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颅内
  • 1篇定位法
  • 1篇血压
  • 1篇头皮
  • 1篇浅表
  • 1篇浅表肿瘤
  • 1篇切除
  • 1篇肿瘤切除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治疗
  • 1篇外伤
  • 1篇外伤性
  • 1篇微创
  • 1篇小儿
  • 1篇小儿外伤
  • 1篇小儿外伤性
  • 1篇颅脑
  • 1篇颅脑损伤

机构

  • 4篇安徽省蒙城县...

作者

  • 4篇任伟
  • 4篇许波
  • 4篇褚光
  • 4篇刘玉奇
  • 4篇陈天虎
  • 3篇王舜尧
  • 3篇丁小双
  • 3篇王建磊

传媒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磁共振头皮定位法手术对颅内浅表肿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在颅内浅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头皮定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最近投影点并标记.手术时根据投影点切开头皮开颅,切除肿瘤。结果 20例病例病灶所在部位无定位失误.手术时间平均为(65.3±5.7)min,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复查MRI病灶均已切除,无术后感染。结论通过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可在术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最近投影点,设计手术路线,明确肿瘤与脑组织关系,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及术中可能对脑重要功能区或大血管损伤。
褚光任伟许波王舜尧陈天虎丁小双刘玉奇王建磊
关键词:磁共振手术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和治疗体会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愈后。方法对23例外伤性脑梗塞患儿行头颅CT,MRI,EEG检查,应用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 CT,MRI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其中有3例伴有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根据病史,及时行头颅CT,MRI,EEG及时检查对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本病愈后良好。
褚光任伟许波王舜尧陈天虎丁小双刘玉奇王建磊
关键词:脑梗塞颅脑损伤儿童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44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方法对44例患者,25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和19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对不同条件下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把握和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病人,手术顺利,术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进行评估:I级13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2例,V级1例,死亡6例。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应综合评价病人情况来决定不同的手术处理方法。
任伟褚光许波陈天虎刘玉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
探讨瘤内切瘤技术在巨大颅内肿瘤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在手术切除颅内巨大或者大型肿瘤时瘤内切瘤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48例颅内肿瘤患者采用瘤内切瘤微创技术切除最大径为4~7cm的颅内巨大或者大型肿瘤。该手术的技术要点如下:在手术中选取最合适的入路,在此处建立一有效的微创的显露通道,肿瘤起始显露只要适宜安全便利的实施瘤内切瘤即可;针对有瘤蒂的脑膜瘤患者则应该从蒂部开始切除,在肿瘤的最浅表处开始切除胶质瘤和听神经瘤,否则则采取从中央开始切除的方案,在切除中采用瘤内层层推进的方式,切记不要突破存在于肿瘤和脑组织之间的胶质增生带或者肿瘤包膜,最后通过牵引瘤壁和显微分离争取扩大切除或者全切除肿瘤。结果 48例患者中有27例全切除,16例次全切出,5例大部分切除。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瘤腔积血再行手术清除,1例发生脑室内感染,2例在术后出现了面神经瘫痪(H-BIII级),经过有效的控制和治疗,3个月之后患者身体康复。通过最近对患者随访(平均16个月),胶质细胞瘤1例、嗅神经细胞瘤3例、听神经瘤1例总计5名患者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术中平均出血量〈400mL,输血量200mL,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在对颅内巨大型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时,科学合理的充分运用瘤内切瘤技术,可以在实现较好切除肿瘤的同时,明显的减少手术损伤神经和血管结构,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瘤内切瘤在治疗颅内巨型肿瘤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可广泛的推广。
褚光任伟许波王舜尧陈天虎丁小双刘玉奇王建磊
关键词:颅内肿瘤胶质瘤微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