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内障
  • 6篇白内障
  • 4篇超声
  • 4篇超声乳化
  • 3篇人工晶体
  • 2篇手术
  • 2篇近视
  • 2篇晶状体
  • 2篇高度近视
  • 2篇白内障超声乳...
  • 2篇白内障超声乳...
  • 2篇超声乳化手术
  • 2篇超声乳化术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新生儿
  • 1篇婴儿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三维光学相干...
  • 1篇视力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煤炭科学研究...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凌宇
  • 5篇朱思泉
  • 3篇郁梅
  • 3篇陈辉
  • 3篇谈旭华
  • 2篇赵阳
  • 2篇唐思梦
  • 2篇王扬
  • 1篇戚朝秀
  • 1篇赵小魁
  • 1篇董喆
  • 1篇李冬
  • 1篇李奇根
  • 1篇郭纯刚
  • 1篇钱芳
  • 1篇陆惠
  • 1篇冯炜
  • 1篇王应利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眼科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先天性全白内障晶体和透明晶体蛋白双向电泳差异比较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先天性全白内障晶体和透明晶体蛋白质组的差异。方法:应用钝头16号针头抽取白内障手术中的不同年龄先天性全白内障晶体和脱位透明晶体材料,另外部分透明晶体材料从眼库中获得。晶体材料用包含 7M尿素,2...
陈辉朱思泉郁梅唐思梦孙兢陆惠凌宇
文献传递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Nature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评估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Nature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35例 5 1只眼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其中 2 0例 2 4只眼植入AcrySofNature人工晶状体 ,15例 2 7只眼植入AR4 0e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术后的远近视力、前房蛋白浓度、对比敏感度及并发症。用调查量表评价患者的蓝视、畏光和眩光等视觉症状。结果 :随访 3个月 ,AcrySofNature组最佳矫正远视力≥ 0 5者为 2 4只眼 (10 0 % ) ,AR4 0e组为 2 5只眼(96 3% ) ,两组的视力、前房蛋白浓度、对比敏感度无显著差异。调查量表显示AcrySofNature组的蓝视及眩光现象较少。结论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Nature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术后视力提高满意 ,且不影响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和对颜色的感知 ,但其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还需进行更长时间及更多样本量的研究。
朱思泉谈旭华王扬董喆凌宇赵阳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高度近视白内障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58例(65眼)行超声乳化及bigbag人工晶体植入术,按类似的眼轴长度及晶体核硬度分级,选择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ACR6DSE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44例(46眼),分别观察术后视力及矫正视力、屈光度及其与术前估计屈光度的差值、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时间1~24月。结果(1)bigbag组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38只眼,占58.3%,3个月裸眼视力≥0.5者39只眼,占59.3%;ACR6DSE组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25只眼,占56.3%,3个月裸眼视力≥0.5者23只眼,占50%。(2)术后3月,实际屈光度数与术前估计值相差bigbag组≤±1D者43只眼,占66.2%;ACR6DSE组相差≤±1D者22只眼,占47.8%。(3)术后24月,Bigbag组后囊膜混浊者4只眼(6.2%);ACR6DSE组后囊膜混浊者5只眼(10.9%),晶体偏位1只眼(2.2%),黄斑水肿1只眼(2.2%)。两组后发障均未行YAG激光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对比敏感曲线均低于正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总像差RMS值bigbag组低于ACR6DSE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植入特殊设计的人工晶体,具有术后预留度数准确、较好术后视觉质量等优点,但能否减少后发障及眼底并发症等,仍需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
凌宇朱思泉陈辉郁梅唐思梦
关键词:白内障近视
三维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黄斑前膜诊断和分型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三维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的形态特征,探讨IERM对视力的影响。方法:经视力、直间接眼底镜及SD-OCT(二维断面图、眼底彩色照相、视网膜厚度地形图、三维成像图)检查确诊的IERM患者38例(45只眼),分析中心凹形态、中心凹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IERM的SD-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薄厚不一的高反光带,绝大多数伴程度不同的中心凹厚度增加。45只眼中,中心凹正常型8只(17.8%),假性黄斑裂孔6只(13.3%),板层裂孔7只(15.6%),弥漫水肿20只(44.4%),囊样水肿4只(8.9%)。对全部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相关分析,二者显著负相关(r=-0.37,P<0.05),即黄斑中心凹越厚视力越差。结论:SD-OCT可明确IERM的诊断和其下中心凹形态的分型,由IERM牵拉引起的黄斑水肿增厚与视力损害相关。
王应利冯炜郭纯刚李冬凌宇
关键词: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发性黄斑前膜中心凹视力
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改良超乳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对该类患者52眼行改良超乳手术与超乳手术46眼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周改良超乳组视力<0.1者1眼;超乳组为6眼。改良组角膜内皮计数减少率为9.0%;超乳组为17.8%。超乳组术中破后囊3眼;术后角膜内皮皱褶5眼、黄斑水肿1眼。结论改良超乳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凌宇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I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估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3例(3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体,另外26例(35只眼)植入AR40e人工晶体。观察患者术后的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调节幅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矫正近视力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626、1.490、0.136,P>0.05),1CU组的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好于AR40e组(χ2=7.987,8.126,P<0.05)。动态检影法测得调节幅度1CU组(2.58±0.37)D大于AR40e组(1.46±0.25)D(t=14.334,P<0.001)。前房深度法测得调节幅度1CU组(1.22±0.38)D大于AR40e组(0.45±0.25)D(t=9.711,P<0.001)。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体是安全有效的,能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一定的调节力,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但其远期效果还需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研究。
朱思泉谈旭华王扬陈辉凌宇赵阳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状体人工晶体ICU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
新生儿多指(趾)畸形8例分析
2011年
多指(趾)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是出生缺陷的一种。我院2006-01-2010-06共分娩新生儿3 263例,监测到8例多指(趾)畸形,占分娩总数的24.51/。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多拇指6例,多小指1例,多趾1例。1例合并有并指畸形,1例合并唇腭裂,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赵小魁钱芳凌宇
关键词:多指(趾)畸形
微切口人工晶体Acri.smart植入术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估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及Acri.smart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22例(27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植入Acri.smart人工晶体。观察患者术后视力、超声乳化时间、角膜内皮丢失率、散光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月、3月裸眼视力≥0.5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5.2%,92.6%,96.3%,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8为82.5%。平均有效乳化时间(EPT)为(4.8±3.13)sec,平均乳化能量为(13.6±7.32)%。角膜内皮丢失率为14.95%,术后1周和1月的散光分别为(0.72±0.35)D,(0.77±0.37)D。所有患者术中均切口密闭,前房稳定,未出现角膜灼伤等并发症。2例早期患者术中出现晶体断裂。结论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及Acri.smart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通过1.2mm微切口实现白内障手术。
谈旭华朱思泉戚朝秀李奇根凌宇郁梅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微切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