某些知青作家的晚近创作有与都市作家合流之势,越来越显示出与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亲缘关系。
李彦姝
关键词:都市文学知青作家文化意识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批评面面观被引量:1
2018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批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其中学院派批评与媒体批评齐头并进。学院派批评追求精英品格,凸显工匠精神,逐步走向学理化、规范化;媒体批评紧跟时代步伐,短小精悍,语风犀利,即时直面新现象新问题。两者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补益,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语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艺批评也存在一些紧迫问题,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新时代的文艺批评才能再上新台阶,文学事业才能再攀新高峰。
李彦姝
关键词:文艺批评媒体批评文学事业文学语境学院派学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