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威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胫骨
  • 3篇微创
  • 2篇血管吻合
  • 2篇再植
  • 2篇再植术
  • 2篇置换术
  • 2篇入路
  • 2篇切开
  • 2篇切开复位
  • 2篇外翻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股骨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2篇复位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机构

  • 10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10篇刘亚威
  • 5篇宋文超
  • 5篇郭小磊
  • 3篇朱俊
  • 3篇王培
  • 3篇张思森
  • 2篇李芝明
  • 2篇宫玉红
  • 2篇刘斌
  • 2篇张耀华
  • 1篇李文祥
  • 1篇陈勇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顺序降低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强度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架作为终末固定方式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过程中顺序降低外固定强度的方法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自2015-07—2016-07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32例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胫(腓)骨干骨折,从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上4层皮质中有2层出现连续骨痂即可开始降低外固定架强度,出现4层连续骨痂时去除外固定架。结果本组急诊手术后平均11(3~32)周开始顺序降低外固定架固定强度,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平均17.5(7~40)周。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6~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Johner-Wruhs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 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胫骨干骨折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早期属于坚强固定,而采用顺序降低外固定强度方法缩短外固定架固定时间是安全、可行的。
郭小磊佘恒李文祥刘亚威朱俊
关键词: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架
垂直褥式外翻血管吻合法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垂直褥式外翻血管吻合法的实验效果。方法选择健康雄性300-400 g大白鼠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垂直褥式外翻血管吻合法,对照组大鼠采用间断血管吻合法,手术后早期(≤14 d)观察大白鼠断肢再植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血管栓塞发生率;晚期(〉14 d)测量对侧肢体2种方法吻合后血管管腔内缝线裸露率。结果实验组大鼠断肢再植术后早期发生血管痉挛和血管栓塞分别为5、1只,对照组分别为12、5只,2组大鼠断肢再植术后早期发生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大鼠断肢再植术后晚期动脉血管管腔内缝线裸露率分别为0.70±0.18、0.72±0.11,静脉分别为0.51±0.16、0.56±0.10,2组大鼠断肢再植术后晚期动脉、静脉血管管腔内缝线裸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示实验组大鼠血管外膜完全外翻,管腔内无裸露,吻合口处较光滑;对照组大鼠血管外膜不能完全外翻,管腔内有部分外膜裸露,吻合口处向管腔内突起。结论垂直褥式外翻血管吻合法能保证血管吻合口充分完全外翻,吻合口处血管管腔内光滑,可减少再植肢体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发生率。
宋文超张思森王培宫玉红郭小磊刘亚威刘斌
关键词:血管吻合断肢再植术显微外科
可控性应力与微动对骨折愈合影响的CT影像结果被引量:16
2015年
【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轴向应力作用下,不同骨折愈合时期骨折端骨痂愈合的CT影像结果。方法取32只青山羊,均行股骨干中段横行截骨制作骨折模型,按骨折端不施加应力(对照组)和施加实验动物自身体质量的1/6(A组)、1/3(B组)、1/2(C组)应力分为4组,每组8只。术后4、8周分批处死,每次每组处死4只,CT扫描测量骨折端骨外膜骨痂平均cT值(HU)、平均面积及骨折端对位情况。结果术后4周,对照组、A组、B组、C组骨折端骨外膜骨痂平均HU值分别为164.9±16.8、214.4±27.3、287.7±30.6、313.6±33.5;骨外膜骨痂面积平均分别为(0.40±0.15)、(0.78±0.19)、(0.84±0.22)、(0.88±0.21)cm。。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骨外膜骨痂HU值、面积均较大;与A组比较,B、C组膜骨痂HU值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对照组、A组、B组、C组骨折端骨外膜骨痂平均HU值分别为334.3±38.1、415.6±45.1、505.8±45.6、512.8±41.8;骨外膜骨痂面积平均分别为(0.70±0.21)、(1.11±0.23)、(1.63±0.28)、(1.65±0.20)cm2。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骨外膜骨痂HU值、面积均较大;与A组比较,B、C组骨外膜骨痂平均HU值、平均面积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术后4与术后8周骨外膜骨痂HU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4周与术后8周骨外膜骨痂面积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B组、C组骨折端分别有1、1、2、4例发生不同程度成角畸形。结论骨折端施加轴向应力时能促进骨折端骨痂生长,较大的应力强度能更好地促进骨折端骨痂生长,但同时会导致骨折愈合成角畸形发生率增高,骨折端施加自身体质量的1/3倍应力骨折端成角畸形发
宋文超张思森陈勇宫玉红郭小磊王培刘亚威
关键词:生物力学骨折愈合骨痂动物实验
侧方剪开式垂直褥式外翻血管吻合法在指尖再植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侧方剪开式垂直褥式外翻血管吻合法在指尖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14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进行指尖断指再植治疗的25例患者(32指),均为指尖完全离断患者。采用侧方剪开式垂直褥式外翻血管吻合法进行指尖再植,术后观察血管危险发生情况及再植指体成活率。结果 25例32指出现动脉危象2例,静脉危象4例,手术探查3例,血管栓塞2例,坏死3例3指,成活率为90.6%。结论侧方剪开式垂直褥式外翻血管吻合法能保证血管吻合口充分外翻,管腔内无裸露,吻合口处血管管腔内光滑,可减少再植肢体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发生率,提高指尖再植指体成活率。
宋文超张思森王培刘斌刘亚威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血管吻合
