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彬彬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伐沙班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HIF-α、P-选择素及TNF-α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清HIF-α、P-选择素及TNF-α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已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4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行临床常规疗法治疗;实验组20例,在与对照组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片,检测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HIF-α、P-选择素及TNF-α水平及其相关性,进而对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更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F-α、P-选择素及TNF-α水平较低(P<0.05),HIF-α与P-选择素无相关性,与TNF-α呈负相关(r=-0.468,P<0.05),P-选择素与TNF-α无相关性。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IF-α、P-选择素及TNF-α表达水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临床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 宋彬彬温志国
- 关键词:利伐沙班P-选择素TNF-Α
-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脑梗死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4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研究对象Hcy浓度,以此研究脑梗死和Hcy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Hcy水平(22.54±7.0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1.74±2.3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障碍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中度及重度障碍患者,中度患者血清Hcy水平低于重度障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发作时Hcy水平明显升高,为临床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价值。
- 宋彬彬
- 关键词: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
- 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抗氧化指标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抗氧化指标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予以左旋多巴治疗,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普拉克索治疗,采用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定运动及非运动症状,采血测定血清胱抑素C、抗氧化指标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8.75%低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均降低,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降低,BDNF升高,治疗后血浆血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te,GPX)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拉克索能降低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提高BDNF水平及抗氧化能力,效果显著。
- 宋彬彬段智慧张雅敏
- 关键词:帕金森病抗氧化指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 TCD在监测老年脑血流自动调节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分析
- 2016年
-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监测老年脑血流自动调节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为观察组,患者除高血压外并无其他病症。选取体检血压正常且无其他疾病的老年人74例为对照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方法检测两组的脑供血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卧位-立位MCA脑血流差值、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管的峰值Vp、卧位-立位差值、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等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检测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呈现明显的异常,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可以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具有很好的反映作用,该技术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脑梗死、脑猝死等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丽段智慧宋彬彬
- 关键词:脑血流自动调节高血压
-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探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4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早期患者,按照其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检查,其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分析其两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采用TCD扣CT检查后可知,其异常率经计算后分别为90%以及20%,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MCA血流速度和ACA血流速度,差异性显著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观察其脑血流动力变化。
- 李丽段智慧宋彬彬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脑梗死
-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体检健康者5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斑块,分析脑梗死与这两项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指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性质的颈动脉斑块,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不同,C蛋白指标越高则疾病越严重。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的重要指标。
- 宋彬彬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
- 伴NSE增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 2015年
- 目的评估分析研究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60例NSE水平>13μg/ml的IS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NSE水平低于13μg/ml的IS患者为参照组,根据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升高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与伴NSE增生IS患者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升高则与伴NSE增生IS患者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是单独诱发伴NSE增生IS发生的危险因素,但HDC-C升高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均会导致IS患者的NSE水平明显增高,增强IS发生风险,而HDL-C升高可对症治疗NSE升高情况,有效治疗IS患者。
- 宋彬彬
-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缺血性脑卒中
- 卵圆孔未闭并隐源性卒中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并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5年3月~2015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年龄≤65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并行TOAST分型。对所有入组患者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 TTE)联合经颅多普勒声学造影(c TCD)(即发泡试验)行PFO筛查,两者均为阳性视为存在PFO。分析PFO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检出率,及PFO并CS的分流量、影像学分布特征及部分封堵术后疗效观察。结果 共纳入141例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隐源性卒中48例(34.0%),非隐源性卒中93例(66.0%)。PFO阳性率在缺血性卒中组、CS组、非CS组中分别为31.2%(44/141)、47.9%(23/48)、22.6%(21/93)。PFO阳性组中,隐源性卒中较非隐源性卒中存在较大的分流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而PFO相关性隐源性卒中与非PFO相关性隐源性卒中患者在其病灶分布的部位、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O封堵术后6月随访未见复发,但尚缺乏对照性研究。结论 PFO及其分流量与CS密切相关,但PFO并CS患者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筛查与管理。
- 李艳段智慧杨致远宋彬彬马聪敏韩月珍商丹丹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
- 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究一氧化氮(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40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甲组,同期入院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未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乙组,对比两组患者的NO、高密度脂蛋白(HDL)、D-二聚体(D-D)、甘油三酯(TG)水平,评价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NO发生密切相关,甲组患者的NO水平与乙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HDL、D-D、T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 宋彬彬
- 关键词:一氧化氮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