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救脑干脑炎伴误服“海洋宝宝”一例
- 1岁2月男患,因“发热、呕吐2天,意识障碍伴抽搐半天”入院。入院后出现较多粉红色泡沫样痰、发绀,双肺闻及啰音,心率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深大。诊断:脑干脑炎并中枢性呼吸、心力衰竭并神经源性肺水肿并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
- 田润梅陈艳路健
- 关键词:脑干脑炎误服
- 穿孔素基因在手足口病中的变异及临床意义
- 2018年
- 目的探讨分析穿孔素基因在手足口病中的变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之间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资料完整并符合诊断标准的手足口病患者作为试验组,按病情轻重分为普通病例组(n=40)、重型病例组(n=40)和随机抽取健康体检儿童40名为正常对照组,检测穿孔素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手足口病患儿中,c.900C>T (p.His300=),同义突变(纯合突变),正常对照组3例,普通病例组出现4例,重型病例组14例,重型突变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普通病例组患儿(χ~2=9.038,7.169,P<0.05)。正常对照组NK细胞活性≤15%5例,普通病例组有13例,重型病例组有32例,其中重型病例组出现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普通病例组(χ~2=36.656,18.337,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穿孔素基因突变情况与普通型患儿和正常儿童存在一定的差异。
- 郭义敏路健陈艳王欢罗果许运斌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东莨菪碱解救急性胃复安中毒34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目前由于各种形式的医疗机构大量涌现,给临床用药带来诸多不规范因素.特别在儿科病人的用药、用量上不能很好掌握.导致选药不当,药用过量甚至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就我院近年来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胃复安中毒66例患者,其中34例用东莨菪碱解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路健陈娟
- 关键词:胃复安中毒
- 中西药合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0例
- 2003年
- 路健秦建平
-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毛细支气管炎
- 高PEEP机械通气联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23例
- 李祥丽路健冒青陈艳
- 重型手足口病116例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并发症类型及与年龄、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6例重型(或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并发症分别为脑炎(或脑膜炎)(99.1%,其中脑干脑炎占95.7%),心肌损害(57.1%),支气管肺炎(31.0%),呼吸衰竭(21.6%),肺水肿、肺出血(15.5%),循环衰竭(25.0%),消化道出血(4.3%)。<1岁和>3岁患儿易发生1~2种并发症,1~3岁患儿易发生3种以上并发症。痊愈94例(81.0%),好转3例(2.6%),死亡6例(5.2%),自动出院13例(11.2%)。肺水肿、肺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并发症主要是脑炎和心肌损害,还可并发消化道出血。1~3岁是手足口病重症的高发年龄段,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 陆韦路健罗菁菁林巧谭君梅
- 关键词:手足口病脑炎心肌损害消化道出血肺水肿
- 不典型川崎病21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以及早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预防治疗 ,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方法 分析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住院的不典型川崎病 2 1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讨论。结果 全部病例在恢复期均出现指 (趾 )端脱皮 ,入院时 2 1例患儿中 10例具备包括持续发热在内的 3条诊断指标 ,11例具备包括持续发热在内的川崎病 4条诊断指标及外周血WBC、CRP、血小板增高 ,血沉增快 ;5例有冠状动脉扩张、8例有冠状动脉瘤的形成。结论 对持续发热 5d以上 ,具有包括发热在内的 3条或 4条诊断指标 ,同时具备外周血WBC、CRP、血沉、血小板增高 ,提示川崎病。排除其它疾病后 ,即使达不到MCLS诊断标准 ,亦应及早应用丙种球蛋白 。
- 路健王昌义陆韦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炎
- 儿童癔病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陈娟蔡远芳路健张贵萍
- 关键词:儿童癔病心理健康心理疏导
-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30例临床分析
- 徐洪波路健陈艳
- 发热、头痛、皮肤紫癜2例被引量:1
- 2017年
- 该研究2例学龄期患儿于春季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皮肤紫癜、脑膜刺激征阳性。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不同程度降低;CRP明显增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达数百或上千、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蛋白增高,糖、氯化物正常。其中1例头颅CT示右侧小脑、双侧大脑多发血肿。骨髓细胞学提示感染性骨髓象,血培养、骨髓培养均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儿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脏杂音,并且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心脏彩超发现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根据药敏试验改为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1例6周后痊愈,1例放弃治疗死亡。儿童IE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建议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患儿要注意动态观察心脏杂音,及时行心脏彩超排除IE;以化脑为表现的患儿伴有难以用血小板减少解释的皮肤、黏膜出血时,也应警惕IE。
- 徐洪波谭梅路健田茂强陈艳
- 关键词:发热头痛紫癜心脏杂音感染性心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