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Ⅲ型后柱骨折效果探讨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III型后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远端Ⅲ型后柱骨折患者38例,对所有患者均使用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法进行治疗,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按照AOFAS对踝关节功能的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分,其中患者得分是优的有31例,为良有6例,为可1例,为差0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相比,两者间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探讨分析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III型后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证明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其治疗研究仅在实践当中回顾随访,具体治疗效果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郭小磊佘恒刘亚威宋文超
股肌下入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20年
目的对股肌下入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本文将选取骨关节炎患者165例,并按照研究要求将165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股肌下入路组85例,传统髌旁入路组80例,并对这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红蛋白值、VAS、ROM、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别(P>0.05)。相较于髌骨旁入路,股肌下入路TKA组切口更短,术后引流量少(P<0.05)。股肌下入路TK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髌骨旁入路TKA组(P<0.05)。股肌下入路TKA组术后24 h、6 w膝关节VAS评分明显高于髌骨旁入路TKA组(P<0.05)。结论股肌下入路微创TKA效果优于传统髌旁入路。
呼鹏飞朱俊刘亚威佘恒张耀华
关键词:骨关节炎微创手术膝关节关节成形术
保守和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比较
2020年
目的对髓芯减压钽棒植入和保守治疗这两种治疗因早期贫血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病人共63例,钽棒组35例,运用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法进行治疗,保守组27例,运用保守治疗法进行治疗。在围手术期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各项指标的相关参数,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观察采用两种手术方法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身体各项功能的差异对比。结果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手术方法,患者的疼痛症状均可以得到缓解,最后一次记录显示Harris评分平均(88.56±16.34)分,与手术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差异(P<0.05),具有统计意义,实践证明,采用髓芯减压植骨联合多孔钽棒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多项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广泛应用。
刘亚威李芝明呼鹏飞
关键词:保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双反牵引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探析
2020年
通过对比研究,明确微创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是否与传统方法一样有效。方法 对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根据Schatzker的分类对90例患有各种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随机原则进行患者分组。其中,对照组45例,采取传统切开复位治疗,观察组45例,采取双反牵引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从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d)、早期自主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w)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并以膝关节功能量表(HSS)对患者术后恢复进行评价。结果 在两个开放性骨折病例中,最终的皮肤伤口闭合被延迟并且在术后第五天安全地进行。没有观察到严重的感染。有2例发生浅表针道感染,接受局部清创术和口服抗生素治疗。在事故发生后的三到六个月内,由于原始创伤造成的两个腓神经麻痹自行恢复。在减少并放置固定器后,通常存在平均4毫米(0到6毫米之间)的关节内间隙或台阶。轴的对准与中立点在6度以内。取出外固定器后,没有胫骨晚期成角度。结论 观察组中,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d)、早期自主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w)几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术后反映良好。因此,可以认为相较于传统切开复位,采取双反牵引微创经皮内固定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推广。
刘亚威李芝明呼鹏飞
关键词: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
人工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实施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和预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及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刘亚威呼鹏飞朱俊佘恒张耀华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体会
2015年
目的研究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在患者入院时首先处理伤口,并进行临时固定,待其局部软组织在2周后条件允许时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愈合时间为5个月左右,手术后均愈合,手术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6.67%。在并发症方面,有2例患者发现局部软组织并发症,但经过不同的处理,均恢复健康。结论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患者的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郭小磊佘恒刘亚威宋文超
关键词:严重PILON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