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们对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采用Mayo评分、DASH评分对患侧腕关节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42个月,平均18.9个月。术后无感染、针道流脓、肌腱激惹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9~13周,平均10-3周。末次随访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87~95分,平均91.5分,其中优24例,良6例;DASH评分7~13分,平均10.9分。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印飞 芮永军 黎逢峰 刘军 吴永伟 马运宏 孙振中关键词: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关节镜 自制齿状钩钢板结合热气球技术治疗MutchⅠ或Ⅱ型孤立性肱骨大结节骨折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自制齿状钩钢板结合热气球技术治疗MutchⅠ、Ⅱ型孤立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5例MutchⅠ、Ⅱ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29~62岁,平均45.1岁。致伤原因:摔伤9例,交通事故伤6例。MutchⅠ型4例,Ⅱ型11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4.5 d。采用自制齿状钩钢板结合热气球技术复位固定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3.5个月。无切口感染、骨折块复位丢失、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5个月。1例术后第1天即出现腋神经麻痹症状,予以营养神经治疗,2.5个月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轻度肩峰下撞击,待骨折愈合后提前取出钢板,患者肩关节外展时疼痛及异响消失。末次随访时,采用Co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为88~100分,平均96.8分;获优8例,良7例,优良率100%。患者于术后8~16个月二次手术取出钢板,无再骨折发生。结论自制齿状钩钢板结合热气球技术治疗MutchⅠ、Ⅱ型孤立性肱骨大结节骨折安全、固定可靠,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魏长宝 芮永军 吴永伟 马运宏 周明 康永强 王亚鹏 刘军关键词:肱骨大结节 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诊断的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FHN)的MR、CT、SPECT和X线平片4种影像学检查的成本效益比,寻找较好的成本效益的检查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82例129髋随访和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早期(ARCO I^II期)成人FHN病人的髋关节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同期行MRI、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X线平片检查。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 A),对4种影像学检查诊断效率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正确检出费用(cost of accurate diagnosis,CAD)。结果:4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早期诊断成人FHN的检出费用最低的是X线平片,对于X线平片确诊组和诊断可疑组,MRI检出费用并无太大变化,而CT费用最低;对于X线平片诊断阴性组,MRI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综合比较高于CT和SPECT,且诊断费用也最低。结论:X线适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筛选,而MRI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综合比较高于CT和SPECT,而且应当作为X线诊断阴性的可疑股骨头坏死患者进一步诊断的首选。。 金磊 胡柯嘉 吴永伟 芮永军 陆尧 孔友谊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X线计算机 放射性核素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基于三维CT的锁骨中段骨折改良Robinson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 2024年 目的探讨利用术前三维CT对锁骨中段骨折进行改良Robinson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我科自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锁骨中段骨折患者150例.参照Robinson分型,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归纳出改良Robinson分型,共分为三型五个亚型:2A型4例,锁骨中段简单骨折,移位<100%;2B1型31例,简单骨折,包括横形、斜形、螺旋形,骨折移位>100%;2B2型64例,粉碎骨折,远近端骨折断端有皮质接触,断端骨块数量≥1;2B3型29例,2B1、2型骨折,骨折线累及至锁骨远端折角处锁骨锥形结节平面;2C1型19例,远近端骨折断端无骨皮质接触,断端骨块粉碎;2C2型3例,节段性骨折,中间骨块完整.手术方案:99例2A~B2型患者中,37例采用弹性钉内固定,62例采用钢板内固定;2B3~C2型全部选择钢板内固定.根据骨折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A~B2型患者中,弹性钉固定及钢板固定两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钉组手术切口长度比钢板组明显短,术后瘢痕美观度较高,且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手术切口仅1 cm.结论根据改良Robinson分型可指导手术方案,对于2A~2B2型患者,微创弹性钉内固定术后瘢痕美观度较高,功能恢复满意,而对于2B3~C2型患者仍首选钢板内固定. 康永强 吴永伟 芮永军关键词:锁骨 骨折 Nice结辅助髓内钉与传统切口钢板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比较Nice结辅助髓内钉和传统切口钢板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成人锁骨中段骨折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髓内钉组26例,Robinson骨折分型:2A型6例,2Bl型16例,2B2型4例;传统切口钢板组56例,Robinson骨折分型:2A型10例,2B1型26例,2B2型20例。