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察哈尔部与乌珠穆沁部蒙古袍差异化研究
- 2012年
- 蒙古族传统服饰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一支奇葩,是中国北方游牧服饰文化的重要代表,长期以来一直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聚居在锡林郭勒盟的察哈尔和乌珠穆沁两个部落的袍服形制及装饰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这两个部落在蒙古袍上的差异化特征,提出要为民族服饰文化理论研究,传承、保护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服饰文化遗产和蒙古族服饰相关产业的开发保留标本。
- 武建林刘娜
- 关键词:服饰文化差异化
- 锡林郭勒盟四大部落传统蒙古族服饰的装饰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装饰是蒙古族传统服饰的最大特征,蒙古族服饰的装饰要素主要包括扣袢儿和镶边。由于蒙古族各部落的迁徙历史不同和清朝以来蒙古草原盟旗制的影响,导致蒙古族不同部落之间的服饰装饰元素各不相同。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四个主要部落的长袍装饰特征为切入点,来研究四个部落传统袍服的差异化。
- 刘娜武建林
-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服饰装饰
- 内蒙古布贴艺术研究
- 2025年
- 内蒙古布贴是一种充满民族特色的布艺拼贴艺术,融合了汉族与蒙古族传统布艺的特色元素,以民族文化和游牧生活为主题,运用色彩鲜艳、质感丰富的布料拼贴出独特的图案和造型。它常见于布贴装饰画和日常生活用品上,以及蒙古族传统民族服饰、蒙古包上,展现了内蒙古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对布贴的起源、制作工艺以及内蒙古布贴独特的题材和价值展开分析研究,通过走访艺人理解各民族的生活文化,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随着工业化的完成、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布贴工艺受到严重的冲击,面临着传承人断代的危险,对内蒙古布贴工艺面临的困境与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可能。
- 王逸飞刘娜
- 关键词:布贴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
- 刘娜美术作品
- 2012年
- 刘娜
- 关键词:美术作品
- 工具理性对审美感性的僭越——当代艺术设计的审美转向
- 2014年
- 受制于技术条件,从起源到20世纪末长达8000年的历史中,艺术设计均以审美感性为其核心机制;但21世纪以来,新媒体技术对艺术设计的渗透,使得工具理性僭越了审美感性,而成为艺术设计的核心机制。
- 刘娜武建林
- 关键词:艺术设计
- 蒙古族风格系列家纺产品开发及市场展望被引量:1
- 2011年
- 伴随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居室配套中的软装饰,家纺产品市场空间巨大。本文力图寻找蒙古族风格与现代家纺产品的结合点,以及可操作性方法。探索具有内蒙古地域特色家纺产品的市场前景,以及开发蒙古族风格系列家纺产品对促进旅游业和建设企业草原文化内涵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开发蒙古族风格系列家纺产品的市场导向和推广方式。
- 郝水菊刘娜
- 关键词:蒙古族家纺
- 乌珠穆沁部落传统蒙古袍的色彩特征和美学分析
- 2011年
- 乌珠穆沁部落是蒙古民族的古老部落之一,在长期迁徙和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体系,在服饰色彩搭配上显示出游牧民族独有的色彩审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中的主体,它的配色反映出蒙古族坦荡率直、热情果断、是非分明的民族性格。乌珠穆沁部落是众多蒙古族部落中最善于运用色彩装饰的部落之一,本文从服饰色彩审美角度分析乌珠穆沁传统蒙古袍的色彩搭配、面料选用、装饰形式,使传统蒙古袍的审美上升到色彩审美的高度。
- 刘娜郑宏奎
- 关键词:蒙古民族服饰色彩
- 多元文化影响下蒙古族刺绣发展探究
- 2024年
- 蒙古族刺绣作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手工艺的代表,其发展受到诸多文化的影响。文章以制度、移民和宗教文化为切入点,探究多元文化影响下蒙古族刺绣的发展及其艺术内涵。
- 卢泽煜刘娜
- 关键词:多元文化艺术内涵
- “地域性”在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中的体现被引量:1
- 2012年
- 油画风景写生教学是艺术教育的必要方法之一,在艺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在当今多元文化聚集的背景下,就如何在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中体现"地域性"展开论述,对油画风景写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以促进油画风景写生教学的良性发展。
- 武建林刘娜
- 关键词:地域性
- 也谈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素描教学
- 2011年
-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任务。素描作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武建林刘娜
- 关键词:审美感受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