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血液净化治疗肝衰竭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
- 宁更献李力王立静封丽琴
- 肝衰竭是各型肝炎发展为肝坏死的一种严重类型,其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虽经积极内科基础综合治疗,其死亡率仍然很高,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一方面是肝炎病毒导致的病理损伤;另一方面是由于肝脏屏障功能受损内毒素血症,致肝内外单核巨噬...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衰竭内毒素血症血液净化治疗
- 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我院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对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衰竭患者141例,未实行多学科团队管理就诊患者70例为对照组,实行多学科团队管理后就诊肝衰竭患者71例为观察组。比较患者存活率、并发症发病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住院天数、药占比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存活率为50.76%vs 77.27%,并发症发生率为61.54%vs 43.07%,平均住院天数(24.13±18.7)天vs(22.66±17.57)天,药占比(53.24±15.36)%vs(50.05±13.55)%,家属满意度调查为85%vs 98%。结论:多学科团队(MDT)管理模式能够提高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
- 李力宁更献孙梅花张红霞郑欢伟侯俊良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临床预后生存率
- 疟疾并发自发性脾破裂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疟疾并发自发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输入性疟疾并发自发性脾破裂患者4例进行研究,观察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预后等,并结合中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经诊断、治疗存活3例,死亡1例。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患者自发热到脾破裂时间窗为6 d,发热和腹痛为常见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成功率91%,保守治疗为83%。结论对疟疾脾破裂患者应根据临床进行评估,这样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其治疗成功率。
- 李力侯桂英刘洋范彦军孙梅花宁更献郑欢伟
- 关键词:疟疾自发性脾破裂
- 心脏超声在脓毒症心肌病诊治中的应用
- 蔡莉芬封丽琴郑欢伟李力
- 脓毒症心肌病是脓毒症基础并发的一种血流动力学紊乱以及心功能改变。国内关于脓毒症心肌病的流行率、发病率、病死率罕见报道。据统计约有56%脓毒症患者在早期发生肺水肿,约有7-21%脓毒症患者死亡归因于心力衰竭。所以及早发现脓...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肌病脓毒症心脏超声诊断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间我院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
- 王立静张建集蔡莉芬李力封丽琴秦浩吴凤影宁更献郑欢伟
- 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及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27
- 2016年
-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目前随着中非贸易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有增加趋势,输入性疟疾是当前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我国近年来输入性疟疾的疫情资料、临床特征、防治情况等进行综述。
- 李力侯桂英孙梅花王立静宁更献范彦军郑欢伟
-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输入性恶性疟疾
- 多学科团队(MDT)管理模式对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 目的 观察我院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干预对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探讨MDT管理模式对肝衰竭患者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以及由此对患者带来的益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
- 李力王立静宁更献张建集蔡莉芬封丽琴秦浩吴凤影裴艳涛郑欢伟
- 恶性疟疾血液生化指标、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相关性的分析研究
- 李力宁更献范彦军刘洋刘春玲王立静
- 课题针对输入性恶性疟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临床与后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中应用尿素氮(BUN)、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CPR)、降钙素原(PCT)等指标评价恶性疟疾患者的预后,发现尿素氮(BUN)、肌酐(SCr)...
- 关键词:
- 关键词:统计软件
- 脓毒症患者超声心动图功能指标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肌钙蛋白T、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的关系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肌钙蛋白T(cTnT)、血浆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脓毒症患者,测定患者入院24小时内的血清IL-6、IL-10、cTnT、血浆sRAGE水平,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正常组41例(LVEF≥50%)、心功能异常组51例(LVEF<50%),并于入院后72小时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心功能指标与血清IL-6、IL-10、cTnT、血浆sRAGE的关系。结果正常组患者LVEF、E/A测定值显著高于异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测定值显著低于异常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患者血清IL-6、IL-10、cTnT、血浆sRAGE测定值显著低于异常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cTnT、血浆sRAGE与LVED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IL-6、cTnT、血浆sRAGE测定值与LVE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导致患者左心室功能发生改变。
- 蔡莉芬封丽琴董建霞张建集郑欢伟李力
- 关键词:脓毒症超声心动图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肌钙蛋白T
- 肝衰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5年
- 肝衰竭是一组多种原因导致的肝脏严重损害的临床症候群,预后极差。其发病机制因病因的不同而异,而细胞因子在肝衰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学者与专家的重视,国内外对于细胞因子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重点介绍了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及细胞因子在肝衰竭发病中的作用,并且提出了肝衰竭治疗的相关问题,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 宁更献李力杜婧王立静郑欢伟许尊贵
- 关键词:肝衰竭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