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利
- 作品数:40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HIV母婴传播及阻断
- 内容流行状况发生机制阻断措施干预措施HIV母婴传播的现状和危机据UNAIDS/WHO估计,在未来十年,大约500至1000万的儿童可能通过母婴传播而受到HIV的感染,其中90%的儿童生活在非洲和亚洲.若不进行干预,HIV...
- 魏利
- 关键词:HIV母婴传播AZT
- 文献传递
- 分娩前后母血与脐血、羊水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测定
- 1996年
- 分娩前后母血与脐血、羊水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测定王斌魏利贾丽婷刘东峰张曦李金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自1985年被Rubin等发现以来,已知其与许多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但分娩前后母血及脐血、羊水中sIL-2R的变化及意义尚不清...
- 王斌魏利贾丽婷刘东峰刘东峰李金华
- 关键词:分娩母血脐血羊水SIL-2R受体
- 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34例观察被引量:5
- 1994年
- 对34例产妇用氧化亚氮吸入进行分娩镇痛观察,并与同期分娩的50例产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镇痛效果满意,无痛及轻度疼痛者占91.18%,且不影响产妇呼吸及循环功能,产妇在吸入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状态,不影响子宫收缩,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对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产时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无影响。提示:氧化亚氮是产科分娩镇痛较理想的药物之一,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控制吸入浓度。
- 王斌张曦魏利高志敏杨佩兰杨国英
- 关键词:分娩镇痛
- 用顶角分离法行腹膜外剖宫产术
- 1998年
- 1991至1996年我们用顶角分离法行腹膜外剖宫产术304例,并与同期常规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100例对照。结果表明,本法简便易行,损伤脏器机会少,现报道如下。1手术方法1.1术前留置导尿管:但钳夹使膀胱暂时充盈。取脐耻间行纵或横切口,切皮至腹膜外与...
- 封全灵王斌王斌
- 关键词:腹膜外剖腹产
- 显微手术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1996年
- 显微手术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的应用魏利,王斌异位妊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对于未生育者保留其输卵管的完整与通畅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将显微手术应用于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985年6月至1994年1月,我院共收治...
- 魏利王斌
-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显微外科手术
- 绝育术后输卵管显微复通术二针缝合法的研究被引量:5
- 1998年
- 显微外科技术已在输卵管复通术中广泛应用,一侧输卵管可缝合6~8针〔1〕,我院采用二针缝合法,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988年1月~1995年1月,我院对绝育术后行输卵管复通术采用二针缝合法共94例,所有病例均有上级政府部门许可证明,...
- 王斌魏利马洪涛
- 关键词:输卵管复通术显微外科手术
- 新式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84例近期疗效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五年开展的新式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84例。结果84例年龄平均50.12岁。手术时间平均25分钟;出血平均60毫升;术后疼痛较轻;无感染病例;平均住院天数5天。与经腹手术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阴式宫切具有可兼行膀胱膨出,直肠膨出修补术;腹壁无切口,疼痛轻,恢复快;出血少;住院时间短,花费低的优点。但需手术较高技术及一些特殊器械;子宫较大病例可配合腹腔镜技术。
- 陈小辉乔玉环魏利
- 关键词:阴式子宫切除术
- 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地选择 6 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 ;5 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除不给氧化亚氮吸入外 ,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 ,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 :观察组的痛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0 1)其他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氧化亚氮吸入镇痛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值得产科临床推广使用。
- 张曦王斌程国梅魏利王朕华
- 关键词:氧化亚氮分娩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输卵管起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5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约为10%,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而引起的疾病。按照发生部位分为卵巢内异症和卵巢外内异症两大类,其中卵巢内异症占大多数。
- 魏利吴凯彦王轶英
-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妇科良性疾病子宫内膜组织内异症育龄妇女
- “Lynch综合征相关妇科肿瘤监管的曼彻斯特国际共识”要点解读被引量:1
- 2020年
- 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癌症综合征,主要包括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以及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1]。LS的发病根源是由于细胞DNA的错配修复(MMR)系统中的MLH1、MSH2、MSH6和PMS2的基因突变,其阻碍了细胞DNA合成过程中的错配修复[2]。早期及时诊断可以对癌症的预测及下一步治疗产生影响。目前,已证实LS患者进行CRC监管可以获得很好的生存获益[3],而国际上LS相关CRC监管的临床指南,并不完全适合妇科肿瘤。在女性中,LS的首发肿瘤多为EC,而且由于子宫内膜癌的前驱症状较明显,临床多早期发现.
- 冯燕徐紫光李辉樊茹佳王悦周岩魏利陈小辉
- 关键词:LYNCH综合征妇科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