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介入
  • 7篇经皮冠状动脉...
  • 7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动脉介入治疗
  • 5篇心肌
  • 5篇介入治疗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他汀
  • 3篇氯吡格雷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房颤
  • 2篇动脉介入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机构

  • 15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5篇陈晖
  • 4篇张战文
  • 4篇余淑华
  • 3篇王宝玉
  • 2篇刘毓
  • 2篇邱春光
  • 2篇马蕾
  • 1篇刘喜灿
  • 1篇李凌
  • 1篇陶贵周
  • 1篇吴琳
  • 1篇闫振富
  • 1篇高航
  • 1篇徐兆龙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诊PCI术后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126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强化组(63例)及常规组(63例)。强化组入院后立即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急诊PCI术后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口服连续3 d;常规组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急诊PCI术后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口服连续3 d;监测术前、术后72 h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胱抑素(Cys)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强化组发生CIN 7例(11.1%),常规组13例(20.6%),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Scr较常规组低,Ccr较常规组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Cys C浓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CIN的发生可能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抗炎症作用有关。
余淑华陈晖刘喜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造影剂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校正的TIMI帧数大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速度2个标准差者定义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以及血尿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等的差异,同时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观察上述因素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的BMI、吸烟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的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均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吸烟、高脂代谢状态和炎症状态以及高血小板聚集是促进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
陈晖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PCI术及常规治疗基础上,替格瑞洛组36例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组36例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指标的变化、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服药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及P2Y12反应单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服药后各时间点(术前、术后10min,服药后24h,服药后7d)替格瑞洛组患者的MPAR及P2Y12反应单位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均P<0.01);替格瑞洛组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χ2=4.5714,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6,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更好地拮抗我国人群中ACS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陈晖闫振富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前早期应用替格瑞洛对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救中心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患者.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院前即口服负荷量替格瑞洛,对照组口服负荷量氯吡格雷.主要观察:①PCI手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②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继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③术后6个月的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替格瑞洛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0~1级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5%比60.0%,P<0.05),两组PCI术前TIMI 3级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17.5%比12.5%,P>0.05),两组PCI术后TIMI 3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比85.0%,P<0.05).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提示氯吡格雷组LVEF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术后替格瑞洛组轻度出血事件较对照组略有增多,但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近期MACE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行PCI术前早期应用替格瑞洛能改善术后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恢复存活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功能,且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是有效和安全的.
张战文陈晖王宝玉邱春光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氯吡格雷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早期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救中心确诊为急性STEMI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入院前即口服负荷量替格瑞洛,对照组口服负荷量氯吡格雷。主要观察:①PCI手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②术后相关导联抬高的ST段回落幅度;③术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④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继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⑤术后1个月的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0~1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比85.0%,P〈0.05),两组PCI术前TIMI3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10.0%比7.5%,P〉0.05),两组PCI术后TIMI3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比75.0%,P〈0.05);治疗组术后2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完全回落幅度(STR≥70%)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提示对照组LVEF低于治疗组(P〈0.05);术后治疗组轻度出血事件较对照组略有增多,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急性STEMI患者急诊行PCI术前早期应用能改善术后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恢复存活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功能,且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张战文陈晖王宝玉李凌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氯吡格雷
心房颤动患者植入冠脉药物洗脱支架不同抗栓方案对比分析
2015年
目的 对比心房颤动患者冠脉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67例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永久性心房颤动和新发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1枚以上,根据术后服用抗栓药物分为三组,比较三组发生支架内血栓、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等事件.结果 随访12个月,三联组次要出血1例,轻微出血6例;双联组缺血性脑卒中2例,支架内血栓1例,全因死亡1例,轻微出血1例;单一组支架内血栓1例,心肌梗死1例,靶血管再血管化1例,轻微出血2例.结论 CHA2DS2评分≥2分的中高危患者给予三联抗血小板治疗,CHA2DS2评分为1或0分的低危患者停用华法林,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是可行的,针对不同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选择不同的抗栓治疗方案.
陈晖
关键词:心房颤动药物洗脱支架抗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早期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救中心收入本科并确诊急性STEMI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入院时即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未用.主要观察:①PCI手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②术后相关导联抬高的ST段回落幅度;③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④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继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⑤术后3个月的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0~1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比90.0%,P<0.05),两组PCI术前TIMI 3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比0,P>0.05),两组PCI术后TIMI 3级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比63.3%,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2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完全回落幅度(STR≥70%)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提示对照组LVEF低于替罗非班组(P<0.05).术后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事件较对照组略有增多,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急诊行PCI术前早期应用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术后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恢复存活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功能;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张战文陶贵周陈晖高航徐兆龙吴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血小板膜糖蛋白
强化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脏保护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前给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以加强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8例,将患者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强化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的基础上术前6-8小时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40mg/d,共30天,之后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维持。对照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术前和术后24小时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 Tn I)。术后1周查肝酶和心肌酶谱,同时随访术后30天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强化组和对照组术后24小时的hs-CRP、CKMB和c Tn I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强化组术前和术后24小时的hs-CRP、CKMB和c Tn I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强化组30天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共0例,对照组共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择期行PCI术后炎症因子和心肌酶增高,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强化治疗有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损伤,进一步减少30天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陈晖马蕾余淑华
关键词:他汀多效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酶安全性
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2C9(CYP2C9)及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的影响。方法110例临床初次和维持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服用华法林5-7 d后每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测定值, INR达到目标值时华法林的总用量以及华法林的日均用量。同时检测CYP2C9*1、*2、*3位点和VKORC1-1639 AA、AG、GG位点基因型。结果对于初次口服华法林的患者, CYP2C9*2或*3基因型患者在抗凝治疗初期易发生INR值超过治疗窗(INR〉3.0);而VKORC1-1639 AG或GG基因型患者INR达标时间明显延长,并且INR达标时所服用的华法林总剂量和日均剂量均高于AA基因型患者。结论 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对于指导患者华法林的个体化用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陈晖马蕾
关键词:华法林个体化用药基因多态性
64排螺旋CT评价冠脉斑块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冠脉64排CT诊断斑块有较高的准确性,将冠脉CT所见斑块与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对照,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冠脉斑块的准确性。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3月—2012年12月行冠脉64排螺旋CT检查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共318例,按照冠脉64排CT病变结果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脉CT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混合斑块多发生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致管腔重度狭窄者其血同型半胱氨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肌酐水平、颈动脉斑块数目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钙蛋白I、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左室射血分数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64排螺旋CT显示的斑块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血同型半胱氨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做为冠心病的主要筛查指标。
陈晖
关键词:64排CT冠心病斑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