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笛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电刺激
  • 5篇源性
  • 5篇神经源
  • 5篇神经源性
  • 5篇胫神经
  • 5篇脊髓
  • 5篇脊髓损伤
  • 5篇膀胱
  • 5篇膀胱容量
  • 5篇逼尿肌
  • 5篇逼尿肌过度活...

机构

  • 5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廖利民
  • 5篇高丽娟
  • 5篇陈国庆
  • 5篇苗笛
  • 5篇韩向华

传媒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第9届北京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研究
目的:研究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材料和方法:23 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接受4 周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仪器采用自主研发膀胱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前...
陈国庆廖利民苗笛高丽娟韩向华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容量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研究
目的:研究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材料和方法:23 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接受4 周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仪器采用自主研发膀胱盆底康复治疗仪。
陈国庆廖利民苗笛高丽娟韩向华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容量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研究
目的:研究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 方法:2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接受4周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仪器采用自主研发膀胱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
陈国庆廖利民苗笛高丽娟韩向华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容量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4月,采用自主研发的膀胱盆底康复治疗仪行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颈段脊髓损伤3例,胸段脊髓损伤15例,腰段脊髓损伤5例。完全性脊髓损伤1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例。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分别记录患者3d排尿日记,并进行患者自我判别的膀胱状态评分(patient perception of bladder condition scale,PPBC-S)。排尿日记包括间歇导尿的次数、每次间歇导尿的尿量以及每天的漏尿量。在记录排尿日记的周期中,患者保持一致的饮水量以及每日间歇导尿的次数,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患者每次导尿量由258.7±14.7ml增加至282.5±15.2ml(P〈0.05),每天漏尿量由766.4±61.5ml降低到563.3±45.4ml(P〈0.05),PPBC-S评分由5.2±0.1分改善到4.6±0.1分(P〈0.05)。治疗4周后,患者每次导尿量为294.1±15.4ml,每日漏尿量为541.4±47.5ml,PPBC-S评分为4.4±0.1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2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记录排尿日记期间,间歇导尿次数分别为4.3±0.3、4.1±0.3和4.0±0.2次,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能够抑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漏尿量。
陈国庆廖利民苗笛高丽娟韩向华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容量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研究
目的:研究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材料和方法:23 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接受4 周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仪器采用自主研发膀胱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前...
陈国庆廖利民苗笛高丽娟韩向华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容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