记录两组患者初次手术切口长度(髓内钉组为两处切口总长度)、初次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并发症、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结果髓内钉组及传统切口钢板组分别获(19.6±6.1),(21.8±7.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VAS评分、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手术切口长度(4.6±1.2)cm,手术时间(60.3±23.9)min均较传统切口组(11.5±2.2)cm,(79.1±26.9)min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12.0±1.3)周较传统切口组(14.0±1.8)周短,髓内钉组二次取出内固定手术切口长度(1.5±0.4)em,手术时间(12.0±5.0)min均较传统切口组(11.1±2.1)cm,(33.2±7.2)min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e结辅助髓内钉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可获得与传统切口钢板相当的术后疗效,但手术瘢痕明显小,软组织损伤轻,同时可避免二次手术神经损伤风险。 吴永伟 康永强 芮永军 刘军 顾珺 马运宏 周明关键词:锁骨 骨折 弹性髓内钉 自制爪形卡压钢板和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自制爪形卡压钢板与空心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自制爪形卡压钢板固定术(16例)和3枚空心钉固定术(16例)。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21.2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爪形卡压钢板组优于空心螺钉组。结论自制爪形卡压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牢靠,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较空心钉内固定好,值得临床推广。 印飞 刘军 殷渠东 吴永伟 陆尧 马运宏 黎逢峰 芮永军关键词:肱骨大结节 空心螺钉 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胛盂骨折漏诊2例原因分析、处理及文献复习 目的回顾分析收治两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肩胛盂骨折患者的漏诊原因,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胛盂骨折的认识,避免漏诊。 刘宇 孙振中 顾三军 芮永军 李海峰 宋升 吴永伟关键词:肩胛盂 肩关节脱位 漏诊 手术治疗 AO“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在桡骨极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AO"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外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1月,采取AO"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例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内固定组),并与采用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外固定治疗的20例患者(外固定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5个月,平均10.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内固定组)移位失败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1,P=0.391);但内固定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外固定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Mayo评分及上肢功能调查量表(DASH)评分显著优于外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外固定相比,AO"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具有内固定牢靠、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印飞 芮永军 黎逢峰 刘军 吴永伟 陆尧 马运宏 孙振中关键词:钢板 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5月,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2~57岁,平均42.3岁。致伤原因:摔伤13例,交通事故伤8例。骨折按AO/OTA分型:23C1型8例,23C2型9例,23C3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4.4 d。采用腕关节Mayo评分及上肢功能调查量表(DASH)对患者腕关节疼痛、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无针道红肿、肌腱激惹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5个月,平均18.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0.6周。随访期间患者均无慢性腕关节疼痛及腕关节炎表现。末次随访时腕关节Mayo评分为87~94分,平均90.9分,其中优17例、良4例;腕关节功能DASH评分为7~13分,平均10.6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印飞 芮永军 黎逢峰 刘军 吴永伟 陆尧 马运宏 孙振中关键词:关节镜 外固定支架 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创面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3~59岁,平均45.8岁。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为7~25 d,平均12.3 d。致伤原因:机器绞伤2例,交通事故伤2例,机器挤压伤1例。创面位于上肢前侧3例、后侧1例,小腿后侧1例。创面范围为26 cm×8 cm~38 cm×10 cm。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36 cm×6 cm~43 cm×7 cm,肌瓣切取范围为36 cm×10 cm~43 cm×15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1例背阔肌皮瓣远端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4.9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有排汗功能。结论肋间动脉增压超长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创面能减少皮瓣远端坏死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惠涛涛 黎逢峰 吴永伟 刘军 马运宏 芮永军关键词:背阔肌皮瓣 超长皮瓣 肋间动脉 四肢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