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忠良

作品数:2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攀枝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文化
  • 2篇彝族
  • 2篇支系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旅游
  • 2篇农村
  • 2篇主义
  • 2篇旅游
  • 1篇德育
  • 1篇德育价值
  • 1篇德育模式
  • 1篇彝族村寨
  • 1篇约翰·希克
  • 1篇月亮
  • 1篇月亮神话
  • 1篇折中主义
  • 1篇哲学
  • 1篇政治哲学
  • 1篇人情
  • 1篇人情消费

机构

  • 15篇攀枝花学院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5篇刘忠良
  • 3篇李仲先
  • 3篇周萍
  • 1篇苏兴仁
  • 1篇邓双全
  • 1篇徐震
  • 1篇沈小勇

传媒

  • 6篇攀枝花学院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成都电子机械...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民族学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彝族俚濮支系人情消费社会变迁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迤计厂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上世纪70年代在国家三线建设大开发时由云南省楚雄州划归四川省攀枝花市管辖。迤计厂90%的村民为彝族俚濮支系。俚濮人非常重视人情礼仪,传统的彝族社会人情网络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经济收入地不断提高,迤计厂农村社区人情关系逐渐转化为以血缘、地缘、业缘等多维度的人情关系网络。我们通过走入户访、发放问卷、个案研究,对迤计厂彝族俚濮人人情消费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剖析了其发展变迁的原因。
李仲先刘忠良周萍
关键词:农村社区彝族人情消费
毛泽东和梁漱溟的文化观之比较
2006年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古今中西”文化之争的历史过程中,以梁漱溟为开山祖师和主要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学派、以毛泽东为集大成者的马列主义唯物史观派和以胡适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西化派是三种影响最大的流派。梁漱溟的文化观是一种绝对整体主义文化观,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文化论和文化决定论。毛泽东的文化观则克服了主观文化论和文化决定论的错误,科学地解决了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系,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原则。
刘忠良
关键词:文化毛泽东文化建设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基础被引量:1
2007年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人和睦相处。这一丰厚的“和谐”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根基。
刘忠良苏兴仁
关键词:和谐社会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和而不同
多元文化情景下高校德育模式建构的哲学之思——交往行为理论的德育价值和困境的启示被引量:1
2008年
不能过高估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高校德育理论发展的哲学意义,因为哈贝马斯的哲学理论同样面临难以克服的困境。要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把交往行为理论中的有益观点重置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基础之上,建构多元文化情景下的高校德育模式。
徐震刘忠良
关键词:交往行为德育模式主体间性
梁漱溟折中主义文化观的成因及价值
2005年
梁漱溟之所以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构筑了一个折中主义文化观体系。其原因是:首先,梁漱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折中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次,则是受其绝对整体主义文化观和主观文化论的影响;再次,是因为梁漱溟不能正确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辨证关系。通过对梁漱溟的个案研究,通过对其文化理论的得失的考察,可以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提供某种程度上的学理上的参考。而梁漱溟早期文化观本身有关内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刘忠良
关键词:文化
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生计变迁研究——以攀枝花仁和区彝族村寨迤计厂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迤计厂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平地(村)社区的一个自然村落。20世纪50年代至今60余年间,该村生产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探讨其变迁的动力原因,考察其变迁的特点,并对这一变迁进行反思,可以为现阶段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刘忠良李仲先周萍
关键词:生计方式
生态旅游的标准和特征——基于概念的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但在实践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原因之一是未能准确把握生态旅游的标准和特征。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生态旅游的标准和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开展生态旅游。
刘忠良
关键词:生态旅游
《老子》政治哲学论证方式新探被引量:2
2005年
对于《老子》政治哲学论证方式的研究属于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层面上的更为客观的另种文本诠释学视界。具体考察《老子》政治哲学论证方式特点有三:偏否定论证、超经验论证和准概念论证。三者分别表征着《老子》政治哲学思维的三重突破,即对片面肯定的突破,对纯粹经验的突破和对含蓄和比喻的突破。
刘忠良邓双全
关键词:《老子》
论当代青年群体精神生活的内涵和时代特点被引量:1
2013年
知识生活、情感生活、价值生活、审美生活和信仰生活,是人的五种主要精神生活。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精神生活,由于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呈现出信仰生活的多元化、知识生活的功利化和精神生活的物欲化等特点。
刘忠良
关键词:青年群体
中秋节起源及形成时间研究综述
2020年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主要有以下观点:起源于上古时期的月崇拜和祭月礼俗;起源于月亮神话或传说;起源于秋报遗俗和秋祀祭月(月亮崇拜)活动;起源于楚文化或与楚文化有关;起源于唐玄宗诞辰千秋节和唐代道教观念的兴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从新罗引进;由唐宋时期文人玩月赏月活动而来。关于中秋节形成时间,主要有唐代说、宋代说、唐宋之间三种观点。文章认为:中秋节起源的首要因子是月亮崇拜和祭月习俗,其时间从秋分逐渐固定在中秋八月十五,这其中又有秋祀秋报庆丰收服务于农时的需要;后来月亮神话和传说的加入则让中秋节有了团圆的意义;从而使中秋从祭月到赏月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并终于形成影响深远的民俗节日。应该把中秋节的产生看做一个过程:先秦—汉代:萌芽期;魏晋—唐代:定型期;宋代—明清:重塑期。
刘忠良
关键词:民俗节日祭月月亮神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