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树宾
- 作品数:569 被引量:4,619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左优势回旋支与右优势右冠脉所致下壁正后壁AMI的预后比较研究
- 贾斯达姚懿何晨唐晓芳宋莹许晶晶蒋萍王欢欢姜琳赵雪燕高展杨跃进乔树宾高润霖徐波袁晋青
- 急性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形成及糖尿病对其影响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及糖尿病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 1 996年 1 2月~ 1 999年 1 2月阜外医院介入治疗中心收治的AMI后 3个月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病变仍完全闭塞者共 2 1 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有无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循环形成的时间以及侧支循环与梗死相关病变部位、梗死前心绞痛和室壁瘤形成之间的关系 ,并比较合并(48例 )与不合并糖尿病 (1 62例 )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同。侧支循环的评价采用计分法。结果AMI后 2周内 42 8%的患者可见侧支循环 ,第 3周达 60 0 % ,1个月时高达 75 3 % ,说明AMI后 2周即有侧支循环的形成 ,多数形成于 3~ 4周。梗死后 1~ 3个月左室造影显示有室壁瘤形成的 1 1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中只有 2例可见侧支循环 (1 8 2 % ) ,而无室壁瘤形成的 87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中 83例可见侧支循环 (95 4%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 ,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梗死后第 4周方可见侧支循环。 48例糖尿病患者侧支循环计分平均 0 35 ,只有 9例可见侧支循环 (1 8 8% ) ;而 1 62例非糖尿病患者侧支循环计分平均 2 42 ,1 4 0例有侧支循环形成 (86 4% )。结论 AMI后如梗死相关病变仍完全闭塞 ,绝大多数于 3~ 4周形成侧支循环。
- 吴永健崔仲华秦学文乔树宾姚民姚康宝刘海波陈纪林高润霖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侧支循环糖尿病促血管形成
- 血管内超声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疾病(ULMCAD)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本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ULMCAD介入治疗的患者3960例,其中1568例(39.6%)在IVUS指导下完成左主干支架置入术(IVUS组),其余2392例(60.4%)仅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3年随访时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及其各组分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VUS组除男性比例较高(77.7%vs.80.5%,P=0.03)外,其他基线临床资料相似。IVUS组的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率、后扩张率、双支架术应用率和操作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置入支架的平均直径更大[(3.6±0.5)mm vs.(3.4±0.5)mm,P<0.01]。IVUS组的MACE(12.2%vs.15.9%,P<0.01)、全因死亡(2.8%vs.4.3%,P=0.02)、心肌梗死(3.2%vs.5.3%,P<0.01)、再次血运重建(7.8%vs.9.7%,P=0.04)和确定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1.0%vs.1.9%,P=0.02)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而两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3.5%vs.4.3%,P=0.21)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2.7%vs.3.5%,P=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相比,IVUS指导下的ULMCAD介入治疗疗效更佳、更安全。
- 刘圣文胡奉环陈珏窦克非吴永健杨伟宪杨跃进徐波陈纪林乔树宾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成功置入FIREBIRD支架和CYPHER支架远期临床疗效比较:单中心注册研究分析结果被引量:4
- 2012年
- 背景:近年来的数据显示,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不仅可以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减少靶血管血运重建率。CYPHER支架和FIREBIRD支架是目前中国使用最广泛的SES。然而,目前尚缺乏比较国人使用CYPHER支架和FIREBIRD支架远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资料。方法:自2004-04至2006-06我院共3 979例成功植入SES的患者入选本注册研究。入选患者根据支架类型分为FIREBIRD组2 274例,CYPHER组1 705例。随访指标包括术后24个月死亡、心肌梗死、血栓形成、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采用Cox’s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两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所有终点的相对风险。结果:经倾向性匹配后,术后24个月两组所有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终点发生的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学术研究联合会(ARC)定义的所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相似(P>0.05)。结论:使用国产FIREBIRD支架与进口CYPHER支架相比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窦克非尹栋吴元杨跃进徐波陈纪林乔树宾吴永健王杨李建军秦学文姚民刘海波陈珏袁晋青尤世杰李卫高润霖
- 关键词:西罗莫司洗脱支架CYPHER支架FIREBIRD支架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总结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并对AHCM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连续入选自我院2005-01至2012-08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AHCM的患者共283例,其中合并心律失常103例(合并心律失常组),不合并心律失常180例(不合并心律失常组)。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两组终点事件,并对成功随诊的AHCM患者进行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269例AHCM患者成功随诊,其中合并心律失常组98例与不合并心律失常组171例,死亡率分别为4.08%(4/98)与1.17%(2/171);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37%(18/98)与5.85%(10/171)。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大小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分别为23.051(95%可信区间:1.028~1.068,P〈0.005)、4.113(95%可信区间:1.002~1.119,P=0.043)和18.653(95%可信区间:3.433~26.650, P〈0.005)。结论:心律失常是AHCM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类型较多但并无特异性,对生存率的影响不明显,但仍见有心室颤动发生,增加患者事件率,仍应重视并进一步研究;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大小和NT-proBNP水平是AHCM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罗晓亮高晓津崔晓刘小宁赵立超李喆严欣欣乔树宾
- 关键词:心肌疾病心律失常预后
