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移植
  • 4篇术后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免疫抑制剂
  • 3篇肝移植术
  • 3篇肝移植术后
  • 2篇心脏
  • 2篇心脏死亡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静脉
  • 2篇黄疸
  • 2篇恶性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损伤
  • 1篇胆管
  • 1篇胆管囊腺瘤

机构

  • 16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杭州医学院

作者

  • 16篇邱伟
  • 13篇王广义
  • 12篇吕国悦
  • 12篇孙晓东
  • 5篇王传磊
  • 4篇石小举
  • 3篇蒋超
  • 3篇陈玉国
  • 2篇杜晓宏
  • 2篇刘亚辉
  • 2篇纪柏
  • 1篇魏锋
  • 1篇王英超
  • 1篇张威
  • 1篇王蒙
  • 1篇于光圣
  • 1篇王峰
  • 1篇陈栋
  • 1篇徐骁
  • 1篇柴文刚

传媒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移植杂志...
  • 3篇2014中国...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后停用免疫抑制剂1例分析
2013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因皮肤巩膜黄染4个月,全身乏力2个月于2003年6月2日入院,既往:2001年3月因门脉高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入院后行改善肝功能、全身状态及凝血功能治疗,
吕国悦王传磊孙晓东邱伟杜晓宏张威王广义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抑制剂免疫耐受
肝尾叶切除治疗尾状叶肿瘤被引量:5
2012年
肝尾叶紧贴于第一肝门后方,第二肝门肝静脉三支主干及分支下方,并向后呈半环状包绕肝后下腔静脉.由于肝尾叶被紧紧夹于三个肝门结构之间,术中易损伤肝门,导致大出血及胆道损伤.现将我们肝尾叶切除治疗尾叶肿瘤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王广义吕国悦邱伟孙晓东纪柏
关键词:肝后下腔静脉第一肝门胆道损伤第二肝门
中国肝移植受者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临床应用指南
2024年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根治性手段。肝脏存在独特的免疫学微环境,尽管肝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但排斥反应仍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5%~25%,严重影响移植物功能与受者生存。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是一种纯化的多克隆抗体γ球蛋白混合物,可用于肾移植、肝移植等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诱导治疗与抗排斥反应治疗,以提高移植物和受者的存活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等组织专家讨论,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详细阐述ATG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场景及使用注意事项,旨在为肝移植受者ATG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建议。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徐骁徐骁许圣均陈栋陈栋丁振斌刘东华刘东华邱伟邱伟王峰于光圣阙清扬
关键词:肝移植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
疑似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行DCD肝移植1例报告
吕国悦陈玉国王传磊邱伟孙晓东石小举王广义
腹腔镜Warshaw法与Kimura法保脾胰体尾切除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是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研究的深入以及保留正常器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病例选择保脾。保脾的方法包括保留脾血管的Kimura法和切除脾血管、保留胃短血管的Warshaw法,究竟哪一种方法更好尚存在争议。Kimura法可以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但手术时间较长,手术风险较高,术中易并发不可控制的出血。
吕国悦王广义蒋超纪柏王英超邱伟孙晓东刘亚辉
关键词:胰体尾切除保脾腹腔镜低度恶性肿瘤脾脏免疫功能胰腺体尾部
PTBD与ENB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后行Whipple手术的临床效果对照观察
目的 目前,关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前进行减黄的方式选择,仍然是争论焦点.本文将通过对应用PTBD或ENBD进行术前减黄,并最终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二者的临床效果,希望能够挑选出更合适...
高锋吕国悦王广义邱伟
肝移植术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肝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其远期并发症包括急慢性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肝炎复发、肝纤维化和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均会影响受者肝功能,甚至引起移植肝失功。1998年,Kerkar等报道第1例儿童肝移植术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也被称为浆细胞肝炎、肝移植术后类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原发疾病多为丙型肝炎。
蒋超高艳丽刘雪岩黄鹤宇邱伟孙晓东王广义魏锋吕国悦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移植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及术中决策被引量:10
2016年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少见类型的胆囊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其胆囊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及向周围器官浸润等特点而与胆囊癌难以鉴别,其病史体征、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特点均不典型,加之部分病例合并有胆囊癌,术前难以做出确定性诊断。术前和术中细针穿刺冰冻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率相对较高,对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参考意义。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故临床多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依术中所见及冰冻病理学检查结果选择恰当的术式。
王广义孙晓东邱伟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癌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失败后再手术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比较内镜治疗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未经内镜治疗患者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共完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30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02例,酒精性肝硬化28例.A组16例,为内镜治疗(套扎、栓塞)后再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B组214例,直接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98±59)min,平均出血(750±120)ml,术后平均住院(11±2)d;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26)min,平均出血(250±43)ml,术后平均住院(7±1)d.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0例患者中获得随访212例,随访率为92.2%,术后平均随访2.5年(1~6年),死亡率为4.2%,再出血率为5.7%.结论 内镜治疗后食管胃底周围组织纤维化、质硬,明显增加手术难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较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明显增加,故对于适合行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首选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邱伟王广义王蒙吕国悦刘亚辉孙晓东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胃肠出血再手术
心脏死亡供体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4例经验分析
目的:总结应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行肝移植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42例DCD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依据受体在肝移植术后...
吕国悦陈玉国邱伟王传磊柴文刚蒋超孙晓东石小举王广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