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躁动
  • 2篇苏醒
  • 2篇苏醒期躁动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麻醉
  • 2篇肺叶
  • 2篇氟比洛芬
  • 2篇氟比洛芬酯
  • 1篇盐酸纳美芬
  • 1篇镇痛
  • 1篇疼痛
  • 1篇疼痛评分
  • 1篇评分
  • 1篇全麻
  • 1篇全麻患者
  • 1篇全身麻醉
  • 1篇麻醉复苏
  • 1篇纳美芬
  • 1篇静注

机构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杨天德
  • 3篇王冬婷
  • 3篇栗村瑞
  • 3篇王运灵
  • 2篇王玉洁
  • 1篇王玉洁

传媒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肺叶切除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肺叶切除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行常规诱导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中给予患者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泵注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术前30分钟一次性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5 ml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出血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为(0.88±0.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9±0.53)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出血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头晕头痛3例(10.00%)、恶心呕吐9例(30.00%)、畏寒发热1例(3.33%)、心悸3例(10.00%)、嗜睡2例(6.67%),对照组患者头晕头痛5例(16.67%)、恶心呕吐11例(36.67%)、畏寒发热2例(6.67%)、心悸1例(3.33%)、嗜睡4例(13.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肺叶切除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明显,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栗村瑞王玉洁王运灵王冬婷杨天德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肺叶切除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盐酸纳美芬用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麻醉复苏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的麻醉复苏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将行LA的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切口缝合结束时静脉滴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30μg/kg,对照组静脉滴注纳洛酮5.00μg/kg,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尿液量、输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尿量、输血量、输液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苏醒后精神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在LA的麻醉复苏效果优于纳洛酮。
栗村瑞王运灵王玉洁王冬婷杨天德
关键词:阑尾炎盐酸纳美芬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麻醉复苏
静注氟比洛芬酯预防肺叶手术中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肺叶手术中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减轻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均常规诱导全麻气管插管,术中瑞芬、丙泊酚、维库溴铵泵住维持麻醉,A组于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比较两组躁动得分、苏醒后(10 min、30 min、1 h、2 h、4 h、24 h)六个时间点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出血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的躁动得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叶手术中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以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栗村瑞王玉洁王运灵王冬婷杨天德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躁动疼痛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