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敏
-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引导式健康教育对吞咽障碍合并构音障碍患者吞咽、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分析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对吞咽障碍合并构音障碍患者吞咽、语言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吞咽障碍合并构音障碍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吞咽、语言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吞咽、语言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语言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更优(P<0.05);干预后,两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frenchay dysarthria assessment,FDA)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P<0.05)。结论吞咽障碍合并构音障碍患者给予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吞咽、语言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语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夏小玲王修敏曹晓光茆丽邢娜娜
- 关键词:吞咽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
- 表面肌电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评价中的意义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MEDLINE、EMBASE等英文期刊,利用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收集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8篇文献纳入研究。综合效应量:协同收缩率(CR)WMD=17.31,95%CI 5.78—28.84,P<0.01;力矩WMD=-10.95,95%CI-13.40—-8.51,P<0.00001。结论:表面肌电图客观定量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况,指导其临床康复。
- 夏清袁海王修敏曹晓光倪朝民
-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脑卒中偏瘫META分析
- 表面肌电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评价中的意义
- 夏清袁海王修敏曹晓光倪朝民
- 迷走神经刺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迷走神经刺激(VNS)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调节大脑网络和增强神经可塑性,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应用VNS,无论是侵入性还是非侵入性,都能有效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该文总结和分析了VNS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 彭云飞曹晓光袁海王修敏唐泽文
- 关键词:卒中迷走神经刺激术康复
- 一种下颏抗阻力训练装置
- 本发明涉及口腔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颏抗阻力训练装置,包括支柱,支柱上设有护脖,所述支柱上设有通过回弹力训练下颏抗阻力的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柱上的支撑台,支撑台上固接有弹簧二,弹簧二上固接有与下颏接触...
- 夏小玲曹晓光茆丽王修敏
- 基于闭环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动作观察疗法(AOT)联合躯干控制训练(TC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和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康复训练及同样时长健侧下肢训练,AOT组在传统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动作AOT,TCT组在传统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TCT,联合组在传统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与AOT和TCT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运用Fugl-Meyer下肢部分(FMA-LE)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平衡部分(FMA-LB)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ADL能力。治疗后运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治疗2、4周后,4组患者的BBS、FMA-LE、FMA-LB及MB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FMA-LE、FMA-LB及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BBS、FMA-LE、FMA-LB及MBI评分均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T组、TCT组及联合组的BBS、FMA-LE、FMA-LB及MBI评分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的差值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T组与TC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FAC分级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FACⅢ~Ⅴ级的占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枢-外周-中枢”的闭环康复理论,AOT结合TCT,有助于偏瘫患者恢复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行走功能,进一步提高ADL能力。
- 许方军曹晓光王修敏王婷陈冬冬余程冬张鹤言
-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
- 表面肌电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呼吸功能评价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评估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前后呼吸肌功能。方法:纳入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肌sEMG指标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最大呼气量(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l)、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ion flow rate,PEF),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Scale,FMM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胸骨旁肋间外肌(parasternal ex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para)、膈肌(diaphragmatic muscles,di)的sEMG指标RMS,肺功能指标FVC、FEVl、PEF,运动平衡指标FMMS、BBS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肌表面肌电RMS与肺功能各项指标、运动平衡指标之间均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观察组呼吸肌RMS与肺功能、运动平衡指标之间相关性(r>0.5,P<0.05)高于对照组(r<0.5,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平衡功能。表面肌电可用于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呼吸肌收缩功能。
- 王修敏陈凯柳奇奇周康曹晓光
-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脑卒中偏瘫呼吸肌
- 虚拟情景互动技术联合肩胛骨运动控制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虚拟情景互动技术联合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在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虚拟组、肩胛组及联合组,每组3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虚拟组辅以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肩胛组辅以肩胛骨运动控制强化训练,联合组给予虚拟情景互动技术联合肩胛骨运动控制强化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上肢部分、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偏瘫上肢七级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对患者的上肢恢复进行功能评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4周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UE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期上肢部分及FTHUE-HK分级较本组治疗前均一定程度改善,且联合组各项结局指标均优于虚拟组、肩胛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情景互动技术联合肩胛骨运动控制强化训练可显著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许方军曹晓光王修敏董学超刘云卫彭云飞周康
- 关键词:上肢康复日常生活能力
- 脑卒中偏瘫病人呼吸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病人平静呼吸和最大用力呼吸时呼吸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为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呼吸肌功能评估与训练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21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平静呼吸和最大用力呼吸时胸锁乳突肌、胸骨旁肋间肌、膈肌、腹直肌的sEMG信号,记录均方根值(RMS)。结果平静呼吸时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病人的胸骨旁肋间肌RMS值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用力呼吸时,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病人的胸骨旁肋间肌、两侧胸锁乳突肌、膈肌与腹直肌的RMS值明显低于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病人的呼吸肌收缩功能下降,呼吸肌表面肌电可作为脑卒中偏瘫病人呼吸肌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价指标。
- 王修敏张洪宇周康夏清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呼吸肌表面肌电图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进展
- 2012年
-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胎儿或婴儿在大脑发育过程中非进行性脑损伤致患儿持续性运动与姿势发育异常、运动受限的综合征。活产儿CP发病率为2‰~3‰[1],其中痉挛型CP占70%~80%[2]。痉挛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高位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障碍或异常,使牵张反射过强或过于敏感而导致。痉挛型CP损伤部位主要为皮层运动区及锥体系,典型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内旋,拇指内收、握拳、两上肢后伸,躯干前屈,髋、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足、剪刀步、足外翻等[3]。局部肌肉痉挛若得不到及时缓解,出现肌肉肌腱挛缩、骨骼畸形等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运动系统及姿势平衡发育受阻,又由于运动控制能力丧失,CP患儿较正常儿童行走时耗氧耗能更多,更易疲劳[4]。
- 王修敏夏清袁海杜旬平曹晓光
- 关键词:肉毒毒素痉挛型中和抗体肌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