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宇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多发
  • 1篇胸腺
  • 1篇胸腺细胞
  • 1篇血管痉挛
  • 1篇血管腔
  • 1篇血肿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点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血肿
  • 1篇粘液
  • 1篇粘液瘤
  • 1篇症状
  • 1篇症状不典型
  • 1篇治疗重症肌无...
  • 1篇上矢状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6篇张宇
  • 4篇邓晖
  • 3篇王丽芳
  • 2篇许冰
  • 2篇于洪泉
  • 2篇施苗
  • 1篇吴秀娟
  • 1篇张显峰
  • 1篇冯加纯
  • 1篇徐松柏
  • 1篇刘亢丁
  • 1篇谢天
  • 1篇赵刚
  • 1篇毛梅
  • 1篇王栋

传媒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多发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1 Tfh细胞的发现现代免疫学的一个发现是抗体(Ab)生成及反应需要胸腺来源的细胞的辅助。在一些经典实验中[1,2],将骨髓细胞或胸腺细胞分别输入辐射后失去内在免疫功能的小鼠,均不能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只有将骨髓及胸腺细胞同时输入时,才能产生免疫反应。其骨髓及胸腺细胞之后被分别命名为B细胞、T细胞,这种免疫反应被称为T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
王丽芳张宇邓晖
关键词:胸腺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现代免疫学生发中心
合并肺结核的长节段脊髓炎2例报告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transverse myelitis,LETM)与结核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的LETM与结核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报道,就我院收治的2例合并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的LETM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例合并PTB的长节段脊髓炎患者,其中病例1,AQP4-Ab/NMO-IgG阳性,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s),其EDSS最高达7.0分,给予激素联合抗结核治疗后,随访1 y后EDSS为0分,长节段脊髓病灶较治疗前显著吸收;病例2为AQP4-Ab/NMO-IgG阴性的LETM患者,其EDSS 4.5分,给予激素联合抗结核治疗后,3 m随访病情明显改善,EDSS为0分,长节段脊髓病灶较治疗前显著吸收。结论本文经验性抗结核合并激素抑制免疫反应,对此类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关于结核感染与长节段脊髓炎之间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宇王丽芳施苗邓晖
关键词:肺结核
老年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原因及其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本院2003年1月~2006年9月间行经病理证实的老年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48例,全部经术前CT、MRI检查及手术治疗。术后及时给予抗血管痉挛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常规腰穿检查颅内压及复查头部CT。结果术后颅内压增高40例(83.3%),术后CT显示脑组织水肿较术前加重32例(66.7%)。术后出现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致神经功能障碍18例(37.5%),其中经应用抗血管痉挛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的治疗观察1~2w内完全恢复12例(66.7%),4例(22.2%)出院后复查时完全恢复,2例(11.1%)出现脑梗死。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易造成神经功能缺失,术中皮质引流静脉的保留及保护能有效的减轻术后局部脑水肿的发生;术后早期应用扩容、抗血管痉挛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可有效防治术后脑水肿及血管痉挛的发生及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
于洪泉张宇许冰赵刚张显峰
关键词: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脑水肿血管痉挛
中等剂量地塞米松与甲强龙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中等剂量地塞米松与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最佳剂量及副作用。方法将43例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中等剂量地塞米松加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治疗组,共30例;B组为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加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治疗组,共13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m、3m根据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量表(quantitive MG score,QMGs)分别进行评分以判定疗效,同时记录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治疗后1m有效率分别为83%及85%;治疗后3m有效率均为100%;治疗后3m痊愈+基本痊愈率分别为50%及30%,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激素早期(4-10d)症状加重评分分别为(o.77±1.04)及(0.70±0.95),P〉0.05;3m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及24%,P〈0.05。结论中等剂量地塞米松加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治疗方案与甲强龙冲击治疗加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方案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宜于在临床中推广。
毛梅王丽芳吴秀娟张宇邓晖刘亢丁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基强地松龙
左房粘液瘤所致后循环多发脑栓塞1例报告被引量:3
2017年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及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脑栓塞的栓子大部分来源于心脏。心源性脑栓塞占脑栓塞的60%-75%,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心脏病主要见于心房颤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及心房粘液瘤。本院收1例以左房粘液瘤所致后循环多发脑栓塞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王栋施苗张宇邓晖冯加纯
关键词:脑栓塞左房粘液瘤急性闭塞青年脑卒中血管腔
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系外伤后3w以上出现症状的血肿,多见于小儿及老年人,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血肿位于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有包膜形成。血肿一旦形成,会逐渐增加,大部分均需手术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血肿形成后早中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晚期最终血肿大部分或全部机化,
于洪泉徐松柏许冰谢天张宇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影像学特点机化症状不典型包膜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