-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桥血管病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TFI)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6-01至2009-12的31例TRI(桡动脉组)和115例TFI(股动脉组)的静脉桥血管病变患者,比较TRI和TFI患者临床特征、操作特点及住院期间临床疗效。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X线曝光时间[(15.6±3.7)分比(14.5±3.4)分]、操作时间[(34.6±15.2)分比(37.4±18.8)分]、造影剂用量[(225±120)ml比(263±13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操作成功率(93.5%比95.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股动脉组血管径路并发症较桡动脉组显著增加(3.2%比15.7%,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0%比2.0%)、死亡(0%比0%)、心肌梗死(0%比0.9%)、靶病变血运重建(0%比0.9%)发生率均类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TFI相比,TRI静脉桥血管病变安全有效,且血管径路并发症明显减少,但造影与介入同期完成比例较少。
- 刘圣文乔树宾徐波秦学文姚民袁晋青吴永健杨跃进陈纪林高润霖
- 关键词: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方法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即刻贴壁不良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脉病变局部特征、支架因素及介入操作因素对介入术后即刻支架贴壁不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介入治疗前、后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的50例患者资料。介入术前OCT检查评价冠脉病变局部特征(包括:血栓负荷、钙化程度、不稳定斑块即薄帽纤维粥样瘤(TCFA)、夹层、病变累及象限、病变长度、狭窄程度),术后即刻行OCT评价支架贴壁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分析支架丝30390个,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发生率为(6.63±4.3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西罗莫司支架(β系数5.3%,P<0.001)、钙化(β系数1.9%,P=0.002)与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发生率呈正相关。而后扩张压力(β系数-0.2%,P=0.021)与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西罗莫司支架、钙化程度重可增加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发生率,而术后球囊扩张可减少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的发生。
- 刘小宁杨跃进王天杰罗晓亮吴永健陈珏乔树宾袁晋青钱杰唐熠达杨伟宪俞梦越慕朝伟高展徐波孙中伟许亮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支架贴壁不良
- 药物洗脱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估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应用药物洗脱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 DCB)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在术后3~6个月接受造影复查的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患者。结果共入选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54±12)岁。共干预病变22处。直径22.8 mm病变6处(27%),分叉病变7处(32%),慢性闭塞病变4处(18%)。靶病变平均长度为(21±7) mm,参考血管直径为(2.3±0.7) mm。术前和术后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0.5±0.5) mm和(1.5±0.4)mm。无患者在DCB治疗时出现严重夹层。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1例患者(5%)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前1个月患者停用抗血小板治疗)。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为(1.5±0.4)mm。晚期管腔丢失为(0.1±0.4)mm,管腔净获得为(0.9±0.4)mm。结论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应用DCB的短期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 田涛安涛毛懿杨伟宪乔树宾杨跃进
- 关键词:冠心病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入我院的AMI合并CS患者209例,其中置入IABP患者102例(置入IABP组)、未置入IABP患者107例(未置入IABP组)。为评估IABP置入与否以及置入时机不同(介入诊疗前置入和介入诊疗后置入)是否影响临床结局,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与未置入IABP组比,置入IABP组男性比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比例及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评分更高,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房颤动、神志改变、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比例以及28 d病死率更低(P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置入IABP可改善28 d生存率(46.1%vs.25.2%,P=0.003)。(2)在置入IABP的102例患者中,72例为介入诊疗前置入,30例为介入诊疗后置入。与介入诊疗前置入患者比,介入诊疗后置入患者血肌酐水平及SAPSⅡ评分更高(P均<0.05)。生存分析显示,介入诊疗前置入患者28 d生存率数值上高于介入诊疗后置入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vs.30.0%,P=0.118)。(3)回归分析表明,高龄(OR=1.015,95%CI:1.001~1.028,P=0.037)、神志改变(OR=2.709,95%CI:1.825~4.020,P=0.000)、PCI术后(OR=1.787,95%CI:1.180~2.705,P=0.006)为AMI合并CS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OR=0.654,95%CI:0.435~0.984,P=0.042)、较高动脉血酸碱度(OR=0.064,95%CI:0.023~0.184,P=0.000)、较高的收缩压(OR=0.961,95%CI:0.948~0.973,P=0.000)为近期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置入IABP可改善AMI合并CS患者的近期预后,介入诊疗前置入有改善生存趋势,但并非28 d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 郭超杨昊翰王心宇许浩博袁建松李佳张峻吴元乔树宾杨伟宪
- 关键词:心原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
- 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我院2002—01到2010—09间收治的AMI患者共12354例,其中合并VSR患者70例占收治AMI患者的0.57%,其中男33例(47.1%),女37(52.9%),平均年龄(68.1±8.5)岁。对这70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AMI合并VSR患者,继发于前壁心肌梗死者54例(77.1%)。VSR患者30天死亡率为55.7%,1年死亡率为64.3%;保守治疗49例,30天死亡率为77.6%,1年死亡率为87.8%;手术治疗21例,30天死亡率为4.8%,1年死亡率为9.5%;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30天及1年死亡率均显著优于接受保守治疗患者(P〈0.005).仅1例AMI后6天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于围术期死亡,所有AMI后2周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VSR是AMI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AMI后2周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对于强化内科保守治疗后仍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预计不能存活至AMI后4-6周的危重患者,可适当提前外科手术时间,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 胡小莹邱洪乔树宾康连鸣宋雷张峻谭小燕吴元杨跃进高润霖陈在嘉
- 关键词:室间隔穿孔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